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又想去徽州了

前段时间,徽州鱼灯刷爆了互联网,


一时间把中国人的浪漫氛围感拉到了顶峰。


春天啊,总是要有点浪漫在的。


看完给我的感觉就是,被美到心颤。


△图源微博:蘑菇张-NKU


春雨一阵阵落下,在已经来临的春天里,


想来总要去去徽州吧,那一座有风骨的江南。


烟雨迷蒙中,徽州的春天最为美好不过,


粉墙黛瓦映着青山绿水红花,


汤显祖就说了,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01

春天,去徽州看山看水吧


古徽州在今江西、安徽、浙江三省交界之地。


而如今徽州的主体部分已改成了黄山市,


其下仅保留一个徽州区,


面积不过古徽州的百分之三。


所谓“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一直是徽州最耀眼的名片。


但徽州的山,又远不止黄山一座。



北部,黄山山脉是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之分水岭,


其莲花峰海拔1864.8米,


在高度上可谓是一骑绝尘、全省之最;


往东南去,白际山与天目山连做一片,


作为浙江与安徽二省的界山;


到西南,五龙山分隔了婺源与休宁,


成为了赣、皖两地的分界。


从地图上看,整个徽州四面八方都被群山包围,


连天际峰,飞鸟难度。



而在徽州的“八山一水半分田”的格局中,


水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青弋江往北汇入长江,


阊江、乐安江则向南流入鄱阳湖。


而徽州的母亲河新安江,


为钱塘江水系之上游,


在浙江的淳安县内蓄水成坝,


诞生了有“天下第一秀水”之称的千岛湖。



在连绵起伏的山地中,


发源于其间的流水不断向低处的盆地汇集,


历经长久的冲刷,形成了大小不一、相对平缓的土地。


这些利于农植的沿江盆地,


成为了徽州人最初安身立命的根本,


因而徽州的村落大多“依山建屋,傍水结村”。



四围的群山如同坚厚的壁障,


隔绝了动荡年代战火的冲击;


蜿蜒的河流则灌溉出肥沃的良田,


开辟出人们繁衍生息的空间。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徽州成为了一方世外桃源,


宽容地接纳着漂泊无定的他乡之客,


让这里成为他们新的故乡。


他们按姓氏聚族而居形成“一姓之村”,


并在井然有序之中,规模日益壮大。



然而,人口的增加也使得原本多丘陵而少平地的徽州,


难以养活这片土地上的千门万户,


因而大量的徽州人只能走出家园,


成为散落各地的徽商。


△安徽绩溪县的徽杭古道


陆路上走出诸如徽杭古道的一条条古道,


水路则更加便利,往东沿新安江而下,


经富春江、钱塘江,即可抵达杭州,


进入浙江最富庶的杭嘉湖一带;


向北入长江,顺流而下则可至南京、镇江、扬州,经京杭大运河沟通各地。



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正是这些早早背负着家族使命的徽州人,


或在外经营,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名商巨贾,


或有一技之长,是远近驰名的能工巧匠,


或留守在家的,发掘出家乡的特色物产,通过水陆交通供向各地;


或潜心治学,参与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


他们同心协力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财富,


支撑起整个徽州的兴盛繁荣,


如今我们还能从遗存的工程和徽派建筑中窥得其一二。

△历经沧桑的渔梁坝水利工程仍保存完好


被称作“江南第一都江堰”的渔梁坝,


几百年前就成为了新安江上商贾往来的码头,


被视为徽商兴起的源头。


还有为了解决住房问题而产生的徽派建筑,


则体现了南北融合的集大成者。



在北方院落的基础上融入了南方人架楼而居的特点,


将宽阔的庭院逐步缩减成集采光、取水、通风、装饰等功效于一体的“天井”,


并在屋顶上架设昂然挺立的“马头墙”,


解决了紧凑院落间火灾易于蔓延的问题。



房屋间装饰的“徽派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则体现了精致的徽州人对于审美的追求。


从山水人物到鸟兽虫鱼,皆在徽州人的一室之内。


而随着徽商的崛起,“徽派三雕”的技艺,


也跟随徽州匠人们走向了大江南北。





02

春天,总要去徽州看花


除了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徽州其本身的山水风景就已是一绝。


三月,江南新春冉冉复苏,


古老而悠久的古徽州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山川、云海、民居、花草树木,


形成了一幅幅巧妙天成的画图。


除了名声在外的名片黄山和徽州古镇之外,


最令人期待的属当属新安江那一道山水画廊了!


