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沪上第一」到底牛在哪

要论精致生活和小资「腔调」,到底还得看上海。

最近我去上海最新晋的热门商业——「晚清第一名园:张园」——好好体验了一番上海人民的小资文化。

之所以称「张园」为「沪上第一」,是因为早在上世纪初,不论是看电影、展览、戏剧,还是游园、拍照、喝下午茶,又或是玩过山车、热气球等时兴的娱乐项目,所有最新潮的社群活动都在这里发生。

图:网络

不仅有赛花会、万国赛珍会这样的大型展览,更有梅兰芳来这里做上海首演,霍元甲于此设擂台比武,孙中山、黄兴等先生在园中慷慨陈词。

哪怕因时代变迁一度沉沦没落,而后在此兴建的石库门建筑群也承载了无数上海市民的人生记忆,后来的许多与老上海有关的影视作品,也都在这里取景。

创立至今,张园历经140年的浮沉和沧桑,上海数不尽的故事,也都曾发生在这里。

去年年底,张园经过翻新终于重新开门迎客,还引入了最前沿的时尚潮元素,和一众大牌以「首店」「首秀」「首发」的新颖体验形式续写百年传奇。

而我们的老朋友,江诗丹顿,也在这一行列之中,拿下了张园最高最大的一幢独栋建筑,打造了品牌迄今为止在国内最大的一处沉浸式体验空间。

我们也就此次机会,会会这如今的张园。

如今的张园是海派石库门建筑代表,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种类最多的中后期石库门建筑群。

张园的土地,最初只是老外「格农」在上海租界区的一片农地。

要说如何改头换面,得从1882年晚清富商张叔和的收购说起。这一年,「张氏味莼园」(张园旧称)开始兴建。

图:网络

所谓「味莼」,是取自晋代张翰不恋官位、退隐山林的「秋风起,思莼鲈」之典故,有不恋权位之意。张园大门还曾题「烟波小筑」四字,取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烟波钓徒」之号,暗含「浮家泛宅」之意。

说来,园主人的雅趣,使这座园林最初颇有一点想要超然物外、建设私家乌托邦的意味,这一点并不令人意外。

图:网络

令时人惊喜的是,张园初建就是中西合璧的典范。

中式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自是不少,西式的洋楼苗圃、池水碧树同样是其筑园要素,是当年中西文化碰撞的典型代表建筑群。

地处租界、中西合璧,张园便顺理成为当时上海复杂社会中的一块特殊之地。

上海的第一盏公共电灯在这里点亮,第一次自行车比赛在此举行,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在这里亮相,第一次有电影在此地向华人公映…

可想而知,如此有文化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强调公开与开放的公共场域,梅兰芳、霍元甲、孙中山、蔡元培等杰出人物当然乐于光顾。

张园,是19世纪末上海的文化与艺术中心、更是当时思想先锋的荟萃之地。

图:江诗丹顿Maison 1755时间艺术「家」外立面

而张园所象征的「传统、传承、创新、融合」这些精神,更与江诗丹顿品牌一直以来想要传达的理念不谋而合。

要说上海老房子的人文气质,不实地看看是很难体会的。

借着江诗丹顿本次难得举办大展的契机,我也好好来体验了一番海派文化。

图:江诗丹顿Maison 1755时间艺术「家」外立面

张园之于现在的上海,依旧是一个文化地标,更承载了十足的海派精神。

而位于张园西区16号楼的江诗丹顿Maison 1755时间艺术「家」,也将海派建筑风格与高级制表艺术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

1755是江诗丹顿创立的年份,而时间艺术「家」一语双关,既暗喻品牌是高级制表界的「艺术家」,又代表了这幢建筑是江诗丹顿的「时间艺术」之家。

图:江诗丹顿Overseas纵横四海系列解构艺术装置

在这座四层的历史宅邸当中,承载着的不仅是一时的人与事,而是历史、时间、艺术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尤其是保护完善而又经历翻新后的老建筑中,每一处细节均微妙呼应着江诗丹顿时计精巧的美学风格。

