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到一百分,回家挨打 爹妈努力鸡娃,把娃鸡上了「绝路」…

图 | unsplash

前两天发了一篇文章《为什么很多小孩都不考虑父母的感受》,里面聊了家庭关系的一些看法。有些朋友不以为然,留言说珍惜爹妈「无微不至」的照料吧,没了你就会知道多可贵。

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父母子女之间相处,还是要保持一个度。有时候我们觉得小孩一塌糊涂,自己忍无可忍的时候,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小孩是否也在忍我们呢?

爹妈可以恨小孩不争气,怎么考试不能回回满分,小孩就可能恨父母不争气,怎么不能赚钱买豪宅开豪车,让自己少奋斗几十年?

很多成年人会搪塞,说自己当年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但如果有这样的条件,自己真能读清北大藤了吗?

未必吧。我学生时代,家境普通的同学读清北比比皆是,没有条件全凭智商。

既然双方都有不如对方意的地方,那就放彼此一马。留给小孩一些自己探索的空间,不要衣食住行全代劳。

未来,他们或许未必能成为伟大的人,但至少是个自食其力、家庭和睦的人。

下面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小孩有什么优点?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很久。因为我们家真养了个很普通的娃!读书可以写作业困难症,考试分数飘忽不定,经常在满分和垫底之间摇摆。

有一天,我开车接小孩回家。她突然问我说,妈妈,我们班同学考了98分被他妈妈都骂哭了,为什么我考个80来分你都从来不说?

哎哟,这个诉求也是奇葩,成绩不好我还没找你茬,你倒是自己主动上门来找削。我想了一下说,成绩不好是你自己的事儿,丢脸也是丢自己的脸,跟我有什么关系?

又不是为我学的。

我觉得考试的意义在于,有错自己改对记住就好,至于分数多或少,自己看着办呗。

所以,以我这种躺平到低于地平线的教育方式,很难理解那些小孩考了98分还要骂人的家长,感觉他们就是非常规存在。

结果前两天做直播,连线了一个专门给牛娃规划的老师。她说自己曾经带过一个特别优秀的娃,在学霸云集的班级里,次次考试都拿第一。

尤其,有一次题目特别难,他还是考了个第一。老师就夸他厉害,结果他拿到卷子,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

老师就问怎么回事啊?他说,自己没考到一百,回家就要挨打。

老师说题目很难,拿不到满分很正常啊。他说,我爸不管,不是满分就是要打。

老师说,这是她第一次遇到打出来的学霸。在那个孩子的眼神里,没有好胜心,只有满满的求生欲。看着让人挺心疼的。

于是就跟家长聊,希望能让孩子少一点恐惧。结果发现,这个爸爸从骨子里笃信,棍棒底下出人才,打娃才是为了娃好——

看,从小就培养你要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多半是颗愤怒的心)。


01

有些家长总有困惑,好像为娃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结果小孩并不会领情。

早前听过一个故事,有位清北的教授,从农村考大学进入城市,然后靠自己顽强的努力,就一直读到博士。老公是她大学同学,也从农村考上大学,能力非凡,当打之年,在一家大型企业做到了管理层,风光无限。

这对夫妻有一个儿子,也已经上大学。

看起来这是一个标准的精英家庭范本:经过奋斗打拼出来的人生,可以享受站在珠峰俯视众生的快感。

然而,并没有。在这个精英家庭华丽的履历里,儿子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高考成绩差,勉强上了一个二本学校,让父母丢了一轮脸面。结果还经常考试不及格,不上课,打网游,拒绝和“人类”交友。

更让父母无法接受的是,叛逆不听话。父母不让打游戏收了他的电脑,他就去网吧;让他好好上课结果最后连考试都不去了,逼得学校要开除他。

父母越优秀越成功,对教育要求越高,他们的孩子反而越懦弱、笨拙、自卑、消沉,没成为出色父母的“翻版”,却几乎是父母形象的“反面”。

因为越优秀的父母,尤其是那些从小镇走出来,进入到顶尖名校读书的父母,学业勤奋、工作自律,他们用知识改变了命运,就以为自己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孩进一步优化命运。

他们忽略了,孩子是跟自己不一样的。

这位教授从儿子一出生,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和行为规范,把这个称之为对孩子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孩子不如父母心意,小了一顿批评大了一顿板子,他们把这个称之为责任的教育;

每天看电视有时间,读书有时间,考试错误率的标准也有最高百分比!

