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蒲江:新老村民共建诗意乡村

新华社成都3月22日电(记者董小红 龙泠宇 邢拓)“春天来了,在村里能闻到各种花香,每天沿着田间地头散散步,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李清说。

李清是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的“新村民”,在村里住了8个年头了。来这个村子之前,他已经是业内有名气的陶艺师。到明月村扎根,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2015年,有朋友推荐李清到明月村转转,说这里正在准备发展文创产业。实地查看后,他便决定留下来。

“第一次来到村里,看到这儿有茂密的松林,连片的茶田,像一幅画一样。而且,当地政府非常支持文创产业发展,我很受触动,就留下来了。”李清说。

明月村自古就有陶艺制作的历史,至今村里还保留着一口古老的明月窑,这也是明月村得名的由来。这儿还盛产茶叶,发展陶艺是顺势而为。“有好茶,不能缺少好茶具,我希望陶艺能在村里发展壮大。”李清说。

“新村民”李清(右)正在指导“老村民”张晓英(左)制作陶艺作品。新华社记者 邢拓 摄

为了支持村里产业发展,当地政府也给予李清这样的“新村民”很多扶持政策。很快,他就在村里扎下根来,不仅打造了一家陶艺体验小院,还开了一个陶艺博物馆。

为了提升村民参与陶艺制作的热情,李清带着团队还陆续开展了400多期免费陶艺公益培训课程,吸引更多村民参与进来。

今年34岁的村民张晓英就是李清的徒弟之一,从刚开始完全不会,到现在制坯、上釉整套流程熟练掌握,她通过陶艺培训课逐渐喜欢上了陶艺。2017年,张晓英还应聘到李清开办的陶艺体验馆,成了一名陶艺体验制作师,负责教游客做陶艺。“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村里外来游客爆满,体验馆生意不错,个人虽然忙碌,但感觉很充实。”

张晓英正在整理陶艺作品。新华社记者 邢拓 摄

在“新村民”带动下,目前,本地“老村民”已经开了10多家陶艺工作坊,明月村的陶艺产业正在不断壮大。

当地还在不断优化人居环境,积极推进乡村环境改善工程,打造集聚人才的新乡村。不仅陶艺,绘画、扎染、诗歌……通过探索实践“外引+内培”的人才振兴做法,明月村目前已引进艺术家、文化创客等100余名“新村民”,激活“老村民”一起在村里发展文创旅游项目70余个,探索集创意体验、田园度假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松林   村民   乡村   蒲江县   成都市   陶艺   成都   诗意   村里   明月   游客   产业   蒲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