图:江诗丹顿Maison 1755时间艺术「家」建筑细节

江诗丹顿在张园16号楼打造的沉浸式体验空间不仅有珍稀表款陈列供大众欣赏,还有定时特展、数字交互、贵宾私享服务等等在专卖店未有的体验。

此次,我也借着本次行程,完全地领略了江诗丹顿的风姿。

图:江诗丹顿Maison 1755时间艺术「家」外立面

在入口前广场,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只巨大的寸镜,这也是传统制表师必备的专业工具。

图:江诗丹顿Maison 1755时间艺术「家」浩瀚寸镜

透过这支寸镜,我们可以清晰地观赏张园16号楼这栋四层历史保护建筑并与之互动。

穿过门口的「马耳他十字」之门步入其中,透过艺术装置与创意迷宫,我们更能清晰地感受江诗丹顿精湛的制表工艺与「解构之美」的艺术主题。

图:江诗丹顿Maison 1755时间艺术「家」制表工坊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设置在入口与老式楼梯两处关键位置的艺术装置。

二者分别以解构的创作方法,展示了江诗丹顿Overseas纵横四海系列4500V与4300V镂刻万年历两枚腕表,我们平时难以清晰观赏的腕表细节,如今都清晰可辨。

不得不说,以这两件装置艺术作品为代表,穿梭于整个展览当中,颇能感到一种中式园林中独有的「移步换景」的趣味。

图:江诗丹顿Maison 1755时间艺术「家」创意迷宫

此次,不仅有代表了江诗丹顿鬼斧工艺的「解构之美」主题装置,我们也能在典藏名作展厅的「光之书」中得见江诗丹顿在过去积累的充满中国情调的经典作品,这部分真的让我流连忘返。

如Alfred Chapuis在《中国钟表》一书中就曾有记述的,1919年的江诗丹顿甲虫珠宝吊坠表,即是目前可追溯到有资料记载的、品牌最早亮相中国市场的作品。

又如在1926年,江诗丹顿再次取材中国特色元素推出的「艺术装饰座钟」:

从黑色漆面表壳、粉色切工钻石到玛瑙底座、再到表盘上镶嵌的珍珠、彩宝和蛇形指针,不仅无不透露中国情调,更是充分展现了当时欧洲流行的ART DECO艺术风潮。

江诗丹顿与中国文化的联动,在更晚近的几十年来也催生了许多佳作。

例如1996年的「Mercator - 墨卡托」系列的十二生肖彩色珐琅表盘腕表,表盘上就细细绘制了中国传统的生肖图样。

2008年,Patrimony传承系列「汉漆」腕表,更是创新性地将制表、钻石镶嵌与中国的传统漆艺结合在了一起。

2019年的Les Cabinotiers阁楼工匠「野生大熊猫」腕表,更是首次以细木镶嵌工艺刻画了一只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熊猫,表现着对于力量、和平与幸运的期许。

此外,在Métiers d’Art艺术大师系列、Traditionnelle传袭系列等等的许多作品当中,江诗丹顿腕表对中国元素的彰显也尤为显著。

最经典而直白的生肖、龙凤元素自不必说,取材自淮海路江诗丹顿之家的彩绘花窗纹案也好、满是中国风情调的鹤顶兰图样也罢,都处处彰显着江诗丹顿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作为合作伙伴,我知道长久以来江诗丹顿与艺术领域的渊源颇深。

本次在3月16日杜绍斐DUSHAOFEI x 江诗丹顿Maison 1755时间艺术「家」鉴赏家品鉴会上,我们也有幸上手了几枚江诗丹顿Métiers d’Art艺术大师系列腕表,几度深入的了解让我和观众老爷以及江诗丹顿的朋友们,都感觉到穿越时间的美与力量。

这枚2007年左右问世的18K金材质Métiers d’Art艺术大师系列「Les Masques - 中国面具」腕表,其设计灵感便来源于日内瓦著名的「Barbier-Mueller - 巴尔比耶・穆勒博物馆」——这家博物馆也是拥有全球规模大的部落艺术私人博物馆。

