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0后退伍老兵,曾在深山老林,接受残酷训练,这彻底改变了我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749位真人故事

我叫朱志中@狼文化俱乐部,是一名80后,来自安徽六安,曾是一名退伍老兵。

我当过兵、开过厂、参加过多次救援一线。有人说,我是疯子、傻子,甚至有人说,我是精神病。家里不管、生意不做,还只顾着去救别人……你到底是在图什么?

我也曾无数次地自问自己,到底图什么?

答案笃定,我图的就是内心的那份富足!

(我曾经在部队的照片)

我是一名80后,除了是一名退伍老兵外,我还担任了中国法制经济报道第三编辑部主任、北京儿童安全天网工程项目执行主任、安徽学雷锋宣传服务部外联部部长等。

我出生于安徽六安,大别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父母是农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却依然改变不了贫困的现状,一家四口住在低矮破旧的土房子里。

(我参加活动的照片)

记忆最深刻的是,每到雨雪天气,屋外下着大雨,屋内里下小雨,我们拿着锅碗瓢盆在下面,滴滴答答地接雨水。每到这时,父母就唉声叹气。

小时候,我不懂,为什么别人家里条件比我们好,还经常能吃上肉。等长大了,我才知道,为了养活我们,父母已经倾尽了全力。

我童年时期,非常调皮,经常带领一群孩子惹事生非,上树掏鸟,下河捞鱼是常规操作。家长和老师,越不让做的事情,我越要去尝试,挨揍,成了家常便饭。

(我在部队当兵的照片)

等上了中学,我又迷上打篮球,在篮球场上肆意挥洒着青春,一个漂亮的三分球,引起看球的女生阵阵欢呼。随后,我与女生早恋,甚至为了“约会”,不惜翻墙逃学。

父母对此很头疼,却无可奈何。等我年满18岁,他们送我去当兵。我虽然不知道部队生活,但电视上,军人形象都特别光鲜,令我非常向往。于是想都没想,我就答应了。

可到了之后,我才发现,这里的生活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安逸。一个习惯了自由的人,忽然被约束,加上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我很不适应,每天吃不下,睡不好。

(参加救援进行集合)

我开始想家了,夜里辗转反侧难入眠,思念父母,更想念朋友们。我甚至无数次质疑,当兵这个决定是对是错,为此我变得很消沉。战友和班长及时开导我,帮助我走出了迷茫。

当兵五年里,我曾在深山老林里,接受残酷的训练。南方的梅雨天气,使被子一个月都没干过,都是湿漉漉的,但训练太过劳累,也顾不得那些。

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雨交加,都要进行残酷的体能训练。军队的生活很锻炼人,我之前不好的习惯得到了纠正。我从一个散漫的人,变得更加有纪律性。

(先走好脚下的路,才能走更远的路)

做事情前,我开始学会考虑,后续的结果自己能否承担。而我也从一个鲁莽的人,变得更有责任心,更加成熟。

五年的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般,匆匆而过。曾经最想逃离的地方,变成了我以后最怀念的地方。退伍后,我拒绝了分配,选择了自己找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矿上做矿警,每天坐办公室和去巡逻。

当年太年轻了,加上刚从部队出来,还没从之前紧张的训练中脱离出来,觉得这份工作很无聊、很乏味。于是,我选择辞职去外面打拼,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家所获得的的一些荣誉)

为了挣钱,我在物流公司做过主管,还在物业公司工作过。我省吃俭用,挣了一些钱,给家里盖了新房子,让辛劳一辈子的父母,住上了新房子。

由于离家太久,加上父母年龄大了,我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之后,我开了一家工厂,主要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及利用,把不需要的物品进行二次利用,变废为宝。

当时工厂的效益还不错,然而我却并不开心,时常回忆起在部队的日子。我偶然间刷到的一个视频,改变了我往后的方向,让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公益是我一直坚持,且不会放弃的事情)

当时,我从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很多孤寡老人和困境中的儿童。他们无助的眼神和身上发生的故事,令我感触颇深,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驱车前往他们居住的地方,带去了一些米、油、牛奶等生活必需品。映入眼帘的环境使我心酸,老旧的房屋、乌黑的墙壁、昏黄的电灯、颤颤巍巍的老人,及陷入困境的孩子。很多都是农村的留守儿童、老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很多老人是因病致贫,从而失去劳动能力。而困境儿童,要么是失去双亲的孤儿,和长辈相依为命;要么是,父母离异,在单亲家庭中成长。

了解情况后,我找到了曾经的战友,跟他们说了下我看到的情况。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一起去帮助失学的儿童,和处于贫困中的老人。

就这样,我们约定,大家出钱,我负责去走访和落实具体帮扶。

(队员们搭乘直升机,利用绳索降落去参加救援)

我们每年帮助了十几个孩子,囊括了孩子们的读书及生活费用。对于老人们,也给予了一定的生活帮扶。我们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改善他们的现状,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后续了解到,山区里有一群孩子没有合适的衣服穿,有的夏天穿毛衣、有的衣服破了很多洞都舍不得扔。我建了群,组织了爱心企业和个人,给那些困境人群,捐赠了很多衣服。

我们每个人活着,都希望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而唯有在帮助别人时,它们才能被更好地体现出来。

(我参与抗洪抢险救援)

2000年7月份,我的家乡六安遭遇了特大洪水灾害,我以退伍军人的身份,自愿加入抗洪救灾。

当时,我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被困在深水中,随时会被冲走,但当时救援队的冲锋舟却不够用。

