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在瑞士银行存400亿,如今子女却取不出,要另交300亿遗产税

被封为“经营之神”的中国台湾老实业家,在2008年突然去世,豪门遗产争夺问题成为大家激烈讨论的话题。据悉,王永庆生前在瑞士银行存了400亿资产,但是当他的子女想要取出来的时候,被告知要交300亿的遗产税。

王永庆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存在瑞士银行?大概是他还没有想好遗产分配问题。因为他和赌王何鸿燊有的一拼,曾经娶过四房太太。

老婆太多,遗产该怎么分配?

王永庆一共有四任老婆。大老婆郭月兰因为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一直没有孩子。按照常理来说,郭月兰应该分的最少资产,但是郭兰月这个人本身很有能力,在王永庆在外经商的日子里,将他的“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

第二个老婆杨娇是王永庆隐瞒已婚的身份下才进入的。杨娇的到来让郭月兰十分恼怒,所以经常将怒气撒在杨娇身上。杨娇对于郭月兰的谩骂并没有产生怨恨,因为她十分理解郭月兰的痛楚,任谁都无法忍受丈夫这样的行为。

所以杨娇面对郭兰玉十分愧疚,久而久之,两人成为了极好的朋友。当杨娇怀上第五个孩子的时候,王永庆又有了别的女人。于是对待杨娇十分冷淡,杨娇虽然心里悲痛,但是为了五个孩子,还是想和王永庆好好生活。

但是事与愿违,不管杨娇如何挽回这段婚姻,也改变不了两人已经破裂的感情。于是她在51岁的时候,带着小儿子去美国生活,在王永庆的3次劝阻下,也没有回到他身边,独自在美国过着她向往的生活。

第三个老婆林明珠鲜为人知,在杨娇怀着第五个孩子的时候,王永庆身边的女人就是她,之后为王永庆生下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不久之后,二人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林明珠就带着第三个孩子嫁给了别人。

后来王永庆也没认下林明珠的第三个孩子,所以在王永庆去世之后,这个孩子也没有资格继承遗产。

第四任老婆是李宝珠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女人,她得到了王永庆的真爱,她一共为王永庆生下4个女儿。


王永庆生前交给信托基金2600亿,确保自己离世后,子女们只能拿到基金产生的利息,本金则是交给专业的工作人员打理,而其余的400亿资产则存进了瑞士银行。

王永庆的突然去世,让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所以多个子女的纠葛,和王永庆各地数之不尽的财富,造成了这“财产争夺战”。因为王永庆没有留下任何信息,所以导致他的子女并没有找到取出财产的办法。

而协调结果是,他的子女需要交300亿的遗产税才能将这400亿取出来。这个事件一曝光,所有人都质疑为什么想要取出遗产这么难,想要知道理由,就要了解一下瑞士银行了。

瑞士银行的魔力

瑞士银行在富豪圈享有盛名,是富豪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最大的原因在于它的保密性极强,顾客的信息从未有过外泄的情况。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因为瑞士银行可以开设匿名账户。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开户者本人,就连客户经理都不知道开户者的真实身份,这位不少大佬提供了便利。

瑞士银行算得上是最安全的银行,所以在王永庆没有留下任何信息,证明自己自愿将财产赠与儿女的情况下,瑞士银行无法将财产取出来交给任何人。

所以王永庆离世之后,无论他的子女如何和银行沟通,依旧不能得到遗产。他的子女想要借助相关部门的帮助,来得到这笔钱。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王永庆的孩子想要将钱取出来的话,就只能面临400亿元变成100亿元的结果了。

据现在的消息来看,王永庆的子女们并没有做出最终决定,可能还在想方设法的想要找到最利于自己的办法吧。看到这里,让人不禁疑惑,王永庆到底是什么人,竟然会拥有这么多资产?

凭100元钱成中国香港首富

王永庆出生于1917年的台湾新店,他的祖上是第一批迁到中国台湾的移民。祖祖辈辈以种茶为生,一家人淳朴真诚,非常享受自己的小日子。

因为王家男孩比较多,再加上当时的茶叶销售渠道非常好,所以一家人的生活过的还不错,逐渐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好景不长,在王永庆出生的时候,种茶家族渐渐没了地位。

富裕的家庭早就因遭受磨难只剩艰苦之日,艰苦到连一条裤子都买不起,所以王永庆穿的裤子都是母亲用口袋帮他改的。但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王永庆的父母还是供着他上学,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但最终还是因为经济条件,王永庆在小学毕业之后就没有继续上学了。15岁的时候,他孤身前往市区的米店当学徒。拥有一身创业精神的王永强并不想当一辈子的学徒,所以学成之后就向父亲表示自己想要创业。

本以为会得到拒绝的王永庆,在父亲的同意下瞪大了双眼。为了帮助儿子开米店,他东奔西走,东拼西凑为王永庆筹到了200元钱,此时的他还想不到,正是这200元钱,让王永庆一跃成为中国香港的首富。

