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九华山(诸炳兴)

初上九华山

作者:诸炳兴



2013年五月初,我们受老大难(网名4野狼)之邀,与原知青时同连队的老干一起,自驾去了安徽庐江,顺便去了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


作者(中)与知青时同连队的老大难(网名4野狼,右)老干(左) 登九华山天台峰时留影


我们去的那天,正是阴历十五,是烧香敬佛日,当然,去九华山的游客都是求菩萨保佑的,我们属少数欣赏风景的,我们驾车到九华山街,这是个村庄的村落,九华街是一处平均海拔约640米的山中盆地,四周青峰耸翠,环山如城。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九华山的核心景区,为香客游人集散地。


路边拉停车生意者将我们拦住,示意我们将车进停车场,我们听从指挥将车停好。已临中午,我们在九华街吃了一餐素斋,欲步行上山,刚行不远,只见往山上的车辆穿梭往返,我们突感上当受骗,老大难边低声骂道,边去停车场将车重新开出,我们又继续自驾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里山路,沿路时起时伏,经过蜿蜒弯曲的山路,就如云南的环山路,幸亏每个转角都有一块写有上海一位捐赠信女名字的圆形反光镜,给驾车者减去不少危险。


经过很多峽谷和壮观的风景点。转眼,我们来到上天台的缆车站,谁知买票进门后还要爬山阶200米,才能坐上缆车,我们乌呼上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满头大汗爬进缆车,我放眼眺望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仙境之感。丝丝绺绺的雾与盘上云天的山路缠绕着......。


“风景这边独好”,气壮山河,美不胜收。我刚沉醉在美景中,突然缆车又停下,滿以为天台已到,随人流出门,刚到寺庙广场,天不作美,山下烈日炎炎,走到山上,下起了毛雨,雨雾笼罩,看不见景,游兴顿无,停下脚步,眼前又现指示牌:离顶峰还有275米!我又感再次上当,老大难、老干蛮不讲理,连推带拥,绑架似的硬把我拉上山。


我拖着180斤的身躯,艰辛地迈着脚步,这那能与知青时代爬山如飞堪比,年龄真不绕人啊!身边簇拥着几个抬轿夫,“老板,你太胖,我们抬你上山吧……”“抬200多米要收400多元,是坐宇宙飞船的价吧?每米2元钱,我每走一步可省1元钱,我们刚到云南兵团当知青时,每月工资28元,爬28步就够了?那我省一点吧!”我的话引得当过知青的老大难他们一阵大笑。


作者(前)艰难的爬在去天台途中


当我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远处的江河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使人陶醉。


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


终于见到寺庙了


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游避暑的胜境。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雨雾笼罩的寺庙更显神秘色彩。


雨雾笼罩着寺庙


庙前香火正旺。虔诚的朝拜者心脏贴地,两手心向上,两脚心也要向上,五体触地朝拜,拜一个就要全身站直,然后再全身趴下,统统三叩为礼。……我想如果没有十二万分的虔诚是不能坚持下来的。佛教对于我来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工夫,很多教化人生的理论看起来很玄妙,细想起来有很深的哲理在其中。但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


作者上天台途中与僧人合影


听僧人介绍:大众所知的民间佛教,乃是为求现世利益而供观音菩萨,为求死后安乐而供地藏菩萨,为了消灾祈福而念药师弥陀。活著的时候,为了求财、求寿、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许愿;死了之后,即由亲属请了出家的僧尼,为之诵经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约仅仅如此。我只知道有的人死了,等到死后笫五个“七”(也叫“五七”)家里人常会请曾尼、道士做道场,热闹非凡。


云雾茫茫的天台顶峰


我们来到寺庙门口,倾听僧人在低声诵经念佛,但具体念些什么,我无法听懂,只是像唱歌一般,那声音伴着偶尔敲击木鱼的声响,随着袅袅香烟在寺庙内盘旋、飘忽,直和云雾相融,更显得这座古刹的肃穆神秘。此时,我好像回到了远古,远离滚滚红尘的熏染,物欲横流的冲击,生活琐事的烦恼,顿觉超凡脱俗,让人恍若隔世一般,感到一阵飘然,我好像忘记了自己是现代人。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我问一位僧人,什么叫“南无阿弥陀佛 ” 他说:'南无’就是皈依、敬礼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字,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量无边,语言无法说清。南无阿弥佗佛多是一句信佛者一句自语的话。


僧人心善,见天下雨,执意将伞与作者共同遮风挡雨。


这里的僧人也许以前被情所困,也许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过,也许是一种精神信仰,他们没有一丝笑容,脸上分辨不出喜怒哀乐,我想他们在入佛门前也许更懂感情……,他们好像灵魂已随菩萨到了极乐世界,在这里只留下躯体。看着眼前诵经念佛的僧人,过着如此单调、简单生活,他们该有多么大的定力,多么执着的追求啊。我心中肃然起敬,难道他们没有远离城市、离别亲人的寂寞孤独。


