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春分”村,在深山里发展特色文旅

3月21日,春分。距离北京市中心130多公里的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西沟村,举行了庆祝春分的民俗文化活动。作为满族村民聚居的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西沟村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公益项目支持下,以“春分”为主题设计了村庄文化景观。尽管处于深山,但在“春分”日,仍吸引数百名城市游客来此观光。早上八点,穿戴满族服饰的妇女、推着农货车的男子聚集在村西头的大坝前。这里有一座曾经为蓄洪灌溉建设的大坝,如今大坝上有一幅50米高的“春回大地”主题壁画,下方建成了春分节气公园,成为村民们举办庆祝活动的地方。

游客和村民一起参加“春回大地 相约桃园 春分节气踏青健步走”活动。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以“春分”为主题的村子,举办活动庆祝春分

燕子掠过引水渠、落在房檐上,87岁的王云玲戴着毡帽坐在水旁的长凳上,看一辆接一辆的汽车,从新修的柏油路上驶向村西头。王云玲说,大坝是1974年集全乡劳动力修建的,上面留有建坝工人在石头上刻下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八个大字。去年,大坝表面上被描绘了一幅840平方米的浮雕壁画,画面里山水环绕、抱厦挑檐。

西沟村大坝航拍图。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3月21日,安静的西沟村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来客,与往年大不同,一大早,老人小孩聚集在大坝前,即将度过一场“春分”的盛大节日,这个传统的农业节气,对西沟村来说有了更多的意义。

今年60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连强看起来很高兴,他告诉记者,村里自从打造“春分”主题文旅景观后,明显增添了不少人气。西沟村共有户籍人口487口人,但常住人口不到200人。“平时村里很少见年轻人,您看,一到了特殊节日,我们村里也很热闹了。”他戴着口罩在人群中进进出出,热情地招呼客人。

大坝上的浮雕壁画。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春分日前夕,村里落了一场小雨。第二天,一批从北京主城区来的医生入村为老人义诊。现场为村民测量血压、血糖等,通过诊疗为村民免费发放药品。有近百位西沟村村民前来问诊,并领取了对症的药品。60岁的张连俊患有脑梗、高血压,平时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开车一小时到怀柔区医院去看病。春分这天,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的李晶滢医生为他看诊并开了脑心通胶囊。

医疗专家为村民义诊。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张连强告诉记者,村里“春分”文化品牌的建设起源于2021年。当时,长哨营满族乡政府于2021年底与“中国健康好乡村”组委会开展合作,着手打造“文化营”“生产营”“本草营”和“健康营”。好乡村项目落地长哨营乡后,率先启动了“一村一俗”,即“文化营”部分的项目建设。该项目依托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以当地24个村落为基础单位,由各村代言并传承一项节气传统非遗文化,并依照村落规模建设节气广场、节气文化公园等。

种植同心林发展药材种植特色产业

西沟村村民告诉记者,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日,西沟村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植树活动,数十棵树苗将得到栽种。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片树林将打造成为同心林,种植白皮松、野山桃、杜仲等品种,并将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赤芍、苦参等品种,栽种的林木和林下中草药,均为药用植物。

植树活动现场。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五年前,村民们开始利用山坡林地发展林下经济,沿着水库继续往西,已经形成了大片药材种植区域,截至目前,西沟村已经种植了500多亩药材,主要有苦参、赤芍、苍术等品种,村里发展起了药材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经过多年发展,种植大户彭明文种植药材的面积已经达到上百亩。

2020年12月,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的公益慈善项目之一,“中国健康好乡村”长哨营大型健康生态产业帮扶项目,正式进驻长哨营满族乡,以中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文化产业为落地抓手,通过林下药材保育、人文历史挖掘、健康养生等具体项目,助力地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西沟村特色农产品——野蘑菇。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记者了解到,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在长哨营24个村,分别发展不同的地道药材种植,每个村子种植两三种药材品种,为村民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等全链条服务,对符合标准的药材,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基金会为村里种植农户提供药材种子、种植技术等服务和支持,帮助农户实现增收,定期为农户开展线上培训课程,并邀请专家进行田间指导。

发展特色旅游,深山村有了人气

红绸从大坝上滑下,一幅巨型壁画赫然出现,引起人群惊呼。上午九点,村里春分节气公园举行了庆祝春分的活动。公园里人声鼎沸,穿着满族服饰的妇女和儿童,在舞台上表演满族舞蹈;十来个村民在公园一侧摆摊卖农货,卖板栗、红薯和玉米。满脸都是玉米粒的小孩,在公园的绿茵上来回奔跑。

村民身穿满族服饰跳起了传统的满族舞蹈。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彭明坤告诉记者,西沟村虽然离城区远,但也在发展旅游业,除了建设文化景观设施以外,也在挖掘满族特色民宿和美食文化,并结合周边的山景、水景和夜晚清晰可见的星星,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品牌,吸引游客们的到来。

深山村如何吸引游客?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创始人、中国健康好乡村秘书长郑红兵告诉记者,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打造的西沟春分村,具有西沟特色,曾经村民建筑大坝进行防洪灌溉,形成了特有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西沟精神,中国健康好乡村的入驻,希望能够通过“一村一俗、一村一品、一村一药、一村一养”四个一的理念,发展西沟村的特色产业和文化,助力西沟村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游客品尝糖葫芦。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西沟村是以满族村民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满族人口约占75%,已于2017年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内满族传统特色的三合院排列整齐,青砖青瓦、绿树掩映,村前一条从西流向东的引水渠,旁边有供人休憩的长条座椅。

满族服饰展示。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村里有30多户人家开民宿客店,在春分日当天,多家民宿住满。城里来旅游的客人住在推窗可见青山的房间里,出门在绿水环绕的满族文化墙前拍照打卡,和当地人一起吃腌了一冬天的酸菜。“西沟村虽然远,但只要它有特点,就能吸引客人来玩。这就是我们村的文旅之路。”彭明坤说。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耿子叶 张树婧 王巍 王颖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春分   林下   满族   京郊   节气   大坝   村里   中国   药材   村民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