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胜群:辨真伪,求真知,独立思考最重要

如今,互联网上资料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西魏大臣 苏绰(498—546),和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宇文泰(507—556),有关封建帝王“用贪官,弃贪官”的君臣对话: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曰:具官。(即配备官员)

问:何以具?

曰:用贪官,弃贪官。

问:贪官何以用?

曰:为君者,以臣忠为之大。臣忠则君安,君安则社稷安矣。然无利则臣不忠,官多财寡,奈何?

曰:为之奈何?

曰:予其权,以权谋财,官必喜。

苏绰还说,“清官或以清廉为恃,犯上非忠,直言强项,君以何名弃罢之?弃罢清官,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多不可用也。”

这篇文章注明,史料来自《北史卷六三•苏绰》

读后,感到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此写了一篇文章《皇帝为什么喜欢用贪官 》,举了海瑞和和珅两个例子。

我的文章写完,找出《北史》,翻到“卷六三•苏绰”,仔细看了三遍,也没见到苏绰与宇文泰关于“用贪官,弃贪官”的这段君臣对话。再上网一搜,才知道是当代人杜撰的。

“托古传道”, 杜撰历史,以古人之名,宣传自己的主张,以至中国历史中,出现众多“伪托之书”。真乎?假乎?令人伤透了脑筋,“辨伪”成为一项工作,一门学问。

“伪托之书”,目的是什么?

利益驱使。

《隋书‧卷四十‧儒林传‧刘炫传》记载:“时牛弘奏请购求天下遗逸之书,炫遂伪造书百馀卷,题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录上送官,取赏而去。后有人讼之,经赦免死,坐除名,归于家,以教授为务。”

刘炫(约546-约613),隋代经学家。曾奉敕修史。后与诸儒修定五礼,授旅骑尉。旋任太学博士。朝廷求书,刘炫便伪造《连山易》《鲁史记》等献上取赏。后被人告发,赦免除死罪,除去名籍。回到家乡,以教授学生为业。

政治目的。

唐代后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长期争斗。唐穆宗和唐敬宗时期,牛僧孺拜相,权倾一时。李德裕的门人韦璩,便以牛僧孺之名,作了一篇《周秦行纪》,记述牛僧孺自己在唐德宗贞元间,举进士落第,夜入汉文帝母薄太后庙。薄后召来包括戚夫人﹑王昭君﹑潘妃﹑杨贵妃在内的前朝及当朝帝王貌美的妃子宫人,与之宴乐赋诗。酒后,薄后又令昭君陪他寝宿。“以此诬僧孺”(宋代张洎《贾氏谈录》)。

除了利益驱使、政治目的作伪书,为了让自己的学说流传下去而托名古人,也是一些人的作伪动机。诸如《黄帝内经》托名黄帝,《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尔雅》是诸多秦汉学者共同积累的成果,却托名周公、孔子等。

宋朝陈善所著《扪虱新话》记载一一“东坡省试《论刑貴》,梅圣俞一见以为其文似孟子,置在高等。坡后往谢梅。梅问:“论中用尧皋陶事,出何书?”坡徐应日,“想当燃耳。”

苏东坡参加科举考试,考官梅尧臣读了他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后大加讚赏,认为简直可以和《孟子》的雄辩媲美。苏东坡为了说明奖赏宁可过宽,处罚则应慎重,用了一个皋陶要杀人而尧劝他宽恕的典故。主考官欧阳修见了他的卷子也大喜。事后梅尧臣问苏东坡:你那个典故出自何处?苏东坡笑道:“想当然耳。”

大文豪为了说明道理,居然在考试中,也敢杜撰!

伪书不是过去式,当代社会依然可见。如托名西魏苏绰的“用贪官,弃贪官”。

伪书之多,真假难辨。《周秦行纪》究竟是何人所作,至今仍有不同看法。难怪朱熹都无可奈何地感叹:“天下多少是伪书!开眼看的透,自无多书可读。”(《朱子语类》八十四卷)

“自无多书可读”,但还是要读。辨真伪,求真知,独立思考最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尔雅   孟子   史记   伪书   西魏   目的   清官   真知   神农   贪官   真伪   宇文   姜胜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