新安江山水画廊,粉墙黛瓦间的春色。



李白曾游此地,呤诗:“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行走在新安江山水画廊,尤如置身于山水画中,


怪不得郁达夫曾以“断肠春色似扬州”来形容新安江的无与伦比。



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


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新安江穿行而过,


两岸的油菜花就这么热烈而灿烂的开放着,


让人沉醉。


家朋&石潭特色乡村,共迎一场春日花事。


如果用一种色彩形容徽州的春,那一定是最明艳的鹅黄,


一如家朋油菜花海,被人称为“小扎尕那”,


是一个集徽派独特建筑和花海、梯田的世外桃源。



家朋乡的油菜花大多长在垦山而建的梯田上,


梅干岭梯田可谓是最受宠爱的网红打卡地,


被人们戏称是一座“藏起来的花海梯田”。


站在山顶望去,山谷内油菜花开得一望无际,


绵延数十公里都是油菜花的世界,


大大小小的油菜花梯田,高低错落,阡陌相连。



如果说家朋的油菜花是盛大,


石潭则是动人。


碰上有云海的日子,


头顶云海翻滚,


与脚下的花海相连,


简直是美不胜收!



石潭村位于歙县霞坑镇的山坳里,


蜿蜒曲折的山路,不便的交通,


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阻隔,


如今随着各路摄影爱好者的油菜花海和云海的照片流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慕名而来,


这小小的山村才开始热闹起来。



这层层叠叠的山川里,藏着数十个这样的村子,


石潭村只是离外界最近的一个。


从石潭村越往里走,风景越好,也越有野趣,


村与村之间仅靠一条羊肠小道相连,


这个时节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梨花,


盛开得如火如荼。


一夜春雨过后的清晨,


太阳还没露脸,云海就汹涌而至,


山顶上的古村落在云涛中若隐若现,


真一个天上人间!



但徽州的春天,绝不只有油菜花,还有更娇艳的红粉!


卖花渔村,梅花仙境。


每年立春过后,徽州温暖的春天便已悄然而至。


新安江畔,有一个隐秘之地,


一个让人惊艳的梅花仙境。



卖花渔村原名洪岭村,


地处新安江南岸的沟谷腹地,


据村内流传的资料记载,


唐朝有洪氏兄弟因躲避战乱迁居于此,从而世代繁衍。



但卖花渔村,村子只卖花不打渔,


村子因世代以盆景花卉制作为业,


又因村子形状像鱼,村民多姓洪,


“洪”字有三点水,鱼得水则活,


所以取名为卖花渔村。



这个像花一样美丽的山野小村,种花历史已逾千年。


二红,绿萼,骨红,玉蝶,各色梅花竞相绽放。


庭前院后,青瓦白墙衬托着疏影横斜的梅花,


水墨画般的素雅,梅香扑面,令人怡情陶醉。


走进卖花渔村,就宛若迈入了一个浓缩版的国画徽州。



除了每年漫山遍野的梅花吸引游人的前来,


卖花渔村作为徽派盆景的发源地,


盆景才是卖花渔村的产业特色,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植花卉盆景。



隐于山中,种树弄梅,


勤劳的卖花渔村人将山花变成了盆景。


雄村,一堤桃花姹紫嫣红了260余年。


说起赏桃花,徽州人心里第一反应莫过于在歙县上水南那个叫雄村的村。


因为这座古村,一堤桃花姹紫嫣红了260余年,


每到春天就美成摄影界的“网红” 。



每年阳春三月,


雄村渐江处西岸200米的堤岸上,


数百株五彩缤纷的桃花染满枝头,


伴随着一江碧水,绵延数十米,形成十里红云的盛景。


尤其是那朵朵粉嫩的桃花映衬着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


处处散发着浓厚的人文韵味。



黄山,与杜鹃约会。


每年的四月、五月,


杜鹃花与黄山的约会,


如期而至。



作为安徽省的省花


黄山杜鹃叶片油绿光亮,


花色呈粉白、玫红,


为苍松与险峰增添了几分柔情,


同时也得了一个“高山玫瑰”的浪漫昵称。



韶光正浓,


在黄山之巅的玉屏楼、北海、西海、散花坞、信峰上,杜鹃花竞相绽放。


奇芳绝艳,杏粉、梨白、殷红,如同胭脂般绮丽,


花儿在风中摇曳多姿,春色怡人。



本来嘛。



把“徽”字拆开来看,有山,有水,有人文,


马头墙、青石板、古民居、水乡石桥、山水画廊间的红粉云霞和大片明黄。


一到春天,总要去一趟徽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徽州   新安江   钱塘江   春天   黄山   梯田   渔村   油菜花   云海   山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