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主人公明楼的原型,一名“五重”特工如何炼成?(上)

多年前爆火的谍战剧《伪装者》中的主人公明楼依靠自己缜密的心思、强大的信息分析能力和高超的布局能力一次次打入地方内部,化险为夷,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他有“三重”身份,哪三种呢?

电视剧《伪装者》片段

分别是担任“汪伪政府”高官、国民党军统特工“毒蛇”,但是他最终的身份却是中共上海地下组织负责人“眼镜蛇”。这样的人物设定可以说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也带来了强大的戏剧张力。他依靠着这“三重”身份与不同的人物进行斡旋,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国民党、汉奸、日本人斗智斗勇,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新鲜感。


电视剧《伪装者》片段

但人们不禁发出疑问,这样的多重特工身份会不会是编剧为了收视率而故意夸大捏造出来的?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明楼的确是有原型的,而且不仅只有三个身份,他有五个身份,是名副其实的“五重”间谍。究竟是哪五个身份,他又是个如何取得这五种身份,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袁殊

01 家道中落,百般辛苦的童年

他叫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县一个没落的名门世家,父亲袁晓岚是一名举人,但是在他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后决心进行革命。

他身为老同盟会的一员,为了革命,他几乎散尽家财,丝毫不顾及刚刚出生的儿子和需要他养活的一家老小,只一味地自己在外面进行反清运动。


国民党前身—中国同盟会的入会证书

就这样,袁晓岚几乎错失了袁殊的少年时代,而袁殊在孩童时期基本上也没有见过父亲几面。

所谓的父亲只是袁殊从祖父母那里听到的“不孝子”,好在袁殊身边有母亲,有祖父祖母,并且在湖北老家还有一些田地,省一省也足够一家人的花费。

可是家里家外的活计就全都压在袁殊母亲身上,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没人能够帮她分担,丈夫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面,这样的生活似乎只有那个时代接受传统教育的女人才能忍耐下去。

就在袁殊八岁那年,他的祖父祖母相继离世,在这一刻,他也终于见到了自己所谓的“父亲”。

那时候袁晓岚已经人到中年,为了革命,他已经在上海定居,原本父母离世,老家只剩妻儿,袁晓岚就应该将妻儿接到上海一起生活,可是他却以各种理由拒绝。


民国时期的上海

好在袁殊的母亲贾氏是一个以夫为天的人,丈夫让她带着孩子待在老家,她也没有反对,只不过孩子的学习问题一直是贾氏的心病。

袁殊的学问一直是老爷子亲自教授的,可是老爷子如今去世了,孩子的学习就成了问题,贾氏也希望丈夫在解决完这个问题后再回上海。

鉴于贾氏提出的要求并不过分,袁晓岚也凭借着早年的关系,为袁殊解决了上学问题后便离开家回到上海。

老两口去世之后,偌大的宅院就剩下母子二人,两人经历了悲伤后又回到了原来的日子中,所有脏活累活都是母亲在干。

虽然袁殊上学问题已经解决,但是每年需要缴纳的学费还是需要贾氏一点一点赚。

在湖北孤寂的生活母子二人一过就是三年。

三年后,母亲为了供袁殊上学已经负债累累,无奈之下,只得前往上海寻找丈夫,丈夫是上海稍有头脸的人,他哪怕为了孩子也会接济一下两人。

可是没想到等到母子二人找到袁晓岚的时候,袁晓岚早就和自己的女学生同居,年老色衰的贾氏和拖油瓶一样的袁殊也就这样被彻底抛弃。

老家的房子已经抵债,没有袁晓岚的接纳,母子两人惶惶如丧家之犬。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贾氏手中还有点余钱,勉强够母子两人在小巷中租赁房屋的钱,虽然有了住的地方,可是要如何解决吃饭问题呢?


