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柴静:从公知女神到跌落神坛,她到底做了什么?

“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

这是2010年,丁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怒怼柴静的一句话。言语犀利,一针见血,让一向伶牙俐齿的柴静顿时变得哑口无言。

要知道当时的柴静,可是央视的风云人物,曾经在2003年挺身而出,零距离报道非典,凭借敏锐,坚定和犀利的主持风格,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也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公知女神”。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人心中的女神,却遭到了院士怒怼,被网友斥责,一夜间人设崩塌。从“公知女神”到“跌落神坛”,柴静到底做了什么?如今已经从央视离职的她,又去了哪里呢?

柴静1976年出生于山西临汾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教师。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女,但是父母对她要求非常的严格,而柴静也非常的争气,从小就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或许是受家庭氛围的熏陶,柴静还非常具有文学天赋,而且爱好写作,上中学时就经常给学校的刊物写稿子,还给广播站投稿。而广播站每次收到柴静的稿件时,都会认真的播报,有时还会把柴静请来,让她亲自播报稿件。

渐渐的,柴静成为了校园内小有名气的人物。

16岁那年,柴静考取了湖南长沙铁道学院(今天的中南大学),在父母的建议下,她报考了会计专业。但是她本人对会计并不感兴趣,因此毕业后,她并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山西铁路局工作,而是选择留在长沙,寻找工作的机会。

那个年代,电台节目非常流行,因此柴静对播音主持充满了向往。巧合的是,她毕业那年,恰逢长沙要成立一个新的电台,柴静便想着要去应聘。她给湖南广电的一位主持人写了自荐信,没想到主持人在看到信后便主动联系了她,经过一番面试之后,电台觉得柴静非常有才华,于是就录用了她。

因为柴静学的并不是播音主持方面的专业,因此到了台里之后,她需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好在她非常能吃苦,进步非常快。没多久,电台就专门为她打造了一个午夜节目,名字叫做《夜色温柔》。

那时的柴静虽然只有19岁,但是却非常的沉稳和干练,她总是能用心的去倾听每一位听众的心声,然后用温柔的语言去安慰每一个人。渐渐的,关注这档节目的人越来越多,每当有人向柴静倾诉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时,总是能得到她的安慰和鼓励。

随着名气的不断增高,柴静之后还写了一本书,名叫《用我一辈子去忘记》,而书里面的内容就是根据《夜色温柔》的故事整理后出版的。

经过努力,柴静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从一名普通的主持人做到了综艺部副主任的位置。她的成功让很多同事都非常的羡慕,也成为了很多人学习的榜样。

可很少有人知道,柴静的志向却不止于此,她要寻找更大的舞台,去实现更大的梦想。

1998年,柴静一边主持湖南卫视的访谈节目《新青年》,一边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辑。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她认识了体育频道著名的篮球解说员苏群,两个有才华的人很快便确立了恋爱关系。

不过当时的苏群早就已经结婚,而且妻子已经怀有身孕。当两人的恋情被曝光时,苏群妻子忍痛打掉了孩子,之后便选择了离婚。

离婚之后,苏群便开始光明正大的和柴静开始了同居生活,为了帮助柴静,还把她介绍给了央视的陈虻。陈虻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电视制作人,曾做过《人物述林》《观察与思考》等节目的记者,担任过新闻评论部副主任,主管《实话实说》《新闻调查》,还曾做过《东方时空》的总制片人。

陈虻也非常欣赏柴静的才华,而且认为她具有新闻采访方面的潜力。2000年,在陈虻的邀请下,柴静辞掉了湖南卫视的工作,来到了央视。而她到央视后参与的首档节目就是《东方时空》,与她搭档的更是全国有名的主持人白岩松。

虽然没有新闻主持的经验,但是柴静却一点都不怯场,凭借知识的积累,以及优雅大方的主持风格,很快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1年,她便加盟了《东方时空·时空连线》,并担任主持人。

随着柴静在央视站稳脚跟,她和苏群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原因就是她又认识了摄影师赵嘉。和赵嘉确立关系后,柴静便和苏群分了手。

2003年,柴静又担任了《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谁曾想,担任新闻记者没多久,就遭遇了非典来袭。因为采访工作非常的危险,因此很多新闻工作者都犹豫不决,就在这时,柴静勇敢的站了出来,她踊跃报名,成为了第一个深入一线,“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

非典肆虐时期,柴静不顾危险,前往一线与非典病人面对面采访,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到真实的状况。她不顾个人安危,心系民生的精神,获得大家的一致称赞,也就是在这一年,柴静被评为了“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成为了传媒界“最美的天使”。

不止于此,2008年汶川地震时,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她依旧深入一线,第一时间为大家播报现场的情况。

那几年,柴静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而她也成为了央视记者的代表,很多人将她视为偶像,而柴静却谦虚的说到:“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的职责。

