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收到一封举报信,叶剑英看后勃然大怒:立即彻查

岂有此理,在我们治下,竟然出现了此种事,这些人和国民党有什么区别?必须彻查!

1973年,一份报告引得叶剑英勃然大怒,他愤然拍桌,厉声喝道。

彻查,必须彻查!

叶剑英之所以如此愤怒,是因为中央最近接到了一份份反映知青困难的报告,这些报告让中央意识到了事情的难办,其中所暴露的一些黑暗,更是让各位首长怒不可遏。

而这一切都要从毛主席所收到的那封信开始说起......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可以锻炼人。”1955年,随着毛主席的指示下发到全国,广大地区都掀起了知识青年下乡的浪潮。

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而农村地区更是缺水少电,因此,知青在乡下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他们没有害怕,有的知青豪气的说:“我们也有一双手,能自力更生,不给国家添麻烦。

而知青上山下乡的浪潮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迎来了一次顶峰。

1968年,中苏关系已经破裂,苏联叫嚣着要对我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面对苏联的威胁,我国也毫不示弱,在中苏的边境线上,双方都派出了重兵把守。

对于战争,毛主席的一贯主张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他紧急召开了会议:“我提议中央的领导分到各地去,免得被‘一网打尽’,你们意下如何?

对于毛主席的提议,在座人员无不同意。

而此时,让中央为难的不仅有苏联、美国的外部威胁,我国的内部发展也面临着一个瓶颈。

我国的工业发展从零到一经过了漫长的时间,这使得我国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岗位,而这些岗位一般都是从社会上进行招工,或者从毕业学生中进行安排。

而对于学生的教育,中央一向重视,这使得学生的人数远远超出了现有的就业岗位,眼见学生们即将毕业,却没有充足的岗位,这让中央各方面都很着急。

不仅如此,在建国后,我国所采取的教育主要沿用于民国时代的方法,对于这种教育,毛主席颇有不满,早在1965年,他便指出:“现在的一些教育方法,我很怀疑,学生们一二十年,没有见过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有的城市学生还不分五谷,这样下去,他们对于工农群众的生活还能了解吗?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会不会脱离群众?”

毛主席的担心并非毫无来由,尽管此前中央便发出号召,让知识青年到乡下去,但仍然有大批的知识青年没有去过农村。

种种考虑下,毛主席决定扩大知识青年下乡的政策:“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农民的再教育,是可行的,农村也是一片广阔天地。”

1968年,随着最高指示的下达,上山下乡运动来到了顶峰,超过千万的知青,来到了偏僻的农村,而毛主席的女儿李讷也在此列。

知青的这次下乡,被统称为“老三届”插队,这些青年刚出学校,陡然来到农村,有着诸多不便,不同于1955年的那次下乡,这次的运动规模更大,牵扯更广,也因此面临的问题更多。

但各地的问题一直被当地干部所积压着,没有捅到中央,直到1972年,一封“举报信”,才将运动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暴露了出来。

一封改变千万知青命运的信


1972年,福建省莆田县的一个小小房屋中,小学教员李庆霖满腹忧愁,他看着一封信,长长的叹气。

“父亲,我在山区劳动的很好,只是,我时常感到吃不饱饭,不知为何,我的知青安置费被无故扣了一月,如果家中还有余粮,请寄过来一些......”这是他儿子李良模写给他的信,世上哪有不疼惜子女的父母呢?

看到儿子的境况,李庆霖忍不住落下泪来。

彼时正是知青上山下乡的顶峰之时,李庆霖的儿子李良模也参与了这一项运动,被安排到一个山区,他在山区中勤勤恳恳的劳动,很受当地农民的喜爱。

在闲暇之余,李良模还教导农民的孩子,认识一些字,可是,让父子二人没有想到的是,李良模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干部的照顾,反而因为他无权无势,遭到了一些干部的欺压,克扣了中央发放给知青的安置费用。

这引起了李庆霖的愤怒,难道在解放之后还有这样的事情存在吗?

不服气的李庆霖接连上访,他先是找到儿子插队的公社,向他们反映,却遭到了推诿,无奈之下,他只得向莆田县的有关部门进行“告状”,相关人员口上说着:“请耐心等待,我们会给你回信的。”

而李庆霖却一直没有收到回信,他的举报犹如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一丝波澜。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另一个儿子也即将毕业了,而他是否会遭受到哥哥所经历的不公正待遇,这让李庆霖心中也没有一个底。

李庆霖的家并不宽裕,他本想着孩子去乡下锻炼顺便解决一部分的口粮问题,却没有想到,此举反而增添了负担。

这天,李庆霖一如既往的长吁短叹,面对相关部门的一次次推诿,这让他心中也不禁泛起了怒火。

突然,一道想法在李庆霖心中冒出:既然他们不理会,我何不直接告诉毛主席呢?他老人家如果收到信,一定能解决此类问题。

这个念头一经冒出,便挥之不去,但李庆霖没有立即下定决心,他十分犹豫:“自己向毛主席写信,他能不能收到呢?如果收不到,被扣押了,会不会引起麻烦?”

