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爷养会飞的鹅,被大雁“拐跑”几千只,半年后飞回上万只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文/夏瑾钰

编辑/夏瑾钰

铁子们,都吃过铁锅炖大鹅吗?这可是东北一道妥妥的硬菜!

2016年,黑龙江的一名姓张的老头,不听劝告花了一百万在不远处的一处水洼中,饲养了3000只大鹅,他天天盼着把这些大鹅养肥养胖后把这些大鹅给卖了,然后大赚一笔。

可没想到的是,还没等鹅长大,它们就被一群南飞的北雁直接给“拐跑”了!气得张大爷一夜之间头发都快白了,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

原以为这场生意就这么打了水漂,可谁知道过了几个月后,这群大鹅又离奇的飞了回来,并且数量翻了一番,更是给他创造了上千万的财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这位姓张的老头是如何一夜之间变成白发苍苍然后又一夜暴富的?

倒霉养殖户 整啥啥不行

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卧里屯村,有着一个将近7000户居民的东北乡村。

在卧里屯村,提到大爷张信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是村里有名的养殖户,据说他发现了鹅会飞的秘密,靠着养鹅大赚了一笔,但是张大爷的创业之路确是异常坎坷,甚至可以说是屡战屡败。

因为家境贫寒,在搞养殖场之前,张爷爷和老婆早年间都在外面打零工养家糊口,靠着多年的辛苦努力,他们存下了一笔不小的积蓄。

后来随着母亲年纪越来越大,有次母亲突然病重住院,张大爷赶紧将她接到城市里住院医治。

在张大爷不分昼夜的悉心照顾下,母亲很快就健康出院。

可这次的事也让张大爷心里后怕,母亲一个人在乡下,没个人陪着照顾着,这次是幸好没啥大事,万一再出个什么事,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于是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下定决心,辞职回老家自己创业。

张大爷的老婆也很通情达理,她知道张大爷孝顺,因此在张信辞职回去后也果断的跟着张信一起回了东北农村。

可是回到农村后,要做啥工作呢?钱往哪赚?这让夫妻俩有点不知所向。

张信在村里仔细打听了一番过后,他就打消了找工作的念头。

网络素材

决定自己去寻找一些事情做。

那时候在乡下,有不少农民,都在弄温室种植蔬菜,据说利润非常高。

于是他就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也跟着租了一个大棚。

整个种植过程都很顺利,菜叶长得都绿油油的,张信自信的对自己说:

不错,稳了,这次肯定能赚钱。

可谁知道,还没等他高兴个几天,因为大棚里的蔬菜都在大丰收,所以市面上的价格也就低了不少。

而且,有经验的农民也都有了稳定的供货商,不用担心蔬菜的销路。

而张信因为才刚开始种植蔬菜,又没门路也没啥销货渠道。

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一分钱没赚到,最终还是亏了一笔钱。

此时的张信郁闷至极,就在他沮丧之际,一个朋友的出现,给了张信一个新的机遇。

发现商机 不顾阻拦养“会飞”的鹅

谁都知道,在东北,人们没事的时候都喜欢整点小酒喝两口。

2014年,张信的一个朋友从外地回来,于是他便在饭店里订了一桌招待他。

吃饭期间,饭店老板端上了一道地道的东北菜,铁锅炖大鹅。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这道菜张信都不知道尝过多少回了,但这回他还是第一次尝到这么香喷喷的鹅肉,于是连忙问道老板:

“这是哪里的鹅?跟平常吃的好像不一样”

老板告诉张信:

这可不是一般的大鹅,是从新疆运来的伊犁大鹅,价格是普通大鹅的数倍,四五百块钱一只。而且伊犁的鹅贵不仅事因为运输成本高,而且肉质也非常的好。”

老板又说道:

因为这些大鹅会飞的,许多饲养者都担心不安全,害怕赔钱,所以都不愿意饲养。

张信一听,顿时灵机一动,心里便萌生了通过养鹅发财的念头。

伊犁鹅

于是回到家里后,张信就急不可耐地开始了他的调查。

他发现,东北这边的天气和地形,都很适合饲养伊犁鹅,而黑龙江卧里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饲养过伊犁鹅。

这也就意味着,这群鹅只要他养好了,肯定能赚很多钱!