据说:所有的佛菩萨都有一个共同的职责,那就是普渡众生,不能说地藏菩萨是管阴间的就不能度阳间的众生,只是说地藏菩萨与地狱道的众生特别有缘。但我们地球上的事情,都是武力最终说了算,你看萨达莫、本拉登、卡扎菲,还不都被美国给做脫了?我国也是武力建立的新中国。


看了这照片知道山上的商品为什么贵了吧


在上天台的途中,我见挑夫们艰难地跨出上山的每一步,触景生情,我都不敢回忆四十年前,我们当知青时,也曾每天这样地走过,那还是无水泥台阶的山路,多么不可思议!


此时见到一位比我还年轻的挑夫,手撑扁担,向游人与香客乞讨,被一游客怒嘲两句,一片烟雾袅袅中,一释迦牟尼的信徒竟背后对这位远去的无礼游客骂了一句脏话。佛门净地,阿弥陀佛!


我不解该挑夫是否可向人乞讨?在去佛门之路乞讨是否让信徒们更可无奈服从?也许乞讨收入远高于挑担!


来到山顶寺庙前,看不见景,便想听景。可一路不绝如缕的撞钟声、木鱼声、诵经声也不见了,平坦点的台阶、寺庵前后,那些盘腿闭眼数珠做佛事的僧尼,摆满的是摊贩。时下不少立于庙庵门内笑嘻嘻地迎着游客:“买支香吧?保全家平安!”“抽个签吧?消灾避邪!”若游人不理,他(她)们便笑意顿失,脸成铁板了。


当然,市场经济,佛门前这些“觉者”,今日似也有悟,要与钱续缘?在善男信女虔诚地向赤脚慈面的菩萨烧香跪头祷。在商业型的佛门前,卖着黑心货,沒城管干涉,他们扪心自问:菩萨会保佑的。也许他们与菩萨也混了个脸熟了,何况菩萨也不会贪污受贿,比山下要安逸得多。


数以万计的“连心锁” 有上百米长


摊主们兜售着成堆的各式“连心锁”,上天台山顶峰两旁铁链上锁满了各式各样的“连心锁”,甚至刻着男女双方的大名,数以万计,老大难说有几吨重,我也信。许多人锁好“连心锁”的男女,下山后,又卷入了时行的 “离婚风”(据报道上海某区80后离婚率达30%),我想也许知青们还沒在山上锁“连心锁”,但沒听到有几对结发夫妻,因没“连心锁”而分道扬镳的。我置疑是“离心锁”吗?


远处山上寺庙烟雾袅袅


我旅游去过全国各地许多寺庙,为了保护这些信徒们用血汗钱捐款建造的国家重点保护殿堂,那里虽有四大金刚两边站立,气势逼人,或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助阵的身下,都少不了放置鲜红的消防箱、灭火器,甚至自动感应喷淋,我想起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菩萨要靠人用灭火器保护,世人要菩萨来保佑。如此结盟,也许也是“双赢”吧?!


僧人们依次入佛门做法事,也许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山顶上寒气凉爽,云雨时作。汗衣烂湿,皮鞋吃饱了水,幸在山下戴了草帽上山,先以遮烈日,后雨来挡雨。但云雾像无边白幔铺天盖地,回头的路上,一时几米开外迷离扑朔,走下天台,萦绕我心头的云雾仍然不散。信徒和游者享受同样的烈日和雨淋,真是云里雾里,隔着雾,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也许菩萨无法分辨的缘故吧?怎么谁都没得到菩萨保佑。


九华山寺庙的方丈十指合掌替我保佑,真是罪过!罪过!


从多年受的教育来看它,我只是把它当成是一种迷信,一个不能涉足的领地,当红卫兵的年代,不知多少寺庙被砸,但在心灵深处有时也会祈求神灵能保佑我的一切,尽管知道这是虚幻的,我还是希望大慈大悲的菩萨能普渡众生,带给人类幸福、安宁。


佛门内外两重天,门外有世俗的一切,而门内却空荡无欲。看来,大千世界有欲无欲也就是一步之遥,一门之隔,可是,这一门却隔出了两个境界,也就这一步,世人却迈得好辛苦啊!如果进了佛门能保佑世人一生平安那该多好啊!


作者简介

诸炳兴,上海老知青,曾上山下乡到云南农垦西双版纳景洪农场,先在基层劳动,后调场机关工作。他目前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正在撰写有关知青文化历史文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天台   挑夫   佛教   老大难   缆车   知青   佛门   僧人   寺庙   菩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