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乌铁路的终点,是中亚的粮仓、中亚的油库,也是中亚的火药桶

中吉乌铁路的终点站是安集延

中吉乌铁路线路示意图(物流启示录制图)

安集延所处的经济地理区域,叫费尔干纳盆地。这个盆地,还被称为“中亚的粮仓”、“中亚的聚宝盆”、“中亚的天府之国”、“中亚的油库”、“中亚的火药桶”。本文就说说这个事。

先看大图:

费尔干纳盆地位置

再看小图:

费尔干纳盆地地理

如图所示,费尔干纳盆地被群山环绕,西北部是库拉玛山脉,东北部是阿赖山脉,南部是南天山山脉,西边是狭长的库贾恩峡谷。有点像缩小版的四川。

费尔干纳盆地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70公里,最窄处约15公里。盆地平原约2.2万平方公里,加之盆地周围山区,总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宁夏,或“台湾+海南”。

费尔干纳盆地是鱼米之乡,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大麦、水稻、玉米、苜蓿、水果、蔬菜、烟草、生丝等。

费尔干纳盆地周围是山区,与山脉交错的地带,有大面积的草场,因而有良好的畜牧业。历史上的大宛汗血宝马,就产自这里。

我们看一下费尔干纳地区的水系图

费尔干纳地区水系图(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从图上可以看到,费尔干纳地区河道纵横,水网密布

其中,东北、东南方向有两条河,北支是纳伦河,南支是卡拉达利亚河,这两条河进入费尔干纳盆地,在纳曼甘汇合后,形成了锡尔河

锡尔河由东向西沿北缘横贯整个盆地,年均径流量是336亿立方米。336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鸭绿江的年均径流量(317亿立方米),或淮河的年均径流量(350亿立方米)。

我国主要河流径流量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费尔干纳盆地是世界上知名的灌溉农业区

在苏联时代,为打造“中亚粮仓”,在盆地修建了大费尔干纳、南费尔干纳、北费尔干纳等大灌渠,将盆地周围山区流下来的大小河流连接起来,形成了庞大的费尔干纳水利灌溉网络

因而,除纳伦河、卡拉达利亚河等少数河流外,其他河流大多已流不到锡尔河了。

费尔干纳盆地灌溉农业(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个地区成为农业富地,除了水系,还要有丰饶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条件

流入费尔干纳盆地的河流,除了带来了丰富的淡水资源,还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及各种矿物质,使得费尔干纳盆地的土地非常肥沃,土层最厚的地方甚至达到了500-700米。

横亘盆地北部的恰特卡尔-库拉马山费尔干纳山塔拉斯山等山脉,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就如同秦岭之于四川。再加之日照时间长,全面有210多天的无霜期,在盆地形成了中亚无与伦比的农业气象。

有大面积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既不缺水,也不少温,可谓是实打实的“天府之国”。

做一个假设:如果费尔干纳盆地及周围山区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一定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度。

而现实是,这个地方分属三国,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看图:

费尔干纳盆地三国边界图,图中红色区域为“飞地”(物流启示录制图)

如图所示,乌吉塔三国的边境线在费尔干纳盆地及周围山区犬牙交错。其中:

吉尔吉斯斯坦的属地,从北东南方向将费尔干纳盆地三面包围,占据着盆地周边山地,以及山地与盆地结合处,也控制了水源。

塔吉克斯坦的属地,也就是费尔干纳盆地的苦盏地区,是扼守费尔干纳盆地的门户。从塔吉克斯坦内地进入苦盏地区,需要翻越库拉玛雪山,冬天遇到大雪封山,得需借道乌兹别克斯坦才能得行。

乌兹别克斯坦的属地,是费尔干纳盆地中央平原,是该地区的丰腴之地。从乌兹别克斯坦内地进入盆地中央平原,需要翻越南天山山脉雪山,同样,冬天遇到大雪封山,需借道塔吉克斯坦的苦盏地区才能得行。

除了交通上的不便,还有400多公里的未定边界,以及“飞地”上的难管。其中:

乌兹别克斯坦有4块飞地位于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有1块飞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有2块飞地位于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有1块飞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

【笔者注:2018年8月,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签署“换地协议”,将吉尔吉斯斯坦的巴拉克“飞地”划给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将等值土地划给了吉尔吉斯斯坦。】

费尔干纳盆地“飞地”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问题来了,这种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

地缘的历史塑造是根本原因,现状边界的形成则源自苏联。

1876年,沙俄吞并中亚浩罕汗国,改名为费尔干纳省,由突厥斯坦总督府直接管辖。

1922年,苏联成立后,对中亚地区如何加入苏联,在列宁民族自决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成立自治共和国后再加入苏联的方式。

于是,苏联主导了中亚地区的民族划分工作根据民族属性和生产方式,划分为5大族群。直到1936年,这5大族群才全部完成划界工作,并以5个斯坦国的名义先后加入苏联。

这样,原本统一的费尔干纳盆地,就被塔、吉、乌三所分属

乌兹别克人长期从事农耕,就把盆地中央分给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人塔吉克人长期从事游牧,就把盆地周边山区分给了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山区和盆地的结合处,既有农耕,又有牧场,则交错杂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为都是在大苏联旗帜下,塔吉乌三国的曲折边界线和交错杂居显得无关紧要,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就像同一个省下的市与市之间的行政区划。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独立,这种形式上的问题遂转变为内容上的问题,并上升为国家、民族与利益的根本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至今。

前面所说边境线(边境冲突)、“飞地”(飞地纠纷),就是这种问题和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

但棘手的问题,还不仅如此。

费尔干纳盆地及周边山区的总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亚五国总面积的1.62%。目前费尔干纳盆地及周边山区的总人口超1400 万人,约占中亚五国总人口的18%。

倘若按费尔干纳盆地来看的话,盆地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约占中亚五国总面积的0.55%。目前盆地总人口超1200 万人,约占中亚五国总人口的15%。

因此,费尔干纳地区是中亚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并且该地区人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过去十年人口增长了超30%。

为什么要强调人口呢?说两点:

第一点是人口导致的资源竞争。费尔干纳地区就这么大,人口越多,人口增长越快,人均占有资源就越少。

一是水资源。盆地的灌溉农田需要大量的水源,而水源基本都在吉尔吉斯斯坦所属的山区,同时还涉及三国间的水库、拦截坝、水电站等设施争议。

二是矿产资源。目前,费尔干纳地区已探明至少56个油气田,很多都分布在盆地边缘构造带上,而这里正处于敏感的边境线。据前苏联地质部门的评估资料,费尔干纳地区潜在石油储量或超过30亿吨、天然气储量或超过10万亿立方米。

三是交通资源。主要表现在三国间人员和商品流通、借道过路费、通关便利性等方面。

第二点是人口引出的族群问题。费尔干纳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信仰各异。

人口基数大,区域又狭小,地理环境还封闭,加之资源、边界等各种矛盾,就越会形成族群对抗力量。这是其一,是内部。

其二,则来自外部,就是KongBu组织渗入,这里的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给了其野蛮生长的土壤【不展开了】。

总之,边界与民族和宗教,结合交通、水、矿产和交通等资源竞争,与KongBu等一起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使得原本富庶的费尔干纳盆地成为中亚的“火药桶”。

最后,回到本文的开头,中吉乌铁路的终点站是安集延。那么,铁路通到安集延以后,该怎么走呢?这就说到了“安格连-帕普”铁路,下篇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中亚   费尔   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飞地   苏联   油库   粮仓   盆地   终点   山区   铁路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