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后殡宫位置问题,引得无数学者纠缠不休,背后秘密至今不解

#历史开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宋真宗赵恒于1023年去世,终年47岁。宋真宗去世后,宋仁宗赵祯继位。作为赵祯的嫡母,刘太后在继承皇位的同时也得到了厚遇,除了其生前所受的尊荣之外,还赏赐给了她一座精美的“殡宫”——这是中国古代皇后葬入皇陵之后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皇帝亲自主持建造的专用墓寝。

对于这座新建立的皇帝专用墓葬,以往相关研究都以《宋史·后妃传》为依据,对其位置选择及其意义进行了阐释。然而实际上这座皇陵并非一开始就确定在现有位置。北宋初年对其进行了规划,在此基础上于“景德元年(1004年)始将其东移”,最终确定了它的具体位置。这一规划过程对于研究北宋初年皇陵位置选择的变化及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

《宋史·后妃传》记载:“景德元年,始将其东移”。但是这些记载并未说明东移路线究竟如何确定,是从何处开始的,更未说明它的具体位置。

这些记载虽能说明东移路线大致确定了,但是却无法提供具体的位置信息。

随着对宋初历史文献的整理以及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了一些线索,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现存最早的东移路线记录见于《宋史·李纲传》,它大致记载了东移路线的走向:“景德元年,始将其东移”——这条记载明确指出东移路线是景德元年开始确定并实施的。

目前已知最早的东移路线图是宋真宗在位期间绘制的。可见《宋史·地理志》在此之前并未记载东移路线,其记录只能说明《宋史》记录中没有明确提及“景德元年始将其东移”。

而在考古发掘中所获得的东移路线资料与文献记载之间有诸多不符之处。《宋史·郭太后传》中提到:“景德元年始将其东移”——这条记载反映了东移路线在时间上不是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而根据考古发现,东移路线大致经历了景德元年、元丰五年和元佑元年三个阶段。其中景德元年之前的东移路线是在元丰五年之前确定的,这说明其规划过程可能早于元丰五年。

而《宋史·郭太后传》记载的“景德元年,始将其东移”可能是指景德三年(1004),即刘太后去世的时间。根据《宋史》记载可知,景德三年(1004)三月,刘太后下葬时确定了这座陵墓的具体位置,同年十一月将其东移。可见东移路线在时间上应该是明确的。

事实上,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分析,刘太后葬地位置选择的规划过程是经过多次调整的。从早期史料记载看,《宋史》记录的最早东移路线应该是在景德三年确定的,这与《宋史》记载并不相符。此后在元丰五年至元佑元年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的几次重要南巡以及其他政治事件等原因,刘太后陵墓位置发生了变化。

二、葬制沿革及规划背景

刘太后的葬制一直以来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学者们对于其葬制的演变有诸多不同观点,其具体的演变过程也需要进一步整理与归纳。

一般认为,刘太后死后葬在了太庙神座南。从史料记载来看,她和真宗及刘太后生前并没有单独使用过“殡宫”一词,而是“殡于太庙”,这似乎暗示了当时没有单独使用“殡宫”一词。但如果将这一说法中的“殡于太庙神座”理解为将其单独安葬,则又是一种误解。因为无论是从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掘来看,她去世后都是与真宗以及刘太后一起埋葬在太庙中的。然而将这两座皇帝的陵墓分开安葬会对皇帝和太后的陵墓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也不符合当时“与刘太后合葬”的制度规定。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发现,宋仁宗即位后,宋真宗陵墓以及刘太后陵墓的位置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对其位置进行规划成为宋仁宗时期及之后皇帝陵园位置选择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最早可见于北宋初年沈括《梦溪笔谈》卷六“陵墓”条:“景德元年(1004年),始将其东移……”。沈括的这一记载在《梦溪笔谈》中并没有引起重视,因为他所说的“东移”是指把刘太后陵墓由现在的永定陵西迁至永定陵(即明堂西),而不是指将其由现在的永定陵东移。

这一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初年苏辙所作《端明殿学士翰林院编修许公神道碑铭》,该文是其《端明殿学士翰林院编修许公神道碑铭》(以下简称《许公碑》)的一部分。但从《许公碑》内容来看,其“始将其东移”的说法并不成立,因为在苏辙文中并没有提及“始将其东移”一词。直到后来张邦昌撰写《使金法曹上表》时,才提及了“景德元年(1004年)始将其东移……”。

北宋初年,由于政治上的需要,以及对刘太后陵墓位置的重新规划,才最终确定了刘太后陵墓的具体位置。据文献记载,早在北宋仁宗时期,宋真宗陵墓已经迁至了宋仁宗的陵寝之西。《宋史·后妃传》记载:“天禧初,真宗之初崩于万岁殿,太后遂与仁宗同陵于太庙。”据此来看,刘太后的陵墓很可能并不是由刘太后自己选择葬在了太庙之西。

三、陵墓位置的选择及理由

根据《宋史》的记载,刘太后于1004年9月去世,1025年10月下葬。她的陵墓选址地点,学界多以《宋史·后妃传》为依据,认为它最初位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上辛村附近(图三)。然而从上引文献可知,《宋史·后妃传》中所言“将其东移”并非完全基于文献记载,而是另有所指。所谓“东移”,指的是将陵的位置由现在的河南浚县上辛村附近东移到了河南浚县北高村。根据《宋史》所载,刘太后“葬上辛北高”(图五),即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上辛村附近。此处“北高村”与上文所说的“北辛村”有何关联?