上海小巷子

一向肯吃苦的贾氏开始四处做工,渐渐地,母子二人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湖北老家的水准。看到母亲辛苦的袁殊自己心中不忍,于是也开始四处打工,买油条、擦皮鞋,他什么都干过。

有一天,袁殊正在擦皮鞋的时候突然一位中年男人拉起他仔细端详起来,那名男人只是看这个孩子很像自己的好朋友,没想到再进一步询问过后,原来真的是袁晓岚的儿子。


民国时期,一个擦皮鞋小贩正在为警察擦鞋

而袁殊也在父亲好友的帮助下进入立达学院读书,再次摸到书本的袁殊格外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02 才情初现,慷慨激昂的青年

已经14岁的袁殊很快就成为学校中的进步青年,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14岁的袁殊参加了上海市轰轰烈烈的罢工、罢市和罢课。


反抗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卅运动”

而在毕业后,他不忍看到国家零落,或许也是受到父亲思想的影响,他参加了北伐战争,也成为当时军队中最年轻的军官。


从军入伍的袁殊

父亲袁小岚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员。在父亲的影响之下,袁殊年纪轻轻地就走上了革命道路,投身到革命事业当中。

两年之后,他又投身北伐。然而,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进步青年遭到迫害,这让袁殊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失望透顶的袁殊决定暂时搁置革命事业,转而开启求学之路。没想到这个决定无意之中激发了袁殊身上的另外一个属性,什么属性呢?学霸属性。


“四一二”中被逮捕的革命人士

1929年,袁殊远赴日本留学,主攻新闻专业,学得还真不错,小小年纪,十六七岁,就在这个新闻学术领域有了一番建树。咱们中国新闻学史上好些个第一的记录都是他留下来的。比方说,他是我国第一个提出和使用“报告文学”的人。更为重要的是,上学期间,袁叔接触到了不少进步的思想,这让他的内心又重燃了对革命的热情。

在加入这个社团后,袁殊也学习到不少先进思想,他也在社团中组织活动,这也让袁殊有了想做新闻记者的梦想。

为了实现梦想,袁殊在第二年就选择到日本留学,在那里他专门学习新闻学和东洋史,也是在这里,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著作,这让他的思想从那时起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日语版的《资本论》

1931年,在日本足足学习三年的袁殊终于回来了,他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了《文艺新闻》周刊,并且自己任总编辑。


《文艺新闻》

《文艺新闻》周刊自开办以来,有无数知名作家、政客投稿,其中李伟森、柔石,甚至于鲁迅等,都成为该刊物撰写文章。

可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得风很快就吹到了上海,1931年2月7号,左联作家柔石、胡野平、殷夫、李伟森、冯铿在上海被国民党残忍杀。


左联五烈士

简单介绍一下,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是我党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其目的就是为了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当时国民党的文化围剿,积极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一句话总结这些进步作家,那是在用笔杆子与国民党作斗争。因而左联一成立便遭到了国民党政府的无情镇压,刚刚提到的五位作家就是在镇压之时不幸牺牲的。然而更为不幸的是,由于国民党对消息的严密封锁,外界几乎无人知道他们被害的消息。


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为了揭露国民党的凶残,同为左联成员的冯雪峰跑了多家报刊,希望能够将这一消息发布出去。可令人失望的是,这些报社因为国民党的高压政策,没有一个敢吭声的,唯独袁殊在了解了整件事情的经过之后,不仅对五位作家的被害感到痛心,更对国民党的暴行义愤填膺。很快,他就在文艺新闻披露了五位作家被国民党杀害的消息,而且是一连几天在头版的醒目位置上做了长篇系列报道。

这立刻就引起了社会各界舆论一片哗然,对国民党的批判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而因为这一系列报道,文艺新闻一举成名,发行量飙升。他的创办者袁殊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新闻界最耀眼的一颗新星。不过,此时的袁叔还并不知道,自己不顾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坚定不移地刊登报道的行为已经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的一生也因为这个人的出现而彻底改变了。他最引以为傲的《文艺新闻》,也因为他而彻底消失。

好了,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啦,如果想听后续故事,麻烦各位看官点赞点关注哦,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伪装者   湖北   原型   母子   国民党   上海   特工   文艺   主人   父亲   作家   身份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