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说评论员


中国女篮有位主力球员出了点事,昨天,写篇《热炒李M,有意思吗?》,只提姓啥,不提名谁,意在不给人家伤口上撒盐。当然,纸里包不住火,喜欢篮球的读者知道是谁。

这几天,X视评论员XX在网上“火”了,有人叫“躺枪”,有人叫“翻车”,有人叫被“游街”,被贴“大字报”。这些说法,激动了,网上有点不同意见而已,提意见,正常现象。

我在媒体从业几十年,写评论,包括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算个老评论员吧!或许是惺惺相惜,或许是同病相怜,当然也有点个人倾向,说说这位评论员。

坦率地说,X视新闻我没“天天看”,XX评论我没“句句听”,印象不深。但看过,听过,今后还会继续看,继续听,老观众,老朋友了。

始终认为,文人不应相轻,同行不是冤家,人家出点事,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所以,本文不提供职的单位,不提他的姓名,也是怕火上浇油,伤口撒盐。我尝过伤口被撒盐的滋味。何况,评论员说评论员,这几句说得也未必在理。

这位评论员事发偶然,也势在必然。

比如,点燃了一根“导火索”,捅了一个“蚂蜂窝”。他评论时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发不满。他说大学生思想上有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这孔老夫子一冒出来,把人呛了,恶心了,遭到群嘲。

有人说,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比如前些年大学任性扩招,让很多本来不该“穿长衫”的人穿上了长衫。比如,经济大环境不友好,企业家提心吊胆,不敢招人。比如,社会不公,找工作靠关系,靠拼爹,如此等等。

XX评论得对不对?不能说不对,也未必全是他个人观点;人家的反对意见错不错?不能说错,事实明摆着,不能把板子都打在大学生身上。让大学生脱下长衫去搬砖,就解决了就业难问题吗?

有人说,听他的评论,太官腔,太套话,太离谱,缺新意,欠幽默,脱离实际不接地气。

当然,也有人理解他,体谅他,为之打抱不平。说他“躺枪”是有诱因的。不过,这不关他的事。实事求是地说,作为X视评论员,XX是称职的,也是优秀的。他坚持原则,格局高远,学识渊博,思想深刻,思维敏捷,口才一流。网上有些人说他尽讲些空洞无物的大套话、圆滑话,这是冤枉他了,也可以说是迁怒于他。以XX的工作和身份,不那样讲又能怎样讲呢?

有些人,显然是年轻人,对XX不以为然,话说得“冲”:90后,任凭你说得天花乱坠,我有我的判断,因为接触的新事物、新知识渠道太多,新的生活,新的媒介,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个体,觉得好、说的对,我听听,觉得不对,懒得听,我就是我!

知道吗?00后一代是知识大爆炸的一代, 有些霸占屏幕几十年的,是不是应该努力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我、深入百姓、体验生活、滿足需求呢?

有人“中庸”,说话中肯:评论员要使自己说的与受众在思想上形成共振,在认知上达成共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如此,这种正面宣传的“正能量”才有效果。

看了上面的百家争鸣,我这个老评论员不好再评论了。评论员这个活不好干,这碗饭不好吃,个中滋味岂能不知?上情下传,下情上达,“规定动作”,中规中矩,“自选动作”,如履薄冰……但活得有人干,饭也得吃。至于活怎样干、饭怎样吃,写了一辈子评论,我也说不出个一二三,何况报纸评论与电视评论有所不同。

说了半天,很可能我也是废话连篇。本文结尾,说点实在的。

对XX有意见,包括尖锐意见,直至要求换人,有话尽管说。但不宜曝光人家的“老底”,或者说“人肉”人家,比如什么什么学校毕业的,原来在什么什么单位从业的,以及其他什么什么……说这些,什么意思?证明人家不够资格?

当X视评论员,我想,上头的要求的是政治强、业务精、守纪律,再加几条,无非五官端正、字正腔圆而已,非得清华、北大、复旦、人大、北传媒?非得“高门楼”“大衙门”出身?非得美女帅哥?非得人人叫好?

这样的评论员求之不得,可惜,这样的评论员,天上有,人间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评论员   蚂蜂   下情上达   复旦   套话   长衫   伤口   本文   不好   意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