可现在的问题是,买大鹅的钱往哪里整,之前因为种植蔬菜已经一贫如洗了。

于是张信又是借又是贷,在跟妻子的共同商量下,又把县里的房子给卖了,这才勉强筹集到了一百万元。

身边的朋友在知道这件事之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张信,

劝他要慎重考虑,不要只追求利益,更要注意风险。


被到最后鸡飞蛋打,啥也没落到。

对于朋友的劝说,张信点着头并说道: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定不会让它们飞的,放心吧

随后,他便在老家租了一块水洼,购买了三千只雏雁。

那个时候,张信每天都在为将来能赚到钱而沾沾自喜。

为了更好饲养小鹅崽,张信还在水塘边支起了一个简易的帐篷,每天与这数千头大鹅同吃同睡。

过了几个月后,这几千只大鹅在张信的悉心喂养下长的又肥又大,每一只都有七八公斤。

张信心里高兴的估摸着,这些东西至少能卖个一两百万,到时候不仅能把债务还清,还能多赚个十几万。

可谁也想不到,意外还是来了。

大鹅竟被大雁“拐跑”了

这天,张大爷的大鹅们正在吃食,一群大雁从他身边飞过,不到半个小时,数以千计的大鹅就跟着这些大雁一起头也不回的飞跑了。

看着这一幕,张大爷扯着嗓子大喊着:

“快回来快回来”别飞了!

但大鹅怎么可能会明白他的意思还是毫不留情的离开了,只留下了一片空荡荡的水洼。

这让张信整个人都懵逼了。

一想到自己一百万的投入,顿时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

朋友们听说大鹅都飞走的消息后,又都立马来到了张信家:

“我跟你说过,不要乱来,不要乱来,你根本就不听!”

“养可以,我不是告诉过你,这大鹅会飞吗?千万注意别让它们飞跑了,你是不是都没听进去过?”

可现在就算再后悔也晚了啊!飞都飞走了!

张大爷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

“我是不是就不适合干这个?”

“做啥啥都亏,真是太失败了,真够倒霉的。”

但东北人的骨子里似乎天生就带着不服输的心性,张大爷也是这样一个人。

在总结了之前一遍又一遍的失败后,经过认真的思考,他意识到自己之所以会亏损,不是运气不好,而是没有提前做好功课,也没有提前细致的研究过,更没有向有关的专家咨询过,以备不时之需。

稳定好情绪之后,在朋友的引荐下,他专门跑到外地去请教了一些专家。

在专业人士的讲解下,他才明白了如何饲养伊犁鹅。

专家表示道:

为了防止大鹅飞跑,当大鹅即将成年时,就要将它们的双翼切断,这样能预防他们乱飞。而且,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给它喂食,让它们长得更肥,这样就更不容易飞走。

而大鹅之所以会飞走,有可能是因为伊犁鹅这种种类的鹅与普通的大雁相似,而且都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所以在大雁经过的时候,它们误以为是自己的同类,以至于就很神奇的被它们给“拐跑”了。

而且专家们还告诉张大爷,伊犁鹅对自己从小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性,也很恋巢,即便是跑掉了,等到明年也有可能会再飞来的。

听到这,张大爷心里又燃起了希望,但也没过多期待。

因为他觉得这是专家在安慰他而已,飞都飞走了咋还可能再飞回来。

大鹅又回来了 还带了子孙后代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没过半年,当初头也不回的几千只大鹅竟然飞回来了,更让张大爷不可思议的是,不仅它们自己回来了,还带着家属也回来了。

原本的几千只大鹅瞬间数量翻了一番加起来将近又4万只,这可把张大爷高兴坏了,差点东南西北都不分了。

这次张大爷也有了经验,为了不让这种“倒霉事”在自己身上再次上演,他按照专家的方法定期给大鹅喂养食物,将它们养的十分的肥壮。

在他的种种努力之下,养的大鹅越来越好,靠着卖大鹅它赚的也越来越多,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打通了销售的门路。

因为张大爷的老家附近是个景区,所以来这里旅游打卡的人很多,而大鹅也就成了游客最喜欢的土特产。

就跟大家每次都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尝一尝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一样。

比如,长沙臭豆腐,北京烤鸭,重庆火锅,河南胡辣汤,东北大乱炖等.....