为了使中央这枚金面具能展现出一种浮于机芯之上的质感,江诗丹顿团队特别使用了透明表盘设计。

若细加观赏,还能看到透明的蓝宝石表盘上隐隐有「Michel Butor - 米歇尔・布托尔」为这款腕表专门创作的精妙短诗,透过真空镀金技术展现的细密文字,只在特定光线的折射下微微浮现。

这枚问世于10年前的Métiers d’Art大师系列「Les Univers infinis - 无限宇宙」腕表,了解艺术的明眼人想必更能一眼看出其创作灵感——即旨在致敬荷兰艺术家「Maurits Cornelis Escher - 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的超现实巧思。

埃舍尔可以说是艺术世界中的数学家,也是数学家中顶尖的艺术天才。

他最擅长的,就是创造数学性满满的视错觉作品,体现循环、无限与超现实。

埃舍尔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严密的逻辑与数理美感,想要完美呈现,无论对谁而言都堪称一大挑战。

为了完美展现这样的视觉效果,江诗丹顿巧妙结合了手工雕刻、大明火珐琅、机刻雕花、珠宝镶嵌等多种工艺,最终推出了六款限量「Les Univers infinis - 无限宇宙」腕表,每一枚腕表的表耳之间,还均镌刻「M.C. Escher」艺术家签名字样。

除了将品牌工艺发挥到极致的Métiers d’Art艺术大师系列,富有音乐美感的FiftySix伍陆之型系列、适于优雅女士的Égérie伊灵女神等系列也都是各有千秋。

而要说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当数Overseas纵横四海系列。

图:Overseas纵横四海系列二层陈列空间

入口与楼梯两处的艺术装置自不必说,抚摸着楼梯处老式的木质扶手拾级而上,及至2层处,最令我倾心的还是Overseas纵横四海系列的陈列空间——房间的布置以崇山峻岭、高山探险为灵感,有如高原雪山般简洁冷冽。

图:江诗丹顿「溯源『四海』」运动时计典藏展

而在四层艺术空间内,正在举办「视界之间,溯源『四海』」。

空间内陈列着一代、二代、三代Overseas纵横四海系列作品以及这一系列的灵感前身:222、333、Phidias典藏腕表。

除此之外,同一层展厅内还陈设着摄影探险家「Cory Richards - 科里・理查德斯」的视觉艺术作品,名为「视界之间」。

科里曾三次踏上艰险的珠峰探险之旅,是放眼世界、勇攀高峰这一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此精神的指引下,他于不同「视界」中,发散对人性的思考,更关注到人类大同,及对求知、求索、大爱、大美的永恒追求。

图:江诗丹顿「溯源『四海』」运动时计典藏展

2019年,伴随这位江诗丹顿「One of Not Many 卓尔不群」青年才俊同登珠峰的,也正是一枚江诗丹顿Overseas纵横四海系列两地时间腕表。

登山的过程几乎容不得半点失误,恰如制作一枚高级腕表那样。

图:科里・理查德斯「视界之间」摄影艺术展

在展览当中,我们不仅观赏到了理查德斯取景自尼泊尔、印度、阿布扎比、秘鲁、美国等地的摄影精品,更得见许多江诗丹顿奢华运动时计的典藏名作。

图:科里・理查德斯「视界之间」摄影艺术展

说来,遍览群山、登高望远,自古也是中式文人士子的最爱。他们为的也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意洒脱,成为「One of Not Many 卓尔不群」。

要说以张园为代表的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和久经风霜的历史背景,以及,以它为空间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海派文化氛围。

透过江诗丹顿Masion 1755时间艺术「家」的沉浸式空间近窥张园,我们依旧可以想见当年居住于此的市民们的生活,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也共同见证了上海的繁荣和沧桑。

而时计作品的运转不息,也一如人们于世间的生息流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时计   表盘   海派   典藏   上海   中国   时间   建筑   艺术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