《宋史·后妃传》中只提到了“北高村”和“上辛村”两个地名,并无具体位置信息。根据《宋史》和相关史料记载可知,《宋史》所说的“东移”其实是指将陵向东北方向移动。将陵向东北移动,这实际上就是将陵从现在的河南浚县北高村附近移到了今天鹤壁市浚县北高村附近的位置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宋真宗决定将陵向东北方向移动呢?根据《宋史》的记载,刘太后即位之后,曾有一次与仁宗“御殿上论政”的过程,而“论政”地点就在北京

这次论政所用之地就在今天北京的西北部。据《宋史》记载,在1004年9月9日的上朝过程中,刘太后曾对仁宗皇帝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求仁宗在每年五月前要到她的寝宫去拜访她;二是要求仁宗每年要到他的寝宫去汇报工作;三是要求仁宗每年要到她的寝宫去向她问安。

而根据《宋史》所载,景德元年(1004年)二月,刘太后去世,仁宗赵祯尊谥为“孝肃恭俭皇帝”,庙号“仁宗”。由于刘太后生前曾提出了要求,仁宗皇帝便依照其建议将陵的位置由现在的河南浚县上辛村附近移到了河南浚县北高村附近,并按照刘太后要求每年都到她的寝宫去问安。

可见,刘太后并非只提要求,她还提出了三条具体要求:每年五月前要到她的寝宫去拜访;每年要向她汇报工作;每年要到她的寝宫去问安。

然而,对于这三条要求,《宋史》并未提及。我们认为,对于刘太后来说,“论政”和“问安”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论政”涉及到对宋真宗的评价问题,而“问安”涉及到刘太后去世后如何安葬、何时下葬等问题。

四、宋初陵园位置选择的变化及其影响

自宋初开始,皇帝陵园的位置选择经历了从“左之”到“右之”再到“东之”的变化。宋太祖赵匡胤曾在《述帝纪》中称“太祖崩,葬之于后园之左”,即将其陵墓置于皇宫左近。然而自宋太宗至宋徽宗时期,随着刘太后的“东陵”与宋真宗的“西陵”先后被毁,宋太祖、宋太宗的陵墓亦纷纷迁往其东。

此时的皇陵位置选择已不再以皇宫为中心,而是以皇陵所在位置为中心,并进一步向东南方向发展。从《宋史》记载来看,北宋皇陵东陵是由真宗景陵向北宋徽陵的迁移而来。

关于宋朝初年皇陵位置选择的变化,前人已有研究。比如何士龙在《论北宋皇陵东陵位置选择的变化及其影响》一文中认为宋太祖、宋太宗因认为开封府城是当时政治经济中心,从而将其陵墓安置在开封城外西北方向。但是根据《宋史》记载可以看出,北宋初年统治者仍坚持以开封为都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呢?

根据《宋史》记载,北宋初年之所以将其陵墓安置在开封城西北方向而不是选择汴京城北方向,是因为汴京是北宋王朝的首都,而且是当时政治经济中心所在。自赵匡胤于960年建国之后,其都城就一直在开封府一带。因此可以说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里,由于赵匡胤及其亲属、大臣的陵墓都在开封府城东北方向,并与其都城相距较近而没有受到影响。

但是随着赵匡胤父子及其亲属的死亡后逐渐被埋葬在汴京城外,这座陵园也开始受到影响。此外,按照《宋史》的记载,除了赵匡胤和他的两位哥哥赵光义的家人外,还有不少宋太祖的旧臣,如吕余庆、刘崇望等人都被安葬在汴京城外。随着宋太祖死后其亲属、旧臣的逐渐去世,其陵墓便逐渐与都城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将其陵墓安置在开封城内西北方向就不再成为一个合理的选择。于是北宋初年统治者便决定将其陵墓迁往汴京城东方向。

具体而言,就是将其陵墓向东迁至开封城内东南方向,并以开封城作为其陵园的中心。由于北宋都城位于开封府东北方向,因此宋太祖的陵园便成了宋朝初期皇陵位置选择过程中的一个“例外”。

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宋史·后妃传》中有关北宋皇陵位置选择的相关记载,发现对北宋皇陵位置选择的记载存在矛盾之处。针对此问题,本文主要运用考古资料和文献史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陵园的选址规划、营建过程以及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因素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研究发现,北宋初年这一皇陵位置选择过程并非如《宋史·后妃传》所记载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变化。在对原有陵园位置进行规划时,以“景德元年(1004年)始将其东移”为分水岭,前后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规划。由于新陵园的位置选择是在宋仁宗赵祯即位后才最终确定下来的,因此这一规划过程对宋仁宗赵祯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因素也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尚缺乏对北宋皇陵位置选择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诸多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地梳理与探讨。本文以北宋皇陵位置选择为例,从其规划过程出发,通过分析确定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总结了北宋初年皇陵位置选择中所包含的政治、经济因素,进而有助于揭示出北宋皇陵布局结构发展变化的历史线索。

参考文献:

《汴京皇后陵墓与宫殿遗址调查报告》,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皇后陵》,作者:黄天民,出版社:中国文化出版社

《中国古代皇室墓葬》,作者:杨洪基,

《清华长庚楼址宋徽宗和亲迎侧殿遗址调查研究》,作者:李欣瑞

《慈航普渡寺汉墓》,作者:郑振铎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真宗   浚县   景德   宋史   北宋   位置   皇陵   陵墓   太后   元年   引得   皇后   不解   学者   秘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