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和议”之屈辱

1142年3月26日,南宋太尉曹勋赴金“报谢”绍兴和议,此时距离岳飞冤死那天仅两个月。

何谓绍兴和议?何谓“报谢”?这大概要从千古奇冤一案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趁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出类拔萃的岳飞首当其冲

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秦桧答应了完颜兀术:用岳飞之死换取屈辱的绍兴和议

阴谋渐渐逼近,而岳飞尚未察觉。

一次,张俊暗中挑唆岳飞,想要和他一同分解韩世忠的军队,岳飞对此严肃回绝。秦桧又借军吏耿著之事陷害韩世忠,岳飞得知后立马告诉韩世忠,再次保全了韩。

岳飞回朝后,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就弹劾对其弹劾,诬蔑岳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

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岳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

此时的岳飞已无兵无权,但秦桧并没有善罢甘休。

在“导演”秦桧的部署下,张俊威逼王贵诬陷岳飞,王贵屈从;又收买张宪部副统制王俊,让其出面首告张宪“谋反”,从而牵连岳飞,并命人代他写好一份告首状。

接收了指令的王俊先将告首状投送王贵。王贵又将此状送交秦桧心腹林大声。林再将此状转递到枢密行府张俊的手中。

不久,张宪来到,张俊便就势将张宪逮捕。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 在江州的岳飞席不暇暖,就接到宋廷召他回“行在”临安府的命令。

岳飞到达临安府后,鄂州大军的进奏官王处仁又冒着风险,再次向他报告了王俊诬告的事,他还恳切地劝岳飞上奏“自辩”。

岳飞感慨地说:“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义;万一不幸,亦何所逃!”

倔强耿直的岳飞不愿效法韩世忠,去求见宋高宗,因为宋高宗并不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没有辩白的必要,但是,他错了,错把昏君当明君。

秦桧的拿手好戏即将进入高潮,他选中了心腹杨沂中,命令他去拘捕岳飞。杨沂中应召来见秦桧,但未受接见,只收到一份“堂牒”(唐宋时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要活底岳飞来。”

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

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的“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何铸查得岳案冤情,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赵构)意也!”秦桧见何铸非同路人,改命心腹万俟卨主审此案。

拿到剧本的万俟卨将王俊的诬告状等摆在岳飞面前,喝问道:“国家有何亏负,汝三人却要反背?”

“对天盟誓,吾无负于国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损陷忠臣。吾到冥府,与汝等面对不休!”岳飞答。

万俟卨又说:“相公既不反,记得游天竺日,壁上留题曰,‘寒门何载富贵’乎? ”

众人附和:“既出此题,岂不是要反也! ”

岳飞悲愤难当:“吾方知既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便不再抗辩,任凭狱卒拷打。

万俟卨等用尽手段,岳飞也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

1141 年11月,宋高宗全盘接受了完颜兀术的条件,南宋历史上极为屈辱的绍兴和议正式达成。议和内容有: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依旧身陷囹圄。

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数条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和宗正卿赵士㒟竭力争议,认为岳飞是清白的,文士智浃、布衣刘允升、范澄之等也分别上书为岳飞申冤,但都受到株连,有的被罢免,有点被流放,还有的被处死。

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

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此后,岳飞、张宪的家产都被没收,家属被分送广南、福建路州、军拘管。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

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绍兴和议)自此坚矣!”

直到20年后,金人还说:“岳飞不死,大金亡矣。”

绍兴和议带来了20年的“和平”,从此奠定了宋金之间的不平等的关系,此为绍兴和议的一个最大的历史影响。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



如果时光倒回15年,被遣至金“报谢”绍兴和议的曹勋来到建炎元年(1127)秋。

那一年,他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赵构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营救被金俘虏的徽宗(宋高宗赵构之父)。当权者不听,曹勋被罢黜。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曹勋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

“完颜构”不但不报杀父之仇,还向贼求和,求和后还遣人前往“报谢”,这是非人类的思维模式。

“立向最高处,图见汉官仪。数日望回骑,荐致临风悲。”——《入塞》曹勋

陷身金虏的女子听说南方来的宋使将经过此地,可自己却穿戴着金人装束,心中深以为耻,不敢挤过去看。可是对故国的眷恋以及对故国来人的亲切感,又驱使她不能不去看。所以她远离人群,爬上最高处,去瞻望使者的队伍。

曹勋写的这后四句刻画心态造微入妙,“立向最高处”不仅是一名普通女子的羞愧,更是千万百姓的悲愤。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诗人林升的这首题《题临安邸》,生动而辛辣的揭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进

取的精神状态。

想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千叮万嘱:子孙后代要时刻提防武人干政,可他却忘却了更重要的一件事,当外敌来犯,则必须保卫社稷江山,保卫家园,忘战必危,忘战必亡。

在宋金之间,和与战的悲怆余音之中,历史的教训,不容忘记。

图片来源于昵图网



参考资料:

①张鸣,《宋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3

②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8集:宋金和战


阅读更多:

岳飞之“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绍兴   大理寺   临安   主审   故国   忠臣   天日   最高处   心腹   南宋   屈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