2009年,柴静离开了《新闻调查》,又担任了新闻频道《24小时》以及《面对面》的主持人。因为经常深入底层,了解人民的生活,因此柴静还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公知女神”。

此时的柴静,在大家心中是优秀的,让人敬佩的。作为央视主持,她总是不施粉黛,穿着朴素,低调的像一个邻家妹妹,但是内心却拥有着一颗扶持弱者的心。

可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备受认可的主持人,之后的口碑却急转直下,人设崩塌,跌下神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的世界气候大会中,很多西方国家提出了所谓的“公平的减排方案”协议,协议制定了往后十年的碳排放量标准。这一标准表面上看起来公平,但实际上是西方国家在制约中国的碳排放量,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遭到了我国的强烈反对。

2010年,柴静就这一话题采访了丁仲礼院士,也正是因为这次采访,柴静彻底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原因就是柴静非常支持西方国家提出的遏制碳排放的议案,她个人认为西方国家的所谓科学家就是主流,他们制定的一切方案都是正确的,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

而丁院士却不这么认为,要知道我国人口比别的国家多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如果要以国为单位来计算的话,显然我们的平均碳排放总量要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明显是不公平的。

换个角度说,从1900年到2005年的105年间,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现在他们发达了,却反过来要求我们发展中国家“节能减排”,说的好听点是为了“拯救地球”,而实际上,就是想遏制我国的发展。

根据专家计算,如果议案真的落实,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只能支撑大约10年,也就是说,2020年之后,我们每年都要花一万亿人民币去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

面对丁院士的观点,柴静显然有些不服气,她说到:“中国是人口大国,这么一乘的话,基数太大了。”

也正是柴静的这句话,让丁院士发出了灵魂拷问:“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

丁院士的一句话,让之前还自信满满的柴静慌了神,顿时变得哑口无言,但她依旧不甘示弱,之后还带有攻击性的说到:“科学家在谈论一个科学问题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比较激烈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字眼?”试图给丁院士“扣帽子”。

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原因就是柴静完全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上进行提问,甚至试图引导大家应该去遵守这些“不平等条约”。打着环保减排的旗号,将矛头指向生养自己的国家,如果不是被丁院士回怼,或许真的会有很多人被柴静误导。

因为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丁院士被国外加入了黑名单,而柴静虽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她依旧继续在央视工作,甚至还在2013年出了一本自传,名叫《看见》,销量更是超过了100万册。

在出自传的同一年,柴静还和相恋多年的赵嘉结了婚,之后便去美国待产,不久就生下了一个女儿。没错,柴静的女儿拥有了美国国籍。

2014年,柴静便从央视离职,去美国照顾女儿。

很多人不解,曾经那个心系民生,深入底层的柴静,为何要去美国生孩子?当然,柴静并没回应大家,因为此时的她,正在忙着拍摄纪录片《穹顶之下》。

2015年初,柴静推出了一部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一部关于雾霾深度调查的片子,而柴静之所以制作这部纪录片,是和自己的女儿有关。原来柴静女儿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被检查出了肿瘤,因此孩子一出生就要接受手术,而她说要去美国照顾孩子,也正因为如此。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柴静竟然把自己女儿患肿瘤的原因,直接归咎于北京的雾霾。称自己生活在一年内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将来有一天女儿会问她,什么是蓝天?

在这部纪录片中,柴静例举出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还采访了很多专家以及调查了雾霾的来源,最后用一系列数据,来说明雾霾的危害性。

其实一开始看纪录片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感觉非常震撼的,毕竟是为了提醒国人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因此很多人都对柴静感到非常的敬佩。

可时间久了,大家总感觉哪里不对劲!首先很多人对柴静的这些数据产生了质疑,之后更是有人爆料,柴静自己本身就经常抽烟,而且家里还有一辆大排量的汽车。

不过后来柴静否认了自己吸烟,而且称家里的车也很少开,平时先生上班骑自行车。

当然,大家对她的质疑远不止于此,还有消息称,柴静的这部纪录片根本不是自费拍摄,而是由美国的的一家企业资助的,而柴静虽然表面上忧国忧民,但实际上是收钱办事。

柴静在推出这部纪录片之后,就移民到了美国,一家人在美国呼吸着“香甜”的空气。

前段时间,曾有人在网上曝光了一组柴静的近照,照片中的她完全素颜,穿着打扮都非常的普通,而且只有47岁的她,看起来却非常的苍老。她在国外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美好。

从默默无闻到“公知女神”,从人人敬佩到后来的“跌落神坛”,一个人的风光与落寞,在柴静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这又怪得了谁呢?只能说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神坛   女神   排放量   美国   纪录片   非典   院士   主持人   央视   采访   女儿   心中   记者   节目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