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字狱的起源及对清朝的影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古人先贤常以诗词歌赋来讽刺当时的执政者,或劝其改过,或发表自身的观点。

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白居易对皇帝的昏庸无道,可以说阐述的极为露骨,但并不妨碍其为一名伟大的文人诗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出了杜牧对国破家亡的无奈和叹息。

先秦时期孟子更是提出划时代的观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被后世奉为经典。

荀子为劝鲁哀公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重视民众的力量观念可见中华文化极具包容和穿透力,但有一时期说话却成为了一种罪。

字成了罪名,写诗会掉脑袋;起名字不避讳会抄家;九族被灭只是因为无心的一个词。

文字狱起源

最早的文字狱,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丞相崔杼架空君王,最后演变为弑君篡位。

史官将这一恶行记录,结果遭到其杀戮,这是最早因记载事件而被诛杀的先例。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外孙,士大夫杨恽为官期间一身正气,但因平时对汉宣帝颇有怨言,又得罪太仆戴长乐,最终戴长乐将其告发,汉宣帝下令贬其为庶人。

杨恽颇有家资,整日饮酒,宴请宾客,潇洒快活。好友孙会宗得知后,劝诫其不要过于张扬,要闭门思过,争取皇帝谅解。

但杨恽接到信后没有感念朋友,反而写下《报孙会宗书》,对朋友极尽挖苦,对皇帝颇有怨言。

信中之文字惹怒汉宣帝而被遭腰斩,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文字狱。

汉宣帝图片

而清前期影响最大的文字狱,莫过于苏轼。

神宗二年,苏轼为湖州太守,在任期间遭到御史台弹劾并拘捕。

理由是其著作《湖州谢上表》中作"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察事,或能牧小民"有讽刺朝廷意味,对圣上不尊重。

其实不过是文人一些酸话,但正因为如此苏轼被下狱关押百天,最终贬官黄州团练副使,而结束。

以上时期,文字狱虽然也有血腥事件,但是归根结底只是皇帝对于大臣个人而发起的惩治。

而苏轼则更加冤枉,其被针对原因并不是文章如何,而是立场问题,属于党争。

清朝文字狱最为鼎盛,可分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个时期。

1644年,随着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清军正式攻入中原大地,夺取了天下,但是因为其强行推行的剃发令和圈地,导致满汉矛盾日益尖锐,地方上不断出现民众反抗组织,为此很让统治者头疼。

而清的统治者长时间雄踞关外,弓马娴熟,但对于文化方面,诸如诸位亲王贝勒也只是略读诗书,皇帝本人对文化学习也很浅薄,因此骨子里带有很强的自卑心理。

清军入关后天下刚刚平定,顺治就迫不及待的染指思想文化。

顺治对于文字狱杀伐方面并不算太重,但是其对书籍改写与破坏方面堪称毁灭性的。

清朝前身为后金。后金前身为建州左卫,后金开创者是努尔哈赤,其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皆为明朝女真地区官员。

努尔哈赤更是被明朝册封龙虎将军,很长一段时间替明朝征服女真人,但不排除有借机吞并各部提升势力的目的在里面。

顺治图片

清朝作为取代明朝天下的新的统治者,在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开始,就与大明分庭抗礼,属于国与国的关系。

明朝史料对于努尔哈赤及其先祖为明朝官吏的记载刺激了顺治的自尊心,对于明朝这部分史籍进行查验后刊削,禁毁。

民间以及朝中大臣凡是敢偷偷藏匿禁书的一律斩首,对于书籍的发行,清朝设置专门的官吏进行管理和审查,严格控制思想的传播导向。

清朝文字狱再度兴起

康熙时期,文字狱开始具体到个人以及其家族的处置中。

主管编修的翰林院编修官戴名,因其职责编修史料,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对历史的研究。

闲暇时光编写一部《南山集》,里面描写了明朝末年抗清的历史史料,被人检举告发,本人遭到凌迟处死,家人被斩首,流放,上百人之多。

康熙时期对于犯有文字罪的死人也不放过,挫骨扬灰,家人也将遭到牵连流放。

但总体上说,康熙时期文化审查力度并没有那么严格,牵涉也不太广,康熙年间处理文字狱案件为十起,但总体并没有达到文人人人自危的程度,只能算是震慑和敲打。

康熙图片

雍正这个皇帝评价在历史上比较偏激。

一方面认为雍正在位期间对国家改善了其父康熙留下的弊病,国库充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领土得到扩张,贪官污吏遭到打击。

