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拉仿妆”引无数人跟风:拜托,请别再娱乐化伤害了

01

近日,网飞剧集《黑暗荣耀》爆火。


剧情和演员,都获得一致好评。


热播剧集引发全民关注,本是好事。


但最近的画风,却变得不太对劲。

02

剧中,有一个角色叫“李莎拉”。


年轻画家,常年吸毒。


出色的演技,加上妆造,使这个角色愈加出圈。


某书上,开始出现 #李莎拉仿妆# 等话题。



明明是面容枯槁,双眼无神。


却被这群美妆博主戏称为“枯败玫瑰妆”



影视剧出于造型需要,总免不了美化局部。


但这真的是长期吸毒者真实的面容吗?


共青团中央发布了一篇博文。


贴出普通人染上毒瘾后的真实变化。



五官坍塌。牙齿脱落。


骨瘦如柴。肌肉萎缩。


看得我毛骨悚然。



禁毒纪录片《中华之剑》所带来的冲击感,至今难忘。


视频中,有一位吸毒多年的女性。


手脚溃烂,浑身布满黑斑。


血管硬化,医生根本没办法替她打针。



一位17岁的少女,染上毒瘾后多次尝试自杀。


她撕心裂肺地对着镜头喊:


早知道海洛因会杀人,我肯定不会吸!



是啊。


若这些“吸毒妆”、“毒虫妆”被广泛传播。


那便是将严肃的禁毒行为,沾染上娱乐化的味道。


青少年会被魅惑心智,认为吸毒既是常事,更是美事。


而对吸毒者来说,毒品的危害被略去,戒毒的痛苦被调侃。


缉毒警以命相搏的每一天,更是被当成了笑话。



将他人的苦难,变成自己夺眼球、夺流量的手段。


“吸毒妆”的盛行,不会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03

网上曾流传一张照片:



鼻青脸肿,满脸血污。


任谁看了,都会心疼不已。


但很可笑。


你被骗了。


你的善心,被利用了。


拍摄者并没有经历过暴力。


她脸上的“伤痕”,是用眼影、腮红、口红伪装成的淤青和血迹。


这就是之前流行的“家暴妆”


为了引人注目,他们甚至会配上一些刺激的文字:


“化了这个妆大家都以为我被家暴了哈哈哈哈~”


“被家暴了,我可太酷了!”


“超酷家暴妆,跟风来一波。”



强烈的视觉冲击,为她们带来不少的点击量和关注。


一些摄影App,直接推出家暴妆的特效。


为夺取流量,不择手段。



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跟风、模仿。


直到有曾经的家暴受害者站了出来:


“我挨的打,在你们眼里就是个仿妆工具。”



一句话,足够刺心。


对于未经历过的人来说,家暴或许只是一个概念。


但对于受害者来说,是一辈子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


据全国妇联统计,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殴打。


放眼四周,我们平时见到的家暴事件还少吗?


2020年5月,湖北某女子遭受家暴,被丈夫用斧头砍死。


2019年,河南刘女士为逃避丈夫家暴,从窗户跳下导致下肢瘫痪。


2009年10月,轰动一时的“董珊珊”案,女子领证10个月后被丈夫家暴致死。


……


曾有家暴受害者接受采访,她坦言:


“不仅是身体,心灵上更是被恐惧笼罩,感觉一生都被毁了。”



大家不妨想想:


若有朝一日,真正的家暴受害者想要通过社交平台求助。


是不是也会遭到别人质疑:又来骗流量了?


那到时候,求救的声音还有人能听到,还有人愿意听吗?


当灾难被娱乐,当痛苦被消费,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04

在网络世界里,似乎什么都可以是玩笑,什么都可以拿来玩梗。


前段时间,社交平台上突然兴起一股“回到青楼”的风潮。


一些小姑娘,憧憬着有一天回到古代。


“不当那婢女,只想做一回青楼名妓,以色侍人。”



电视剧里,也出现雷人台词。



这是什么迷惑行为。


古时候的妓女过的是什么日子?


从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中,就可见一斑。


卖身后,如果不持续接客,就会被毒打。



若怀上孩子,也会被毒打流产,第二天继续接客。



回想起,仍让人觉得愤怒和恐惧。


但像这样践踏别人痛苦,把他人苦难当玩笑的现状才真正令人绝望。


还有2020年的“杭州杀妻案”,印象尤为深刻。


妻子失踪,丈夫报案。


在镜头面前着急哭诉、崩溃落泪。


很快,警方侦破案件。


丈夫就是杀害妻子的凶手,并且将妻子分shi抛进化粪池,着实让人不寒而栗。


近日,丈夫被执行死刑的消息终于传来。



这本该引起所有人的警觉和重视。


但现实中,仍有不少人玩起了梗。


评论区里,出现各种“化粪池警告”“绞肉机警告”“两吨水警告”。



甚至成了不少男人威胁老婆,并引以为豪的手段。



有人开始“绞肉机测评”,有人迫不及待去买了同款。


用最温柔的语气说着最恶毒的话。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玩梗吗?何必上纲上线?


用自以为幽默的态度,来对待恶劣严肃的事件,这根本是人性之恶。


如果我们每次遇到恶性事件、灾难事件,只会为了流量自顾自地抖机灵。


不仅是娱乐苦难,往受害者伤口上撒盐。


更可怕的是。


若加害者看到世人如此“美化”自己的恶行,他还会对法律和规则存有敬畏之心吗?

05

《娱乐至死》中说道:


“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如果我们失去判断力,仍凭潮流将思想裹挟。


盲目随大流,无底线狂欢。


最终,我们的人格和自我,都将会被流量淹没。


那些轻易说出口的“玩笑”,可能是某个群体正在经历的苦难。


请收起那恶俗的幽默,保持对生命基本的尊重。


即使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也请不要将苦难变成一种娱乐。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不要让娱乐,模糊了我们与恶之间的距离。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全国妇联   绞肉机   剧集   吸毒者   毒瘾   青楼   受害者   社交   苦难   流量   玩笑   丈夫   妻子   痛苦   事件   李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