所以一般来东北旅游的人都会点一锅铁锅炖大鹅,凡是吃过的人都会点头称赞,表示味道绝了。

张大爷带领全村发家致富

有的游客走的时候,还带上个几只鹅,如此一来,张大爷仅仅在一年的时间内就赚了将近五百万钞票。

现在快六十岁的张大爷,现在有了一栋别墅,还有了一辆新车,生活很是悠闲。

到了第二年,张老头扩大了养殖规模,又买了将近一万多只鹅,创造了上千万的收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变迁跟上节奏,张大爷在儿子和儿媳妇的帮助下,开始在网上推广大鹅,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张大爷的大鹅远销全国各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张大爷自己富起来的同时,他还给村里的人免费送来了伊犁飞鹅的幼崽,亲自教他们怎么饲养伊犁飞鹅。

不到一年的时间,张大爷村子里就有了二十万只伊犁鹅,原本的穷乡僻囊,在张大爷的带领下,村子里的经济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居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现在这个曾经一贫如洗的村子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伊犁屯,因为这里的大部分村民都是靠着伊犁鹅发家致富的。

张大爷的创业之路波澜起伏,虽然前期受到的挫折打击几乎让他濒临崩溃,但好在,张大爷并没有因为那些小小的失败就此放弃,反而是认真找出问题所在并且积极克服这些困难。

不得不说,张大爷真的很厉害,也很有实力。

对于众多人来说,创业都是一件很辛苦很辛苦的事,所有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一旦选择创业并且投资,不仅要面临随时会亏损的准备,还要有亏损后是否有能力去挽救这一损失的能力和勇气。

任何创业都是值得被尊重的,职业不分贵贱,创业不分种类。

不论是健全的人还是身体身残志坚的人,只要敢做敢想不放弃,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贵州残疾男子 养牛年入千万

在贵州有一名残疾的男子,名叫王华银,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从小他都是父母的骄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他9岁的时候,身边同学的身高几乎在一米四左右了,可他的身高还不到一米,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过后才知道,他竟然患了先天性侏儒症

这种病在全球都是极其少见的,用医学术语来说,就是所谓的“先天软骨退缩”,这种病能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种病虽然不会对智力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这种病如果以后要孩子的话,有50%的几率会发生遗传。

这让王华银的父母心里很是心疼,但是乐观的王华觉得没什么,还安慰着父母不要担心。

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身高的异常,身边的同学经常嘲笑他,还给他起外号“小个子矮冬瓜”一类的词。

初二时,由于家庭的变故,他决定退学帮家里赚钱减轻父母的负担,但当时因为年纪太小加上身体上的先天缺陷,找啥工作几乎都没人要,他只能去捡垃圾,这样的状态一直维持到了成年。

成年后,王华银到处去打工,拼了命的干活,赚了钱就存下来,每天吃的都很简单,住的地方也特别简陋,身残志坚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

因为之前的工作,很多人是因为同情他才聘用他工作的,但他不想这样,他想要赚钱,但绝不是依靠自身的劣势来博取可怜赚钱!

于是在攒了一笔钱后,在2009年他选择了一个大家都认为不会赚钱的行业准备大干一场,就是养牛!

在养牛之前他做了很多功课,他发现在当地,牛肉饭店有很多很多,但是养牛的却很少,并且一头小牛在养大之后卖出去的话一头牛就能净赚一千多块钱。

说干就干,他在自己家搭建了一个牛棚,用这几年在外打工攒下来的钱买了一头小牛。

由于不懂养牛的具体方法,他又向村里的唯一懂得养牛技术的刘永富拜师学艺,有了这位养牛师傅的指点,王华银开始努力的学起了这门技术,平日里为了节省开支,哪怕自己得了骨头坏死病,做不了什么重活,也从来没有雇过人。

在这期间,他所承受的压力和困难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由于身高的问题卖牛时被人质疑是个小孩,经销商也不相信他。

身残志坚 通过自身努力成功逆袭

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在他不断地努力和尝试下,到了2016年,这一年王华银的牛棚已经扩展到了40只的规模。他又利用村子里40余亩的空闲地,带领乡亲们组建了“银富养殖合作社”。

他觉得,把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不仅可以解决返乡农民工特别是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减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

在这里,王华银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等,曾经那些嘲笑过贬低过王华银的人也纷纷想要跟随王华银做事。

王华银也不计前嫌的接收了他们,截止到2018年,王华银的合作社,年营业额已超过两百万元。

而这,都离不开王华银无私的帮助。

如今的他拥有了一个美满的家,还有了一个乖巧的宝宝。

因为王华银艰辛的创业以及坚韧不拔的事迹得到广泛的传播,他先后获得了“残障人士自强楷模”的称号。

结语

张大爷和王华银很像,从来不向命运低头,自立自强,用智慧和汗水在经营自己的同时造福身边的人。

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坚持和努力,所以说,努力一定会有结果,可能这个结果会有点晚,但一定会来。

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私信与作者联系,如情况属实作者将第一时间删除图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大雁   大爷   伊犁   东北人   身残志坚   都会   水洼   铁锅   黑龙江   村里   蔬菜   父母   半年   身边   努力   专家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