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平王一个荒唐举动,抢娶儿子老婆,结果被鞭尸三百,还差点亡国

古代国家权力集中在君王手中,君王代表国家,君王强则国强;君王昏庸,则国势必衰。楚国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经济发达,人才济济,却不能一统华夏。秦国地处西边偏隅之地,本国人才稀缺,最终却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究其原因在于楚国君多数昏庸,太熊了,王室内耗不断。而秦国历代国君励精图治,几乎没有出现过昏君。

从楚平王的一个荒唐举动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见一斑。

楚平王二年,十五岁的楚国太子建迎娶秦国姑娘为妃,消息传出,举国欢庆。

楚平王也很高兴,儿子娶了秦国姑娘,与秦国结为姻亲,楚国就多了一个强大的盟友。

楚平王就派太子少傅费无忌去秦国迎亲。

费无忌见到这个秦国姑娘美若天仙,惊为天人,心里不淡定了,眼珠转个不停。

他身为太子少傅,却并未受太子器重,想另樊高枝。如果让这个美貌的秦国姑娘转嫁给楚平王,楚平阳一高兴,自己就可以平步青云了。

费无忌越想越高兴,就匆忙离开迎亲队伍,匹马回到楚国国都郢城。

他在楚平王面前把这个秦国姑娘的美貌吹上了天,建议楚平王干脆把她娶了,以后再给儿子娶回一个就是了。

楚平王本来就好色,听到费无忌说这个秦国姑娘貌若天仙,肤如凝脂。心动了,同意费无忌的建议。

楚平王色迷心窍,并没有去考虑自己儿子的感受,也没有考虑楚国臣民怎么看,也没有考虑秦王怎么想。

硬生生地把本应该是自己儿子的老婆变成了自己的老婆。

楚平王把秦国姑娘接入王宫后,对她“绝爱之”,很快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熊轸。楚平王原名弃疾,后改名为熊居,故其子取名为熊珍。

这事在楚国百姓中热议了一阵就过去了。对于楚国百姓而言,那是王室家事,也不好说三道四,只要国家平安无事,有口饭吃,日子过得去就行。

然而,这个费无忌并没有消停,他还要搞事。他担心太子建将来继承王位,知道是自己出的主意,还不把自己一刀咔嚓了。

于是费无忌瞧准机会对楚平王说,太子对你抢了他的妻子,心怀怨恨,现在拥兵在外想谋反呢。

楚平王一听,这还得了,下令诛杀太子,把太子的老师伍奢也关了起来。

太子得到消息,保命要紧,匆忙逃到宋国去了。

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两个儿子必须除掉,以免后患。

楚平王就放出风声,只要伍奢两个儿子来郢都,就放了他们的老爹。

知子莫若父。伍奢说,我大儿子为人忠孝节义,必然会来。我小儿子勇谋兼备,知来必死,必不来。

果如伍奢所料,他的大儿子来了,小儿子逃跑了到吴国去了。

伍奢知道后叹息:楚国危险了。

楚平王将伍奢和他的大儿子杀了。

伍奢的小儿子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伍子胥。

他的出逃,给楚国带来了腥风血雨,差点让楚国陷于万劫不复之地。

伍子胥凭自身才能很快就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他志在灭楚,为报杀父之仇,多次领兵攻打楚国。

楚平王死了,他儿子熊珍继承王位,就是楚昭王。

然而伍子胥并没有因为楚平王死了,就停下攻楚的步伐。

楚国陷于长年战乱之中,民不聊生。楚国百姓心怀愤懑,他们强烈要求揪出陷害太子建和伍奢父子的凶手。

费无忌被揪了出来,楚国人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将费无忌杀了,楚国民愤得以平息。

然而,伍子胥并不买帐,不灭楚国誓不罢休。

楚昭王十年,伍子胥率吴国大军攻入楚国的郢都,楚昭王逃亡。

伍子胥寻楚昭王不得,竟然挖开楚平王坟墓,将楚平王尸体拖出来,狠狠地抽打了三百鞭,以解杀父兄之恨。

古人崇尚死者为大,世间再大的怨仇,人死了,也就烟消云散,不能再拿死者泄愤。

五子胥的好友申包胥都忍不住指责伍子胥说:你伍子胥报仇也太过份了吧,你是楚国人,做过楚平王的臣子,他人都死了,你还要鞭打他,这是违背天理的极至啊!

伍子胥的回话却毁人三观:我就是要倒行逆施,咋地。

激愤的申包胥跑到秦国,恳求秦哀公发兵救楚。秦哀公大抵是记恨楚平王乱来,不顾伦理,强占儿媳,不肯发兵。

申包胥哭了七天七夜,苦苦哀求。

秦哀公长叹一声:楚国国君没有德行操守,但有你这样的臣子,楚国不该亡呀。

秦国派出了五百乘战车,势若奔雷杀向吴军。

五百战车在当时就相当于二战时德国的一个装甲军的战力。

吴军被秦国军队吊打,战败后撤出楚国。楚国因有了申包胥这样的忠义之臣,才没有被伍子胥灭掉。

看到这里,想信很多人都会恼恨费无忌,对伍子胥的行为很不齿。认为楚国遭此大劫,皆因费无忌的小人行径和伍子胥为报私仇而置自己的国家于不顾所导致。

造成这一切的恶果根源应该在楚平王身上。

如果楚平王以江山社稷为重,是一个有操守有作为的国君,听到费无忌如此荒唐的建议时,就会一声令下,将费无忌拖出去砍了,那还会有后来发生的变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天下美色不只有秦国姑娘一个。但凡楚平王有一点脑子,也不会去强占自己的儿媳,让自己的儿子心生不满,而且这个儿子还是太子,是将来的王位继承人。

退一步讲,楚平王色迷心窍,抢了儿子媳妇,如果担心儿子反造反,解除他的兵权就是了,不至要杀了自己亲生儿子,虎毒还不食子呢。

即使如此,楚平王也不该问罪太子的老师伍奢。

伍家也是楚国的世家贵族,从伍奢的言谈举止看,他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是忠于楚国的人。当他得知伍子胥出逃后,担心的是楚国的安危,而不是儿子的安危。

而这样一个忠心耿耿没有过错的大臣,楚平王却把他杀了。

楚平王一错二错再错,一昏再昏,让伍子胥感到楚国君王已不可救药,已不值得自己效忠。

而且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国家观念和归宿感并不强。一些有能力的才智之士见秦国君王有雄心壮志,就纷纷跑到秦国效力,帮助秦国灭掉自己的国家,如商君、张仪、李斯等。

反倒是《礼记》大肆宣扬的“父仇不可戴天”思想却浸透人的骨髓,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这才催生了伍子胥这个为报父仇,宁愿毁掉自己的国家也在所不惜的代表性人物。

楚国的历代国君不修德,不以江山为重,听信谗言的毛病一直延续着。到楚怀王时又听信郑袖的谗言,排斥忠臣屈原的良言,不杀张仪,纵虎归山。屈原对楚王非常失望,投江自杀以明志,但仍没有激起楚王的警醒。

偌大一个楚国最终不但没有统一天下,最终还被秦国灭掉了。

然而历史轮回,楚国人又将秦帝国推翻了,建立了汉朝。刘邦和他的儿孙们,吸取了楚国历代国君的教训,励精图志,以江山社稷为重,极少出现昏君,打造了一个长达四百年的强大汉朝。

长记性的人,能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人才能成为强者。

由强者统治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国。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国君   秦国   楚国   儿子   江山   大儿子   亡国   君王   太子   荒唐   举动   姑娘   老婆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