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李讷给母亲骨灰正式下葬,并自费五六万丧葬费

江青

前言

江青的秘书杨银禄曾经透露:江青说过,想要在死后葬回自己的老家

1996年,江青的秘书阎长贵到诸城的时候,市委书记让他转告李讷:可以接受江青的骨灰。

那么,江青最后有没有葬回老家呢?

爸爸不怕,我也不怕

1947年3月中旬,延安又陷入了紧张的气氛之中,蒋介石为了实现他的重点进攻的战略,竟然大手笔地调动了几十万大军进攻延安,对于他们的猛烈攻击,中共中央也想到了应对之策——主动撤离,诱敌深入。

虽然中央机关的各大机关已经大部分疏散,可是,天上还是不时地就有敌机进行轮番轰炸,地面上更是不时响起炮火声,不过,毛泽东依旧没有走,同时留在他身边的还有李讷。

毛泽东和女儿

毛泽东温柔地望着身边的女儿:“飞机轰炸,你怕不怕呀?”

李讷一脸无畏的模样:“我和阿姨跑到防空洞就不怕了。”

毛泽东又笑着问:敌人距离延安不远了,正在往这边打炮,你怕不怕?”

李讷坚定地说:爸爸不怕,她也不怕。

看着女儿,毛泽东的心里涌起欣慰之感。

撤离延安以后,还能够看到机关的大队人马转移,与此同时还有正在疏散的老百姓,夜晚,等队伍下汽车爬山时,她已经睁不开眼睛了,毛泽东一直没有喊醒女儿,“李讷,爸爸背你吧,快醒醒。”可是,李讷还是迷迷糊糊的样子,没有办法,工作人员找来了一块布,将她背在了背上。

毛泽东和李讷

同年冬天,毛泽东来到了杨家沟,当时他们在吃食上面也遇到了困难,基本上都在吃黑豆。

一次吃饭,李讷看到大家的嘴都是黑的,小小年纪的她笑着和爸爸说:“爸爸你看,阿姨、叔叔们的嘴都是黑的。”

毛泽东一脸不赞同地说:“你不要笑,前方解放军叔叔就是靠吃黑豆饭打胜仗的呀。黑豆好吃……”

李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之后她也时常和叔叔阿姨一块吃黑豆饭。

建国初期,毛泽东日理万机,他想要到北戴河游泳的愿望也因此久久未能实现,最后反倒是李讷在他之前去了北戴河。

1954年,正好赶上中学放暑假,于是,江青带着李敏和李讷来到北戴河,姐妹两个套着救生圈在海里飘荡着,海面上不时响起阵阵欢笑声。

毛泽东父女

在玩耍之余,李敏和李讷也没有忘记沉浸在工作中的父亲,她们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毛泽东收到女儿的信后,给她们回信: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操到过的地方,他的碣石诗有名,可以读一读。

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毛泽东本身就爱读曹操的诗,尤其是《步出夏门.观沧海》。

有一次,毛泽东兴致昂扬地带着女儿下海游泳,然后他看到李讷已经套上了救生圈,便让她拿掉,交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这天他们游了许久,从拂晓5点一直到中午十一点多,尽管李讷已经精疲力竭,但是,在父亲不停地鼓励之下,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毛泽东也是通过这种办法来锻炼儿女们的意志

还是守本分的好,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

在子女的教育上面,毛泽东一直都很严格,他不许孩子们搞特殊。

毛主席

李讷在北大上学的时候,平时都是住校,只有周末才会回家,而且,纵然回家也是从西郊乘坐公共汽车,从来就不会乘坐小卧车,也是因为她的低调,以至于和她上了几年学的同班同学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三年困难时期,学校让学生报口粮,李讷只报了17斤,在她看来,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所以应该主动替国家分担困难。

当得知女儿的行动以后,毛泽东无比地开心,身为自己的女儿,就应该有这样的思想觉悟。

之后即便李讷在学校不够吃,也不让她从家里往学校里面带吃的,所以,李讷就和普通学生一样饿着肚子。

在一个周六,卫士犹豫不决,最后还是告诉毛泽东:“主席,李讷回家了,两三个星期没见,一起吃顿饭吗?”毛泽东从文件当中抬起头,点了点头应承下来。

毛主席合照

饭菜已经摆上了桌,而李讷则在毛泽东的卧房里面和他谈话:“我的定量老不够吃,菜少……”所以她平时总是饿着肚子。

听着女儿的小抱怨,毛泽东轻声和她说:“困难是暂时的,要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想要做到这些,就需得他们起到良好的带领作用。

