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角斗场上的三选手陆续登场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时大多年龄幼小。从汉和帝开始一连八个小皇帝,即位时岁数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100多天。还有两岁就驾崩的——汉殇帝,谥法短折不成日殇,活了不到两年,当然短折不成。这种皇权低幼现象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控制朝政的局面,政治一片黑暗。

宦官从明朝开始叫太监,刑余之人,六根不全,看着正常人娶妻生子,本来就刻骨仇恨,心理阴暗之人一旦掌权,必然疯狂报复社会。所以外戚、宦官是统治集团中最黑暗的两股势力。皇帝年幼时一般由太后主持朝政。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二十儿岁的小寡妇,头发长见识短,处理朝政只能靠父兄,小皇上自幼看姥爷、舅舅的眼色做人,长大后白然不甘心,一门心思要干掉姥爷、舅舅。

但满朝文武都是姥爷、舅舅提拔上来的,支使不动,只好靠身边的宦官。因此形成这么一个特点:皇帝年幼,外戚掌权:皇上长大后,靠宦官杀外戚,宦官掌权。没几年皇上嘎锛儿了,小皇上一即位,又是外戚掌权,小皇上长大了,又是宦官掌权。如此循环反复。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统治腐朽。皇帝大造宫殿,广选美女、后宫每天要花费数百万钱。汉灵帝时,公开卖官,公一千万,卿五百万。地方官是肥缺,定价高,州郡长官两千万,还可以分期付款。花这么大价钱买官的人,一上任跟红眼儿狼似的使劲往自己怀里扒拉,得把本儿捞回来。老百姓落在这帮人手里,如果不想吹灯拔蜡,就只能跟他们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了。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被迫铤而走险,于是在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利用太平道、五斗米道、农民被这些神神鬼鬼的鼓动起来,势不可当。这幕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上反复上演,玩得最火的就属清朝的所谓“天王”---小学没毕业的洪秀全了。东汉朝廷费了老劲总算把黄巾起义按下去了,可朝廷自己也一条腿进了棺材。

东汉时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拥有一切大权、这也就为分裂割据奠定了基础。在平定黄巾的过程中,州郡的长官和地方的豪强,扩充武装,积聚力量,互相攻杀。今天张大师打李大帅,明天李大帅打王大师,杀来杀去、形成了袁绍、曹操等一些势力强大的军阀。公元200年,双方在官渡决战、只拥有一州之地,但雄才大略、“执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打败了占有四个州的窝囊废袁结,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此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而后积极为统一全国作准备。

官渡之战中,刘备投奔荆牧刘提,为谋求霸业,他边组建军队边招揽人才。刘备曾三顾茅庐,从隆中请出了历史上最厉害的农夫---诸葛亮。由此势力迅速壮大,发展成为群雄角逐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东汉末年,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江东为根据地,竭力向长江以南扩展。占据今广东、福建及湖南大部地区。公元208年,曹操南征。一开始,他顺利地占领了荆州的一些地方,但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在终场哨音响起之前,被对方灌进一球,以二十万大军,败于不足五万兵力的孙刘联军,退回北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促成三国鼎立格局的初步形成。战后的十多年间,曹操继续向西北扩大了统治区域;刘备则出兵入蜀,占据了益州,控制了西北的一些地区;孙权占据了岭南,在东南地区扩充了势力范围。公元220年,曹丕废掉了自己的小舅子汉献帝,洛阳称帝建立魏,东汉灭亡。从此刘备,孙权相继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曹丕建立的魏,延续了曹操的统治方针,建国几年之后,魏的国力进入了全胜时期,后来曹氏大权旁落,司马祖孙三代相继当权。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刘备死后,刘禅即位,丞相诸葛亮继续辅佐。诸葛亮活了九年,蜀国存活了40多年,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连年北伐,人们民不聊生,打仗的军费都是靠卖布头来维系了,打仗就是打钱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钱的干不过有钱的,自找倒霉。

公元263年,蜀国被曹魏所灭。

孙权于公元222年称王、几年后称帝,建都建业。值得一提的是,公元230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浮海至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孙权死后,孙吴内乱连年,日益衰落。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公元280年,武帝灭吴,统一南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东汉   外戚   宦官   朝政   姥爷   场上   长官   皇上   公元   势力   选手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