也怪不得李庆霖如此犹豫,此前几次访问无用,让他内心也有些心灰意冷。

可是,想到不久之后就要下乡的小儿子,李庆霖终于下定了决心,自己一定要给毛主席报告此事!

李庆霖躲在一个小屋子中,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困境,这封信对于李庆霖来说,十分沉重。

他几次将笔提起,落下,又提起,反反复复,才写好了一段,却又将纸张揉成一团,扔在了地上,而外面的一些细微声响,都使得李庆霖心生警惕。

一直到晚上,这封信才断断续续的写好,在信上,李庆霖不仅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写了出来,还大胆的提出了一些自己所见到的不公之处,比如,有些干部故意苛刻知青,有些知青,热衷于走后门。

当信写完之后,李庆霖又面临一个难题:“自己怎么才能将信送到毛主席的手上呢?

他并非愚钝之人,知道如果直接寄给毛主席,很可能会遭到拦截,思来想去,想到电视上有一个叫做王海容的人,是毛主席的秘书,自己可以先寄给她,让她转交给主席。

当信寄出去的那一刻,李庆霖的心都是颤抖的,此信会带来什么样的结局,他并不知道。

在等待回信的那段时间,李庆霖心生忐忑,生怕县里面来人,揪出他这个破坏“和谐”的小学教员。

而毛主席收到信,已经是1973年了。

毛主席的回信


1973年4月25日,正在中南海的毛主席收到了王海容所转交的信,毛主席拿起信仔细的阅读起来,而他的眼眶也渐渐的红了,到了最后,忍不住落下泪来。

群众面临如此困难,这是我们工作的不到位啊。

毛主席心情沉重,他当即挥毫写了一封回信:“庆霖同志,这里有300元,聊作无米之炊......”

这300元是毛主席从自己稿费中抽出的,李庆霖的信使得毛主席意识到上山下乡政策执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他将此事告知了周总理。

周总理知晓此事后,心情同样沉重,在4月29日晚,周总理组织了一次会议。

知青们面临的困难如此严重,毛主席对此事很关心,嘱咐我们一定要解决。”周总理环视众人,沉声道。

此次会议开了一整晚,到了第二天,中央的通知便下放到各地,而一些原先被挤压的案件也涌了出来。

当中央首长看到一些地区的干部胡作非为,故意虐待知青的时候,一个个面带怒火,而其中最恶劣的案件莫过于黑龙江建设兵团的团长黄砚田、参谋长李耀东,借着自己的职位,大肆猥亵女知青。

此事让周总理也动了怒火:“此人需要严惩,公安部的人不要有所顾虑。”

而叶剑英元帅更是愤然拍桌:“在我们治下,竟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这种人和过去的国民党有什么区别?必须大开杀戒,也只有‘杀一儆百’才能遏制这种风气!

其他的首长也是义愤填膺,还有的说:“当地的军区干什么吃的?为何现在才捅出来,这让群众怎么看待我们的工作?”

最后,在毛主席的拍板下,中央的电告下达了各地,而公安部门也是齐齐出动,对知青案件进行了调查。

中央的行动受到了知青们的拥护,他们纷纷告状,对自己所受的不公平待遇进行起诉,这也使得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一些阴暗面暴露了出来。

当时,我国由于通讯不发达,中央也很难得知地区的具体情况,加上一些地区干部互相勾结,对于此类事情瞒而不报,使得一些知青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一些有权有势的家庭,更是沟通关系,将自己的孩子下放一段时间,进行“镀金”,随后暗暗的调到其他地方,即便中央三令五申,也只能遏制而无法杜绝。

这件事引起了毛主席的极大忧愁。

而远在莆田县的李庆霖也在一个下午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

当他看到毛主席所寄来的三百元时,心情激动,邻居们也争相来看,他们摸着包裹起来的钱票,纷纷说道:“李老师,这是毛主席亲自寄来的钱,可以当传家宝啊。”

李庆霖重重点头,他看着毛主席的回信,眼中不禁泛起了泪花。

此后,李庆霖便将这三百元寄到了银行,他每次都取利息,而绝不动本金,即便是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候也是如此。

而毛主席亲自给一个小学教员回信,也受到了人民的广大传颂,这是“人民领袖人民爱,人民领袖爱人民”的最好证明,也是因为李庆霖的这一举动,使得知青的生活境况有所好转,这让广大知青都十分感激他,亲切的称呼他为“老师”。

如今,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已经成了历史的痕迹,但这场运动所造成的影响深刻的印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应该说,“上山下乡”符合当时的国策,有着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其一,使得知青知晓农民的困苦,广大知青涌入农村,也提高了当地的教育;

其二,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使得知青们不至于在城市游手好闲,能有饭吃;

其三,知青与农民互相帮助,使得各地得到发展;


而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经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怀念,在日后的聚会中,这些老知青想起从前的经历,唏嘘不已,有一位教授就说道:“上山下乡,很好的锻炼了我,使我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莆田   苏联   举报信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勃然大怒   知青   回信   困难   儿子   事情   干部   农民   中央   农村   我国   地区   叶剑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