眼看着他们父女俩还没有出来,卫士赶忙走出来通知他们开饭了。

当看到桌子上的饭菜,李讷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这样一桌饭菜摆在桌子上,任谁都克制不住自己。

毛泽东看着女儿濡慕的眼神,一下子就心软了,“吃吧,快些吃吧!”李讷听了父亲的话,便往嘴里扒饭,结果太烫,她伸了伸被烫到的舌头,又向外吹了几口热气,随后才咽了下去。

看着女儿狼吞虎咽的模样,毛泽东的眼眶都湿润了:“吃慢点,着什么急。”

李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在学校吃饭都快,习惯了。”毛泽东苦笑道:“吃菜,多吃菜。”

毛主席合照

李讷在自己父母的面前也不再拘束,开始大口大口地吃饭,在吃饭的同时,眼睛也不时地瞥过桌子,看看上面还剩下多少饭菜。

李讷的这些小动作被一旁的卫士看在眼里,卫士只觉得一阵心酸,她可是毛泽东的女儿啊,谁能想到她竟然会饿成这个样子?

最开始,毛泽东还陪着女儿慢慢地吃着,吃着吃着,他就停下了手中的筷子,然后看着女儿出神。

父母的异样很快被李讷发现:“哎,你们怎么不吃了?”毛泽东僵了一下,随后说道自己老了,吃不了太多东西,他也很羡慕他们这些年轻人。

说完,毛泽东拿起一旁的报纸,李讷一心扑在吃的上面,“你们不吃我全打扫了啊!”毛泽东“嗯”了一声表示赞同,随后李讷将桌子上面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晚上,卫士照常到毛泽东的房间里面给他倒茶:“主席,李讷太苦了,我想……”毛泽东皱着眉头:“同人民比较来说,她还算好些。”

毛主席和孩子们

没过一会儿,毛泽东又叹了一口气:“还是各守本分的好,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

1970年,为了锻炼李讷,毛泽东让她前往“五七干校”劳动。

当时任中办“五七干校”的党委书记曹全夫正是毛泽东的侄婿,李讷这一年已经30岁,外界对于她的个人问题还是比较关心的,所以,曹全夫也曾给她介绍过几个对象,她都不大满意。

在父亲的教导之下,李讷的择偶标准也非常地朴实:找一个农民干部结为伴侣。

或许是缘分使然,李讷在这里碰到了服务员小徐,小徐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聪明机灵,而且性格外向,正好和李讷互补。

一来二往,两人熟稔起来,小徐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扳道工,小徐的出身没有问题,于是,李讷和组织上提出了结婚的请求。

毛主席家庭照

曹全夫得知后,当场震惊在原地,不过还是对小徐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亲自向中办负责人打了报告。毛泽东尊重女儿的选择,很快就做出了批复:同意。

与此同时,在李讷结婚的时候,毛泽东还派人给李讷送去了新婚礼物。

他们的婚礼非常地简单,并没有大肆准备,来的也是关系亲近的人。

只是,这场婚姻还是草草收场,婚姻和恋爱是完全不同,恋爱可以只管风花雪月,婚姻却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更何况两人之间的文化水平差异太大,很难聊到一块,渐渐地婚姻出现了裂痕。

李讷还是和小徐离了婚,两人的孩子归李讷。

1976年,中央办公厅将李讷安排在警卫局宿舍一套四居室内,还给她安排了一位保姆,保姆乃中办从革命老区招来的,之后保姆也回老家去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讷的工资都只有70多元,日子也过得紧巴巴得,每天只买一毛钱肉,以至于她的儿子也长得很瘦,家中的被子也是一人一条,一半铺一半盖。

在日子最紧张的时候,李讷甚至忍痛将自己最爱的书卖给旧书店,直到中办对她的生活给予补贴,李讷的日子才好过一些。

小李小韩你们为李讷办了一件大好事

在得知李讷生活困难后,曾经担任过毛泽东卫士长的李银桥夫妇非常心疼她,在他们看来,李讷应该有一个新家庭,李讷是毛泽东的女儿,也是一名普通人,她应该组建一个温暖且幸福的家庭。

更何况,当年两人能够结合,也是毛主席在中间一力促成的,如今也到了他们报恩的时候了,抛开这一切不说,他们也希望李讷这个善良的姑娘获得新的幸福。

李讷

对于这个问题,夫妻二人也曾和李讷提起过,但是,李讷的话语中满是凄楚,认为没有人肯找她。

李银桥他们赶紧说:“你别这么说,你爸爸还是伟大领袖呢,你是毛泽东的女儿。”