她还一厢情愿培养男孩的气质,就给孩子报跆拳道、游泳、围棋、萨克斯…只要孩子一表现不好,父母就非常生气,他们觉得这都是自己精心选的成功之路,你怎么不感恩不领情呢?

越成功的父母越期待孩子成功,但却不知道他们所有的规划都变成了枷锁,自己所有的成功,对一个不成熟的、普通小孩来说,都是降维打击。

这些高知二代,站在这些所谓成功父母的阴影下,过着被各种安排的生活,从小被所有人抱着不理智的期待,为什么要领情呢?


02

我的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班上有个厉害的同学。

3岁就认识上百个汉字,4岁就会背诵几十首唐诗,5岁20以内的计算全班第一快。

也是精选英文、围棋、书法、钢琴、编程,各种优秀在线,在他父母的朋友圈里妥妥活成标杆,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但也是这个优秀的同学。拿不到玩具的就会大哭大闹,别人比他玩游戏快一点就满地撒泼打滚。每天都在教室里发三五次脾气,打人发飙情绪失控…

班里的同学一起画画,他的线条永远是一团糟,颜色永远都只用一种。

后来老师跟我说,他的父母是学霸,所以把他从小就是当成学霸养的。

学霸式培养,就是除了读书,人生没有其他的枝枝叉叉。

爸爸总是雷厉风行,他觉得自己和孩子之间没有其它问题,只有数学问题;

经常用自己读书时代的优秀,鄙视儿子没有拿到满分的成绩——缺乏自觉性还不上进;

他们甚至觉得,你现在不要交太多朋友,太浪费学习的时间,以后进了清北再社交,建立的人脉才有价值。

他们不太在意小孩有没有童年和自我,也不太在意小孩是不是心智失调,他们只是按照自己认为可以更成功的路径推着孩子前进,他们要的只是一个能让自己在朋友圈晒娃大赛中,获得片刻优越感的小孩。

孩子很痛苦却没有出口,只能无端地发脾气,于是成为了人群中被讨厌的那种人——

谁也不爱跟他玩。


03

父母越励志越成功,精英二代的成长似乎就越崎岖。

北大留美博士12年不回家,就是因为从小过着体制内高知父母定义好的人生,这种人生导致了他成年之后的人生崩溃。

母亲喜欢包办一切,从穿的裤子的长短,到上什么学校,把能把他关在家里的时间全部都关在了家里。

他说,我父母以“你太小不能骑车”、“你受不了当地名校的竞争”、“二五一中会重点培养你”等理由把自己强留在自己饱受校园霸凌的学校。

他跟父亲沟通学校发生的问题,父亲说“最卑贱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

父母养出了一个北大博士觉得自己的路线无比正确,甚至在为自己“管的太多”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亲情已沦丧,儿子被他们硬生生逼到了地球另外一端。

他非常清晰看到,自己这个高材生,注定是一个情感无能者。

他也看到,自己的父母在缺乏情感交流的家庭里长大,天然带来的自卑和自负,都让他成为了那个从县城里走出来的一代精英家庭的牺牲品。

他说,自己是亲生的。

只不过,在成功父母的阴影之下,毫无生机。


04

通常,那些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双重成功的父母,很少会察觉到自己犯了错。

他们觉得自己一直是对的,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所以才会习惯性地认为“你要听我的,因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

直到小孩走上了和自己分崩离析的道路,变成让自己“只能认命”的人生黑洞。

这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结局,因为有不少精英家庭的结果,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花钱花时间,终于搞到母子关系破裂。

就像北大留美博士一样,最后用一封充满愤怒和恨意的信,断绝了血缘亲情之间的纽带和父母下半生所有的指望。

所以,考试考个98分怎么了?要被批评要挨打…这不是证明小孩还有上升空间吗?

成绩多少分,家长心态都要保持住。因为孩子们未来所面对的人生,不可能回回都有标准答案,都能有满分。

成长型的心态比满分心态更重要,抗挫能力比追求卓越更宝贵,不是吗?

-END-

熬一碗鸡汤,祝大家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高知   爹妈   绝路   满分   小孩   一百分   父母   努力   同学   优秀   孩子   家庭   人生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