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大奖!江苏10家企业入选“中国工业奥斯卡”




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近日发布

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获奖名单


3月19日,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授予19家企业、19个项目中国工业大奖,授予26家企业、22个项目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授予17家企业、20个项目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




在获奖名单中,江苏共有10家企业获奖,获奖数居全国首位。南钢集团、常州恒立液压集团、常州新誉集团、江阴兴澄特钢集团、无锡新扬子造船、中船第七〇二所(无锡)、苏州盛虹集团、张家港永钢集团、中船第七一六所(连云港)、徐州矿务集团等10家企业(或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此外,6家企业(或项目)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3家企业(或项目)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


中国工业大奖


中国工业大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被称为“中国工业奥斯卡”。


该奖项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牵头,联合13家相关全国性工业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实施,旨在表彰勇担强国重任,不忘初心使命,坚持自立自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企业和项目,引领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次荣获中国工业大奖的江苏企业: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行业领先的高效率、全流程钢铁联合企业,打造钢铁新材料为核心的相互赋能、复合成长的产业链生态圈,聚焦产业发展和价值增长。公司拥有从矿石采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到轧钢的完整生产工艺流程,公司所有工艺装备均已完成了大型化、现代化改造,具备年产千万吨级钢铁综合生产能力。2000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单体中厚板生产基地之一及国内具有竞争力的特钢长材生产基地。公司瞄准中国制造业升级及进口替代,以专用板材、特钢长材为主导产品,聚焦高强度、高韧性、高疲劳性、耐腐蚀等特钢,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石油石化、高铁轨交、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机械、工程机械、桥梁结构及复合材料等行业(领域),为国家重点项目、高端制造业升级提供新材料。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压油缸、液压柱塞泵、液压控制阀、液压系统和高精密液压铸件等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跨国经营企业,于2011年在上海证交所A股上市,是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智能制造百强企业、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单位、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江苏省隐形冠军企业。



作为中国高端液压件领域创新引领企业,恒立液压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和恒立云平台建设,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生产、测试装备和信息系统,建成3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和1个省级示范智能工厂。



新誉集团有限公司

新誉集团创建于2002年,总部位于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新能源、数控设备、办公设备、航空航天等多元业务。集团总部及下属子公司共有员工4000余人,总资产103亿元。



新誉集团还是国家火炬计划轨道产业基地骨干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机车车辆配套重点生产企业,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投资亿元的国家级EMC电磁兼容实验室、3.8兆瓦风电机组出厂地面全性能检测试验台和3MW牵引传动实验室。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兴澄特钢”)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特殊钢生产企业,自主开发的高纯净钢生产技术和大规格连铸工艺技术引领世界,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和全球卓越绩效最高奖。



兴澄特钢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节能先进集体、全国首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全国首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进出口质量诚信企业、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单位、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兴澄特钢深耕特殊钢行业近30年,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认可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承担国家多项冶金课题的项目攻关,主持或参与起草修订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


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

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业从事大型远洋运输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公司手持造船订单量和造船完工产量居全国同行业企业前5位,全球船舶企业前10位,每年研发投入经费均超过年主营收入的3.5%,目前公司授权专利443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软件著作权2件,是我国设计制造技术最先进、管理最精细、国际竞争力最强和综合效益最好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骨干企业之一。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研发设计能力,研发设计以LNG、超大型集装箱船为主攻方向,把“智能造船”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22年,公司的资源动态配置场景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高强度船用结构精准切割智能车间获批省级智能车间。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又称“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建有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大中型船舶与海洋工程科研试验设施30余座,设有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一个国家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和深海技术科学大湖实验室,总体规模世界前三,亚洲第一。中心主要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及振动、噪声、抗冲击抗爆等相关技术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等创新装备的研究设计与开发。



近20年间,中心围绕舰艇总体性能保证,在试验评估与设计优化技术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我国新研舰艇的研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在深海装备技术领域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引领了我国深海科技的跨越发展。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盛虹控股集团创立于1992年,是一家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本土世界500强企业(2022年排名第241位)。目前,盛虹已形成国内独有的油、煤、气三头并举,芳烃、烯烃双线并进的发展模式,实现上下游全产业链一体发展。



围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蓝图,盛虹深入推进“1+N”新能源新材料战略。2022年,投资677亿元、全国单流程规模最大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全面投产。该项目按照“油头化尾”理念建设,与下游产业构成一个内部产业链完善、市场竞争力强、技术先进的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未来,盛虹将把创新发展的重点放在技术研发的制高点上、放在安全环保的绿色发展方式上、放在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的技术突破上,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永钢集团”)创办于1984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百余项。2021年营业收入1205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长率达25%,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75位。



在发展过程中,永钢集团探索出一条“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全链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道路,为钢铁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目前,永钢集团已经建成从供应链端、制造链端、消费链端的绿色低碳产业链,近5年减少CO₂排放量1200万吨,成为首家同时获得工信部“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的钢铁企业。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国防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军、民用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系统、仿真测试系统、抗恶劣环境计算机、自动控制器件、嵌入式产品及软件、等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从业人员2200余人。



秉承“以科技产业服务社会”的企业使命,第七一六研究所充分发挥集团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疗健康等产业。在医疗健康产业,产品有杰瑞自动腹膜透析机及相关耗材、远程医疗监护与服务平台、腹膜透析液等。


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试验测试手段和现代化的科研开发环境;设有一级学科“控制工程与科学”硕士点、兵器系统工程联合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连云港、北京、上海、青岛及德国科隆等地共设有十多个控股公司或分支机构,共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各种成果奖300余项。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年产煤炭2000万吨,总资产212亿元,位列全国500家大企业集团第240位,是江苏省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徐矿集团长期致力于采煤工艺进步和高产高效建设,拥有从极薄煤层到厚煤层、从平缓倾角到大倾角乃至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工艺和技术,其中大倾角综采、不稳定顶板条件下综采、顶水综合开采、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和旋转90度综采等核心开采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徐矿集团连续多年被评为信用江苏诚信单位,并被多家资信评估机构和金融机构评为资信AAA等级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奖、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江苏   中国   大奖   海洋工程   奥斯卡   工业   企业   新能源   集团有限公司   装备   智能   项目   集团   国家   全国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