于是,我想买条冲锋舟,这样可以挽救更多人。那会,平时卖三四万的冲锋舟,别人硬是不卖。我来不及多想,直接自筹了八万元现金毅然决然买了下来。

时间就是生命,几天不眠不休地奋战,我和队友用这条冲锋舟救了一千多群众。

在那次救援中,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也希望能组建一个自己的团队,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算作为一个退伍军人的使命和荣誉感。

(抗洪抢险的现场)

2021年4月16日,我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救援中心安徽支队,队友主要由退伍军人和志愿者组成。为了组建这支民间团队,历经了重重困难,我们想办法一一克服。

7月份,四川出现洪灾,我带领队员赶往救援。救援期间,出现了令我感动的一幕。

当时,4个队员在齐腰深水中,抬着一个担架过河。担架上的老红军年过七旬,参加过多次战役。由于河水比较浑浊,队友们看不清水下的路,大家只能一步步摸索着向前走。

(队员们参与转移受困群众)

然而,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河里有深坑,其中一个队员,不小心一脚踩进了深坑里。当时他的全身都掉了进去,远远望去,只剩一只手举着了担架。

旁边的人,心都掉进了嗓子眼,都在为队员和老红军的安全担心。我站在远处,也朝河边跑去。附近忙碌的队员,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冲过来帮忙。

有的人去帮忙抬担架,有的人跳下水救队友。最后队员被救起来了,老红军也被顺利抬过河了。看到这一幕,大家都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接着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星夜赶往抗灾救援)

7月19日凌晨,我接到了相关部门的灾情通知,河南郑州出现特大洪水灾害。我们准备了应急车辆、冲锋舟、对讲机等设备,带领多名队员,驰援千余公里,赶往郑州抗洪第一线。

到达郑州后,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棕色的洪水外,还有刺鼻的气味。

队友们每天要在洪水中来回多次,去寻找并救助受困群众。水深的地方,尚可划冲锋舟去,水浅的地方,需要步行,有时一天要步行50公里。

除了断水停电外,当时气温也很高。有的队友由于太过于劳累,还中暑了,倒地上抽搐着,看得我心疼不已。

(我们在转移和救援受困群众)

这段时间,我们抢救和转移群众1430多人,发放和运送救援物资8卡车。随后,我们又来到重灾区新乡,继续抗洪抢险。

(收到的感谢信)

抗洪结束后,我们在当地进行重建和消毒杀菌。我们的英勇抗洪行为,被电视台、媒体采访并报道过。我为队员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都是一群拿命去救命的人。

2022年4月份,我带领600多人的队伍,赶往上海开展消杀工作,当时还有一百多人在高速待命。大家原以为一周就能完成消杀和救援,所以都没有带衣物。

(在上海救援期间)

结果,我们在上海忙碌了45天。队员们背着重达几十斤的消杀机器,到处消毒,后背都磨出大大的血泡,也没有喊疼喊累。

很多队员的衣服都穿馊了,鞋子也磨破了,脚趾都露在了外面。干累了直接倒地休息,还有几个队员因过度劳累而晕倒。

(我们在甘孜泸定县进行救援)

2022年9月5日,甘孜泸定县发生地震。我再一次带领队员出发。然而到了现场,到处满目疮痍,而救援现场的环境很恶劣,脚下是肆虐的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地,众多老百姓流离失所。

队员们用树枝搭成简易的桥梁,纷纷背着物资,去解救和转运群众,大家用生命去守护着生命。

(救援期间,大家席地而坐,休息一会儿继续干)

今年2月发生的土耳其地震,国内去了三支救援队伍,其中一支就是我们——中国国际救援中心。

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真的很脆弱。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我只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

(抗洪抢险的一线)

我们的救援队,在国内发展到了5万人,其中一半是退伍军人。大家都是热爱公益的人,平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一旦遇到紧急事情,会从各地奔赴而来,一起开展救援行动。

大家看到的,是我们一次次的成绩,却不知道这份成绩背后的付出。大到遇到洪涝灾害,小到困难群众的求助,我们经常吃饭吃到一半,睡觉到半夜,只要电话响起,都是即刻出发。

(上海抗疫期间)

刚组建救援队时,我连节假日都要往外跑,家人很不理解,后来看我做了那么多好事,他们也开始接受并支持我。我很感激我的爱人,她一边上班,一边替我照顾着家里的老小,让我在外面没有后顾之忧。

有人说:“你们的工资一定很高吧?”。其实不然,我们都是志愿者,志愿者也称作自愿者,没有拿过工资,都是凭着热爱,才做下去的。

我个性比较直接,说话也是直来直去,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为了做公益,我被人诋毁过,更被人不理解,然而不被理解才是人生常态。用生命影响生命,是我常说的话。

(上海抗疫圆满结束)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加入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分歧和争吵。最后,时间把志同道合的人留了下来。

去年年底,我退出了中国国际救援中心,但公益这条路,我会持续走下去。

我只是一名老兵,用情怀,为国家、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经常和队员们说:我们是什么人?我们是一群拿命救命的人。

与其说感动了自己,不如说队友们用他们的行为,时时刻刻都在感动我,感动了更多人。

(我在部队时期)

为了救人,他们付出太多了,还经常被女朋友或者妻子误会。原因竟是,他们约会时,接到了任务来电,一声不吭地就把女朋友给“抛下”了,因此闹了不少笑话。

人生原本并无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你自己赋予的。你给了自己什么样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有什么意义。

而我,永远就是那个拿命救命的人!

【口述:朱志中】

【编辑:半夏】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深坑   老红军   深山老林   退伍军人   担架   安徽   洪水   队友   队员   部队   残酷   群众   事情   父母   生命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