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学堂”公益助读:让更多孩子爱上读书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化祎 李昊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时珍

“老师,对于《牛言•蜚语》和王盒盒的故事,我还有很多想法没说呢!”

“我觉得用这种方式讲解,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老师,这两本书我有些不同的理解,你能听听我说的吗?”

……

3月16日晚上9点,气温骤降,窗外洋洋洒洒飘起了雪花。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的一间教室内,对时间的感知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钝化,不觉已过了两个多钟头。眼看这期 “有声绘本一千零一夜学堂”公益助读项目的教学研讨会接近尾声,可大家关于绘本《牛言•蜚语》和儿童小说《我的,我的》的互动交流还在兴头上,很多同学都有些意犹未尽,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想法。

“每次和学生们一起开教研会都是这样,一方面想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相互沟通交流,多学习教课授课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让每个同学都畅所欲言,害怕他们的积极性受挫,只能会后再找机会单独和他们沟通。”李瑞华告诉记者。

“犹如送来的一盏明灯”

李瑞华是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教授现当代文学和儿童文学,也是“有声绘本一千零一夜学堂”公益助读项目的发起人和指导老师。她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组织学生们进行“有声绘本一千零一夜学堂”公益助读项目,免费带领中小学生读书。

截至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在省内多地开展了实践活动,并与省内15所小学签订了阅读服务意向书,开展了40余场公益读书会,讲解书目60余本,助读3000余人次,开发有声绘本100多个,给300多本图书绘制了思维导图。

像上面那样的教学研讨会,李瑞华平均每两周都会带领学生们开展一次。由她选定书目后,学生们自己写教案、做课件、画思维导图、准备问题、分析问题、设置互动环节……大家一起交流怎样把书里的内容深入浅出地给中小学生讲清讲透,如何挖掘故事深意、发散思维等。李瑞华作为指导老师作最后的点评和总结。教研会开过后,李瑞华和她的学生们再面向中小学生进行线上或线下的助读服务。

“我觉得这是送来了一盏明灯。李瑞华老师和她的团队在带领孩子们读书时不仅有情怀,而且有方法。她们通过讲故事挖掘背后的深意、利用思维导图发散孩子的思维,对小学生的阅读积淀、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品性形成等都有非常大的好处。”漯河市大张庄小学校长张慧芳在提到“有声绘本一千零一夜学堂”公益助读项目时说。

“想让身边的孩子多读书”

谈到发起项目的初衷时,李瑞华说只是因为当初看了一组数据。

2019年,李瑞华不经意间了解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一组人均阅读数量调查数据,上面显示中国每年人均阅读量仅有4.58本。这让她感到触目惊心。

随后,她又和学生们一起实际调查了覆盖全省18个地市的2.1万名中小学生,发现现实的调查结果同样让人失望。孩童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孩童,课外阅读时间少,阅读渠道狭窄,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念跟不上,而现有的互联网读书平台大多是商业性的盈利项目。

从教20余年的李瑞华坐不住了,她决定做点什么。

2020年下半年,李瑞华发起了“有声绘本一千零一夜学堂”公益助读项目。这个项目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帮助他们制定适合的阅读计划,挑选适合的阅读书籍,组织读书分享交流活动,免费带领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为了能让农村的孩子也有机会接触到国内外优秀的儿童读物,减轻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李瑞华团队把书目一页一页地拍照制成电子书发给家长们让孩子读,随后再给孩子们进行分析讲解,整个过程不收一分钱。

张慧芳从项目一开始,就组织学校的孩子们跟着李瑞华的团队一块读书。她说:“我被李瑞华和她团队的这种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民族担当精神所感动。这么好的项目,如果我们不去珍惜、不去配合、不去学习,真是太可惜了。”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少年强则国强。我做这些只是想让更多孩子开拓视野、增强本领,这不是说我有多高尚,只是出自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情结。”李瑞华表示。

多读书、读好书与应试教育不冲突

202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第十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十年来,全民阅读从最初“倡导全民阅读”到“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如今已经发展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阶段。这直接说明了国家层面对“全民阅读”的重视。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中小学阶段正是培养阅读习惯、积累知识储备、树立道德品行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不得不面临应试教育竞争大、分数高的挑战,很多家长甚至老师都认为读课外书不如多刷题、多背知识点考高分。这让李瑞华团队在推行公益助读项目时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其实,现在的‘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它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同时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培养美好的情感和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和人文修养。”李瑞华介绍,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考查孩子的阅读能力,高考语文题目的字数也在逐年增加,不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将来孩子高考时很难考高分。

作为省市两级的优秀骨干教师,张慧芳同样深感语文成绩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而且“书读到位了,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增长,对于学习其他科目也是非常有用的”。

“从这点来看,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读书、读好书,跟咱们现有的应试教育并不冲突。”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谭泽宁告诉记者,学校现在培养的学生,也即是未来将走向教育岗位的准老师,许多都已经认识到从小抓小孩阅读的重要性,他们有激情、有理想、有情怀,将来走上三尺讲台,会成为很好的语文老师。

“树人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让我们看到希望和明天。”谭泽宁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在谈到对项目的愿景时,李瑞华很平静地说:“我只希望通过它,能让更多家庭弥漫书香,让更多孩子爱上阅读。”

周口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吴金俸从项目一开始就跟着老师李瑞华一起带领孩子们读书。这段经历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将选择的职业。

他说,他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语文老师。“公益助读项目让我提前感受到了当老师的责任和担当。我在此期间也读了很多书,感觉获悉很多。希望团队成员能够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将来走向教育岗位,能把李瑞华老师的读书理念身体力行,传承发扬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蜚语   学堂   周口   公益   孩子   师范学院   全民   团队   老师   项目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