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跟香港的羁绊-古代篇

陆丰人在香港的开拓,约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一)古代——全盛时期(1840年以前);

(二)近现代——低谷时期(1840–1970);

(三)当代一一复兴时期——(1970至现在)。

当然,这种分期断限,仅是一个概数。陆丰人在香港的开拓,其客观态势,有个兴衰起落的阶段差异性;其主观能动态势,则表现为勇敢拼搏,不断进取的同一性。陆丰人在香港的历史全过程,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因缘辛酸,果报喜人。

人们常说:世间事物运动的主导因素,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若问陆丰人在香港所取得的果报业绩,除有着勇往直前的主观精神外,究竟有没有什么优越的客观条件呢?答:有。下面试从“人文地理”这一视角切入,对这一问题作一些阐述。然后才转入对主观条件为主记述探讨。

陆丰与香港,从地理上看:山连着山,水连着水。两地交通距离:陆路250公里;水路85公里。这个距离,当然不远,也不是很近。但由于两地的交通联系,人文往来,由来已久。时间当以千百年计。从山间小道到现代高速公路,从独木舟到铁大飞,从小舢板到大游艇,从未间断。所以这一距离,历来都是显得那么方便与快捷。又由于历史的“亲和性”,使得两地的空间距离,在心理上显得那么亲近,而不陌生与遥远。不但在交通上是:“子时发,卯时到”;而且在心理上则是息息相关十二时。

怎么的“山连着山”呢?莲花山脉是环太平洋山系的一支临海山脉。莲花山的主峰在海陆丰,海拔1337.3米,号称粤东第一峰。香港原为莲花山脉的伸延部分,后因山体沉降,海水入侵,才形成今天这九龙半岛,以及香港、大屿南丫、长洲诸岛地貌。怎样的“水连着水”呢?位于海陆丰的著名海岬——麒麟角,是南海东路最为突出洋面的海角。扼珠江海口和韩江海口的中枢。古代曾有一支强大的部落驻在麒麟角上。他们是南海东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区位即今遮浪半岛与施公寮半岛这一地方。香港在珠江海口东侧。秦晋期间,行政建制曾先后隶属于番禺、宝安、东莞等县。由一些小山村、小渔村组成。唐宋期间,海防建制属海陆丰的白沙湖汛区。明清期间,属碣石卫水师防区,大鹏协领属,有九龙汛、赤柱汛、大屿汛等。特别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香港长洲岛渔场,以及汕尾渔场、甲子、碣石和金厢渔场,千百年来,两地就已结成亲密的地缘、血缘关系。著名的民间故事《长洲泪》,就是描述碣石的错二娘与长洲炎大这一对渔民青年之间悲恻缠绵爱情故事。


(一)古代——全盛时期 历史证明:陆丰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香港亦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从两地发掘出来的新石器文物看:两地的石器、陶器,是同一系统的。主要特征是:石器的有肩石斧和陶器的双F纹,同为南方“海洋文化”系列。这与北方的“大陆文化”系列,是有区别的。但是陆丰地方有制陶场、打箭场,以及玉琮、铸铜陶范等文物出土,显得规模大、品位高。两相比较:香港地方则是规模小,品位低。据此是否可以认为;两地之间曾有过从属关系呢?陆丰是主,香港是从?再从居民构成看:陆丰与香港的关系,自古以来,已是非常密切,秦汉时期陆丰的居民,主要为南越人。香港亦为南越人。唐宋时期,陆丰的居民主要是蛋族、畲族。汉人虽占主导地位,但为数不多。香港居民也为蛋族、畲族。也有少数汉人混杂其问。明清问,陆丰居民主要为汉族的本地话民系、客家话民系、福佬话民系,但以福佬话民系为主。香港也是三种民系生活杂处,但以本地话民系为主。一直至1840年以前的香港居民,基本仍是本地、客家、福佬三鼎足的局势。本地人在沿海、岛屿定居捕捞;客家人在今天的九龙、新界等山地、台地定居种植。福佬人则在一些港口、澳门以及要津之处寄泊、抛锚,或建筑临时居所。除捕鱼外,香港的知名,主要是从事商贸、走私等活动。据香港早期开发史的研究,香港的得名,主要有二说:一是“莞香说”;一是“刘香说”。“莞香说”,是指香港因买卖、中转东莞香料而得名。此说虽不无道理,但实在没有充分的说服力。以小小香料贸易得名,在“理证”上是不够分量的。“刘香说”,是指香港原为陆丰人刘香所割据的港口。即“刘香的港”的简称香港。刘香何许人?他是一个传统官方史志载籍,鼎鼎大名的“大海盗”。刘香原为福建郑芝龙的部下,因不同意郑芝龙的降明,他以陆丰为大本营,统率大小船舰千艘,割据南海东路,与郑氏分庭抗礼。他前后雄视南海十多年,控制着南海东路的海上交通,垄断这一海域的海上国际贸易。当时人称“刘香佬”。“香港”亦缘此而得名。本文主此说。自此以后,香港地方的本地人就称祖籍福建的陆丰人为“福佬”了。


佬,有褒贬二义。如“大佬”、“阔佬”。是美称。如“傻佬”、 “戆佬”,是贬称。特别,当佬字与福字连称,即合称为“福佬”时,则傻气中带着霸气。尊崇中又带点讥讪。

刘香海上武装集团,当时除在香港进行贸易、走私外,还以香港为据点,进入葡人割据的澳门地方进行商贸活动。刘香后在甲子田尾洋外为郑芝龙击败,焚船自杀。继之而起,仍是陆丰甲子人的苏成、苏利集团。他们对南海东路的割据,对香港地方的控制,一如刘香。经商、收税、掠夺,时间整整又是20年。康熙三年(1664年)苏利“抗迁”,在南塘与清兵会战,轻敌阵亡。清廷实行海禁,这才结束了陆丰人对香港地方的割据、控制。康熙八年(1669年)复界后,福佬人在香港的地位,逐渐为本地人所取代。香港同时亦已经沦为不引人注目的小渔村、小山村了。但仍有小股海盗出没其间。其中最著名要算原福佬人苏利的部下,本地人张保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陆丰   南越   畲族   香港   山脉   南海   东路   羁绊   两地   时期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