《铃芽之旅》:以旅行为骨,以相遇为肉

《铃芽之旅》是一部另类的“魔法少女奇幻旅程,也是一部让人看完觉得幸福的电影。铃芽一路上不仅有任务,有美景,更可贵的是她走到的每个地方遇到的都是好人。跟《天气之子》比较相似的旅行情节,但并不妨碍影片整体的出色,近乎完美的配乐与叙事节奏,标志性的时空话题,最动人的语言文本,特别是在最后大铃芽对小铃芽的那段话。就像湖南企发文化婷婷说的,未来之所以令人动容,只因在未知的神秘色彩中,多了一份我们的期待,所以未来,并不可怕。

该片讲述的是17岁的少女铃芽与“闭门师”草太相遇,两人一起去关闭灾难源头之门的冒险故事。追随着青年的脚步,铃芽来到了山上一片废墟之地,在这里静静伫立着一扇古老的门,仿佛是坍塌中存留的唯一遗迹。铃芽仿佛被什么吸引了一般,将手伸向了那扇门。不久之后,日本各地的门开始一扇一扇地打开。据说,开着的门必须关上,否则灾祸将会从门的那一边降临于现世...

这部作品以旅行为骨,以相遇为肉,看似是一次远行,实则是一段归途。主角铃芽从九州走到宫城的同时,也是从当下走回了童年。铃芽和她的椅子,从狭长日本的西南九州,一直跑到东北宫崎,横穿了整个岛国。途中乘新干线,经过名古屋到东京站,再到御茶水,大概是只有在这里实际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到的,更不用提它可能带给观影者饱含代入感的灾后反思了。

观影过程中,巨大的失落感与幸福感轮番袭来,城市与身体同频震动。不存在英雄救世,甚至灾难本身世人都无从察觉,一场稀松平常的雨而已;但无数个挣扎的灾难前与灾难后,才是组成铃芽以及每一个平凡的我们一生的决定性时刻。废墟即痛苦之源,从那里出发,拥抱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与关怀,门不再需要被紧闭,打开它,然后纵身一跃,让废墟再次成为乐园。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石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个人认为是新海诚目前最高水准作品。他完全打开了自己的格局,向社会关怀维度的艺术创作去转型。片中所有的奇幻设定,都能在现实地震灾害中得到对应。所有的情感内核与表达深度,也拥有辽阔的解读空间。废墟不只存在于现实,也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而“往门”其实也是一道道“家门”与“心门”。每个靠自己的意志走出至暗时刻的人,每个努力做自我修复的人,都会产生很深很深的共鸣。

新海诚用“废墟”的概念统领起了整部影片,男女主角相遇时的第一句话“这附近有没有废墟?”指向的是过去与灾难。这是新海诚的创作序列,但与《天气之子》和《你的名字》的不同在于,这一次新海诚在写“少女神话”的时候,又用她身边的女性群像打破了这种少女神话,单亲妈妈,代理母亲的姨妈…相对于少年,同样被视为“废墟”的成年人生活,其实是要在重建的信念中活下去。在守护少女神话的同时,也意味着那个被选中的神隐女孩终将长大。

这是新海诚立意格局最高的一部电影,没有像前作那样执着沉溺于儿女情长,爱情仅作为次要元素,更加关注广阔的外部社会,以现实为原型,赋予作品悲悯的人文关怀,沉重的主题以轻松欢乐的公路片形式呈现,保持娱乐性的同时描绘了对生与死的思考,画面把控、奇观搭建和情绪调动仍是其一贯拿手好戏,对音乐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没有喧宾夺主。他透过民众的地震创伤记忆,将影片做成一首献给逝者与生还者的歌,哀悼、铭记、告别,给予那些失去至亲至爱之人继续前行的力量。一次次关上门只是被动地抹除灾厄,而最后鼓起勇气打开门意味着不再回避伤痛,就像铃芽主动敞开心房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才能获得终极救赎,只有忘却过往的执念,怀抱感激之情再次出发,方能抵达崭新未来。

更多精彩推荐:

《曾少年之小时候》:三位少年的青春成长,描摹时代烟火味

日剧《初恋》:人生漫长,每一刻都未必是终点!

《千寻小姐》:温柔了周围的人,也治愈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之子   湖南   日本   废墟   灾难   现实   神话   影片   少女   未来   旅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