一开始,米店的生意并不好。因为当时有太多的大米店,人们已经有习惯的购物渠道,所以王永庆的小米店根本没有什么生意。但是他并没有轻言放弃,那时候的王永庆已经懂得差异化销售,他明白要想让自己的米店脱颖而出,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那个时代的米非常粗糙,里面会有很多杂质,所以吃米最麻烦的时候就是挑米和洗米,要清洗很多遍,才能吃。王永庆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和家人一起,在卖米之前,先把里面的杂质挑出去,那么顾客买回家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了。

果然王永庆的选择是正确的,从那以后,米店的生意越来越好,除此之外,王永庆还增加了上门送货的服务,这让一些不方便走路的老人也开始经常到他这里买米。伴随着这样的红火生意,王永庆一家又恢复了小康生活。

王永庆这个店一开就是十年,赚到了不少钱。但是他的致富之路并没有到此结束。1942年王永庆放弃了自己的米店,用多年积蓄购买50亩地,直接成为了小地主。

1943年,王永庆拿着自己的钱开始投资木材产业,和开米店的初衷一样,他始终将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他所供出的木材永远是质量最好的,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得益于那几年的中国台湾的家具行业大爆发,王永庆也跟着狂赚一笔,那个时候的他身价已经高达5000万台币。

实现财富自由之后,王永庆并没有着急退休,反而在创业的道路上越战越勇。他创立了南亚塑料公司,专门做塑料的生产和加工。不到几年,他名下的公司就已经占据了中国台湾百分之80的塑料市场,还把销售渠道拓展到了海外。

趁着这样的优势,王永庆一举兼并了中国台湾大量的塑料生产企业,成立该地区最大的塑料生产公司——台塑集团。这个集团主要经营PVC材料和电路板的加工。

据当时的资料显示,台塑集团在中国台湾拥有十几家化工厂。旗下产业有:服装加工、电子科技、医疗器械和家具行业。每年拥有10亿美元的出口销售额,集团市值上千亿台币。

因为旗下这么多产业的蓬勃发展,王永庆的身价瞬间高达3000亿台币,成为中国台湾名副其实的首富。就连当时的李嘉诚,都不敢和他相提并论。很多人都会说人一有钱就会变坏,但是王永庆并非如此。

人人敬佩的首富

即使王永庆的财富已经成为众人仰望的存在,但是他并没有肆意挥霍自己的金钱,反而生活极为简朴。据他的亲属所说,他对豪车名表之类的东西丝毫不感兴趣,日常穿着也十分普通,一双鞋一身衣服都要穿上好几年。

因此王永庆也被人们调侃成“最抠门的首富”,但就是这样抠门的首富,为公益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王永庆就计划在当地进行100亿美元的投资,来帮助祖国建设,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成。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他在内地有不少投资,主要集中的广东和安徽。

后来又想在北方购买几万亩土地转让给祖国时,因为现实原因,这个计划再次被耽搁。除此之外,王永庆用数亿元创办了很多不盈利的公益基金会。其中他创办的长庚医院是亚洲最大的医院,这座医院以拒收红包、住院缴纳金这样的词汇闻名于世。

正是因为创建医院的原因,王永庆见到了许多孤苦无依、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于是他又成立了专门照顾老人的福利机构,让这些老人能够有所依靠。王永庆经常说,在社会赚到的钱应该用到社会上。

他真的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2000年以后他提出在内地建1万所小学的计划,即使现在他已经去世,这个计划仍旧在实施当中。王永庆还在各大院校设立了长庚奖学金,帮助了众多因为家庭条件上不了学的孩子。

2005年,王永庆捐赠3000多万元投入残疾事业,给耳聋患者捐赠了将近200个人工耳蜗。要知道一个普通的耳蜗都要十万左右,更别提进口的了。2008年,汶川事件发生之后,王永庆更是慷慨解囊义不容辞的拿出1亿元,帮助当地重建家园。

而他之所以将一部分资产交给基金会管理,也是怕孩子们有了巨额资产之后,会承受不住金钱的诱惑,而堕入深渊。至于为什么将400亿资产存进瑞士银行,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纵观王永华的一生,他真的做到了服务于人民,无愧于国家。只可惜,这样优秀的人还是享年于92岁,真的太遗憾了。

写在最后

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已经见过太多因为金钱迷失本心的人,王永庆先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坚守初心,真的实属难得,希望这个社会上能够再多一些王永庆这样的人。

至于自己辛苦打拼一辈子,挣得千亿身家,最终却没有办法留给自己的亲人,对王永庆来说是最遗憾的事情了吧,也祝愿王永庆的子女能够够早日找到双全之法。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瑞士   长庚   子女   生下   耳蜗   遗产税   银行   米店   台币   首富   遗产   中国台湾   财产   资产   老婆   孩子   王永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