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副部长徐若冰:爷爷是抗日英雄,却为美国造出新型雷达

2021年4月,拜登提名女华裔徐若冰为主管研究与工程的国防副部长。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因为这就意味着,有史以来第二位当上国防副部长的女性是华裔,而且是美国防部有史以来地位最高的华裔。

先不说她爷爷是抗日英雄,她父亲始终心怀祖国,这样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她究竟有几分忠心,就是在白色高于黄色的固有观念下,骄傲的美国人们也难以接受。

那么,徐若冰是如何证明自己是“美国人”的呢?拜登任命她的背后,又是否隐藏着别的用意呢?

华裔副部长

1953年,徐若冰在中国台湾出生。10岁那年,出于环境考虑,她父亲徐乃力带着妻女一起移民到了美国,从此就一直生活在美式文化当中。

她从小就展示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学业上一路领先,始终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别人读一个学位尚且吃力,而她在就读多伦多大学时,却能同时拿下多个本科学位,相对应的,后来又在加州大学中取得了多个硕士学位。

她的出色让她一毕业就得以进入老美的军火巨头企业,在雷神公司工作多年,甚至步入了核心圈,管理其电磁系统实验室,主攻隐形战机F-35的雷达研发。

雷达是战机能否实现突破的关键,在现代空对空的作战中,雷达的先进性往往会决定战局中的主动与被动。徐若冰被称为“F-35战机雷达之母”,其地位可想而知。后来还担任副总裁,负责技术与研发,监管无人机项目。

或许是因为她的能力和贡献皆较为突出,作为一名华裔女性,在众多有色眼镜之下,她还是在2012年9月入职陆军部助理部长,负责采购、后勤和科技相关事务。

她曾在预算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靠一个巧妙的方案让陆军内部盘活,成为陆军装备研究与采购“第一人”。从此,她的名号便从军工研发领域传到了军界,还获得了不少荣誉勋章。

从她的履历来说,被提名国防副部长并不让人意外,但如果再加上出身背景、种族性别,那就格外不同寻常了。对于一众白人来说,她毕竟是外来人。

被一个外人登上国防部的高位,总是让人不爽的。而她一旦成功入职,必然会创造新的历史,同时打破女性和华裔任职的两大纪录。

在美国群情激愤时,宝岛人的态度却完全相反。知道徐若冰的人,个个都面带骄傲,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一些冥顽不灵的亲美派看来,徐若冰在宝岛出生就是宝岛人、自己人。

如今她身居高位,生养过她的地方自然也是“皇亲国戚”。同时,他们还自以为是地猜想,拜登这么做,一定是在暗中表达对他们的支持。似乎只要徐若冰上任,两方就会在军事上达成某种默契。

但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他们想多了。

拜登的考虑

徐若冰的祖父徐康良出生于1907年,正逢乱世。祖上虽不富裕,但积蓄也足够送他上学。原本他远离纷争,顺利读完高中后,就在一个相对安稳的小学里教书。

但作为那个年代少有的知识青年,在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下,他没办法容忍自己像个没事人一样冷眼旁观、高高挂起。深思熟虑之后,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转而报考黄埔军校,希望能救国救民。

弃文从武说起来只有四个字,但要从一名毫无训练基础的文人变成一个能战斗的军官,困难和艰辛肯定不会少。在坚持和努力下,他一步步地完成蜕变。后来又进入陆军军官学校,成为空军首批飞行员之一。

因为明白空军对于国家来说有多重要,在日常的训练中,他不敢懈怠丝毫,始终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付出最终都在能力上慢慢体现出来,一步步地当上了队长和中队长。

1937年,他驾驶的轰炸机穿梭在抗日战场上,一次又一次挽回局势,成为别人口中的英雄。到一年后统计时,他成功执行的任务数量远超旁人。但这对他来说,却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如果当时的战友能活下来,也许个个都不会比他差。

在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宝贵的经验常常是靠鲜血换来的。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他担下了训练新飞行员的责任,并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教训悉数交给后辈。