而另一方面其严酷的手段一直为后世所诟病,雍正期间文字狱波及更甚。

康熙时期如果还是涉及史实和书籍方面的管控,那么雍正已经波及到字的偏旁部首就要让一大批文人和家属掉脑袋了。

雍正图片

首先就是有名的年羹尧案。

年羹尧是雍正时期边关大将,在西北作战,麾下大军数十万,因战功晋升一等功爵,这在汉人里相当难能可贵。

曾国藩大破太平军,立下不世之功,最终也就一侯爵,足可见皇帝对其恩宠。

但雍正此人性格冷静,为人甚至严苛的程度,年羹尧居功自傲,与文人汪景祺来往很过密 。

汪景祺此人恃才傲物,曾经评价雍正是一止之象,引起雍正大怒。

而年羹尧更是上书夕惕朝乾,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起意为我要每夜先想好,有所警惕、有所防备,以便白天去见皇上,这不是对皇帝的大逆不道吗?

为此雍正朝第一、第二个文字狱就用年羹尧和汪景祺的脑袋祭旗了,不过有一说一,这二位的死,多少有些个人因素在里面,皇帝杀此二人也是有目的的针对。

年羹尧图片

而查嗣庭案和隆科多则是因为党争,皇帝利用文章为借口诛杀之。

吕流良案则堪比谋反,此间文字狱达20余起,实际上雍正以此为借口行维护皇权之实。

文字狱的顶峰

如果说顺治时期文字狱是为了维护清朝合理的正统需要,康熙时期主要针对的是史实的严控。

雍正是为了打击朋党,利用文字狱作为工具,那么乾隆虽也是为了打击朋党,但做法上让人觉得牵强,对后世文化影响最为恶劣。

其文字狱数量高达130起,比其祖父、其父加起来都多很多,而且处理极其荒唐可笑。

胡中藻为乾隆盯上的第一人,此人官位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为人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能力,但是喜欢结交权势。

后遭到乾隆下诏逮捕,其罪名不是贪污腐败,结党营私,这种大罪,而是在其文章中差找到几句诗,诗中有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

乾隆解释为,清是大清帝国的清,是国号,不是清白的清,浊就是污浊的浊,浊在国号之上,就是侮辱大清,这是攻击满族,攻击皇上,累计诗文达十余条,以清朝皇帝的文学修为不可能看不出其中意义。

但是皇帝本人就是刻意歪曲,导致影响极其恶劣,最终胡中藻被斩首。

广西读书人吴英,因家乡比较贫瘠,晚年60岁,上书给乾隆,阐述备荒、盐政、弭盗、种烟、减僧等民生建议。

本来只是臣民想让君主关注一下底层百姓,而皇帝也自诩明君,结果就因为书中存在弘字,没有避讳皇帝名讳,导致本人高龄情况下被凌迟。

儿子,弟弟,侄子被六人处斩,全家发配为奴。

文字狱的原因及影响

文字狱的出现与其存在的大背景有直接关系,明清以前皇权需要对抗相权,皇帝与卿大夫治天下,明清之际,皇权达到鼎峰,清朝皇权以再无敌手。

中原王朝自古就有华夷之辩的思想,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植入民间。

虽然因清政府武装力量的威慑而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民间书籍成为了反清思想传播的土壤。

满族人口数量少,军事力量八旗为其根本,但是鼎盛时期八旗军也才20多万。

老家北京需要驻扎大量八旗军保护皇族安全,南方主要地区也要驻扎八旗,老家黑龙江,吉林。

辽宁为清朝大后方,如果有变要回到盛京,这三处也要驻扎大量八旗,军队分散加上人口少,导致清朝皇帝对于汉族始终保持提防政策。

而自文字狱后对于中华文化冲击,思想上,文人自由创作的思想遭到禁锢,学术领域日渐固化,培养出大批读死书的文人。

不追求现实时政只追求枯板字眼,败坏了官场风气,无数官员互相揭发,互相检举,失去大臣应有的节操,惶惶不可终日,造成人才和社会恐慌。

不敢写,不敢问,不敢学,别说改革之类的,致使大清从内而外的全面衰落,只剩一个散发着腐朽气息的空壳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文字狱   努尔哈赤   清朝   雍正   乾隆   明朝   顺治   起源   康熙   皇帝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