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量货币只是浮起了蔬菜的价格?住房和其他商品不增反降

央行的印钞机持续轰鸣,天量货币投入市场。但问题来了,不仅没有引发通胀,反而出现了通缩的迹象。即便是前几年价格持续上涨的房价,近期也在总体走低。其他普通商品更是如此,汽车行业掀起的价格血拼,进一步加剧了通缩的风险。从天量货币与通缩风险并现可以看出:天量货币与房价基本无关,因为如果有关今年新增的天量货币,势必引发新一轮楼市上涨行情。但是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出现了上涨的迹象,绝大多数城市房价依然在下行。而北上广深的房价上涨,主要原因是人口涌入预期依然很高,继续吸引炒房客投资房产所致。


全国人民涌入北京买房引发房价持续上涨

其实,二十年来全国楼市持续上涨,原因也是人口涌入预期。全国人民涌入北京买房,导致北京房价上涨,全省人民涌入省会城市买房造成省会城市房价上涨。但今天随着人口负增长的出现,省会城市吸附人口的潜力骤减,同时还面临大量省会人口向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转移的问题。所以,出现了省会以下城市普遍性房价下行的大趋势。

因为人口涌入预期变负,房子又建个不停,所以楼市整体过剩的局面已经形成。炒房客看不到预期,自然不会再炒房。没有炒房客这些载体,天量货币就无法完成向楼市的转移,也就无法影响房价的升降。

过剩的商品对冲了过剩的货币,甚至引发通缩

其他商品也是同理,和房子一样出现了绝对过剩,正是这种“过剩的商品”对冲了“过剩的货币”,所以天量货币没有引发通胀。我国的商品过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国企占大头。因为国企每年都有增长指标,企业为完成增长指标,必须投资和扩产,人为制造了巨量过剩产品在库房积压。东风汽车首掀降价风暴,就是在去这些巨量库存。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商品过剩,但人为制造的国企产品过剩显然成倍放大了商品过剩的规模,因此非常有效的抵消了天量货币带来的通胀风险。


国企过剩的库存放大了商品过剩,抵消了天量货币效应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新增的天量 M2 货币,更多的是进入银行给企业(更多的是负债高的国企)放贷,企业拿到贷款马上又以“还贷”的方式重新进入银行,导致新增货币大部分在银行系统空转,并没有均衡的分散到每个消费者,在消费者收入低迷状态下,也不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是在蔬菜领域,近几年则出现了通胀的现象。直接表现就是蔬菜价格持续上涨,人们普遍感觉蔬菜越来越贵了。


蔬菜生产周期长保存期又短,不存在积压,因此不存在过剩

为什么天量货币仅仅浮起蔬菜的价格呢?

因为蔬菜和粮食用地的纠葛,导致蔬菜用地增长缓慢,蔬菜的产量增长缓慢,没有造成生产过剩。而且,蔬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保质期很短,不存在积压,卖不掉就会烂掉。因此不仅难以生产过剩,还会出现供给不足。
所以天量货币间接进入消费者腰包之后,消费者就会更多的用于蔬菜消费,从而导致蔬菜价格持续上涨和高位徘徊。
当然因炒房转移资产和消费引发的人口城市化大跃进,将农村人口快速转移到了城市,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蔬菜工人工资暴涨,也从人工成本的角度推高了蔬菜的价格。

不过,天量货币无法引发通胀,说明通过印钞来驱动经济的边际效应已趋近为零,货币政策的杠杆效应不复存在。

如果找不到新的途径激发经济活力,印钞机无论如何轰鸣都难以驱动经济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浮起   货币   蔬菜   商品   价格   通胀   省会   国企   住房   房价   人口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