好在很快就有了去美国接受训练的机会。他带着300人到美国培训了两年,致力于加强中美空军交流,却没想到,1945年再回来时,天已经变了。国家不再需要抗日,上级对他的指令却依旧没停。

徐康良与许多活跃在大众眼前的军官不同,他的年纪让他和国共合作擦肩而过,从21岁踏入军旅生涯开始,他接受的就是南京政府的教育和思想灌输,后来又成为飞行员,日复一日地进行封闭式训练,甚至在国外度过了那混乱的两年,所以他对中共的了解非常有限。

哪怕他隐约知道两方谁对谁错,作为一名黄埔出身并一直被大力培养的军官,他也无法容忍自己背弃知遇之恩,所以1950年,老蒋逃向宝岛时,他也举家跟随。

在他漫长的后半生里,每天总有那么一会儿是对着窗户发呆,对着地图发呆,好似这样就能看到海峡的那边。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徐乃力也始终对祖国充满惦念。

徐乃力出生于1933年,他在成长中见证的,正是我国苦难最深重的一段历程。他虽算不上颠沛流离,但也跟着父亲辗转迁移过多次,到宝岛时,已经临近成年,只在当地读了高中和大学本科。

或许是因为民族的苦难和蜕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认知里,他始终觉得自己的根仍在大陆,所以大学专业选的也是中国近代史。

六十年代,徐乃力顺利考取了美国的研究生。考虑到国内大环境对他们的出身多有忌惮,徐康良也不想影响孩子的前途,所以就让徐乃力带着妻女移民,自己则留在宝岛,等统一的那天。

后来,徐乃力虽然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却不肯留在美国,而是去了加拿大当大学教授,并在当地创建“中华文化学会”,以传播中国历史文化,呼吁大家正视历史为己任,在抨击日本篡改历史上,坚持了数年。

因为他就生活在那段历史里,历史记录的一切,他都曾亲眼见过。

“但痛心的是,中国人在那场战争中做出的重大牺牲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我希望组织一些研讨会,使人民重新审视历史,还之以真相!”

他一直想回祖国看看,但却等到年近七十时,才有机会回国内的大学开展讲座。而他的每一次讲座,总能让人听出浓烈而真切的乡情。

恐怕他也不会想到,在同样的年纪下,自己的女儿竟会与自己截然不同,不仅没有思乡寻根的想法,还一举踏上美国政坛的顶峰。

不同于父亲的感性,徐若冰完全就是一个走技术路线的理工女。她在多伦多大学攻读的是数学科学,在加州大学拿的是技术工程硕士学位。她能走到今天的高度,靠得完全是自己。

她从飞机场的工作做起,顺应机会进入雷神公司后,就展示出了强悍的军事技术研究能力,并一路高升,直到当上空间和机载系统技术战略副总裁,高得不能再高。

除了凭借过人的军事科学研究能力,她的信誉也很有保证。一直以来,她都尽心尽力地站在美国的立场上行事,甚至借助自己在宝岛的影响力,为美争取利益。

事实上,哪怕是拜登,也不可能完全不在乎她的华裔身份。除了考虑到她资历深、科研能力强外,借此扭转国际形象,用“平等”牌进行文化渗透也是其目的之一。

徐若冰不仅是“华裔”,而且还是“女性”,对她的提名,完全可以延伸到种族和性别两大平等话题,争取到在美亚裔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徐若冰在军工领域经营多年,早已积累下了大量的人脉和资源。再加上她熟悉工程技术,采购军备对她来说轻而易举。

老美和我国不一样,他们的武器也控制在资本手中,军方用军火也得说钱。在这种情况下,徐若冰这座桥梁就非常有必要。

同时也不排除他想看“以华制华”的笑话,但也没那么容易。除了零星几个还在梦中的宝岛亲美分子,其余国人都很清楚,徐若冰只是一个有我国血脉和基因的人,而一个人是究竟会成为哪里的人,往往是其成长环境决定的。

她的故乡里没有我国这个选项,她的灵魂里也没有我国的印记。尽管她的出色来自这里,但也不必抱有虚幻的期待,更不必为此而感到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美国   华裔   副部长   国防部   宝岛   军官   空军   爷爷   父亲   能力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