就在夫妇 二人惆怅人选时,王景清忽然到北京出差,李银桥和他见面后,满脸的笑意,他们曾经也是老战友啊。

聊着聊着自然而然地就提到了家庭生活,李银桥在安慰王景清时惊讶地发现,他实在是太适合李讷了,王景清本人老实稳重,还会照顾人,书法和学识都过关,绝对能和李讷聊到一处。

不过,李银桥也没有顾着自己高兴,他和妻子一块去征求了李讷的意见,李讷思索再三,同意和王景清见面。

李讷王景清

两人初次见面就给对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并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几次见面以后,两人的关系愈发地密切,后来,王景清将离休的关系从昆明军区转到了北京,两人朝夕相对的时间也增多,感情很快就得到了升温。

一年以后,这对有情人举行了婚礼,婚礼依旧很简单朴素,只是邀请了几位特别关心他们的长辈、领导以及朋友,还有从前跟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

他们都高兴地祝福这对新人。

王光美在见到李银桥夫妇后,更是激动地拉着他们的手说:“小李小韩你们为李讷办了一件大好事”。

婚礼过后,如同大家所期盼的那样,他们的生活幸福美满,在王景清的照料之下,李讷的精神比以前还好,她可以重新读一些书,至于家里的柴米油盐都是王景清来管理,就连一日三餐都是他亲手安排的。

李讷

后来,李银桥夫妇到他们的家里做客时,还被留下来吃饭,这对夫妇都一脸惊讶的样子,他们竟然不知道他会做这些吃食。李讷见此一脸幸福的模样:“我和老王在一起可享福了。他什么都会做,比我强多了。”对于李讷的儿子,王景清也非常照顾,知道孩子在长身体,王景清就经常给他改善伙食,蔬菜水果更是不间断,孩子高兴坏了,亲热地叫他“爸爸。”

结婚不久后,她就带着丈夫和孩子去看望了母亲,见到王景清后,江青对女儿的婚姻表示满意,还对他们表示了祝贺。

江青询问了王景清有什么爱好,平时又会搞什么情趣活动,王景清都一一回答,还给她写了一幅隶书,江青大加赞扬,在征得同意以后留下了一幅。

市委书记让转告李讷:可以接受江青骨灰

江青的秘书杨银禄曾经透露:江青说过,想要在死后葬回山东老家诸城。

江青去世的当天下午,李讷就到医院签署了死亡通知书,同时没有举行任何形式的葬礼,后来江青的遗体火化,她和其亲属都没有到场,火化结束后,她的骨灰盒就一直交由女儿保存,李讷一直将其存放在家里。

江青

1996年,江青的秘书阎长贵到诸城的时候,市委书记让他转告李讷:他们那里有凤凰墓地,可以接受江青的骨灰,可以埋坟,也可以立碑,而且,人已经死了,如果李讷同意的话,不需要通过办公厅,他们过去用车拉回就可以。

阎长贵没有当场表态,等他回去以后就将诸城市委的意思转告给李讷,李讷思考再三,还是摇了摇头,现在还不是时候。

阎长贵得到答复后,便将李讷的意见告诉了诸城市委,那边也没有强求,只说尊重李讷的意见。

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央的同志告诉李讷,还是别将江青葬回老家了,实在是不大合适,万一有什么事情也没办法照应到,李讷又趁势说,那么是不是可以葬在北京?那边同意以后,李讷就开始筹办自己母亲的墓地安葬问题。

为了让母亲入土为安,她还自费五六万丧葬费。

江青毛主席

如今,再去北京西山的福田公墓,就可以看到一块无比奇怪的墓碑,上面刻着:“先母李云鹤之墓,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九一年,女儿、女婿、外孙敬立。”而立碑人的名字却没有写上,这里说到的李云鹤正是江青。

事实上,这座公墓里面安葬了不少的社会名流,里面就包括溥仪的先父、王国维还有钱玄同等人,如今又增加了江青。

江青的墓地在一片果树下面,她的碑身逛街干净,但石碑后面空无一字。

任谁都没有想到,江青骨灰入土在她去世12年后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骨灰   诸城   北戴河   大口   延安   丧葬费   卫士   北京   饭菜   夫妇   困难   父亲   爸爸   母亲   女儿   婚姻   正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