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登山、冬季玩雪、观看天象……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在公示

3月1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官网获悉,目前,《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已通过省级林草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在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欢迎任何社会团体和个人来信、来电或来访,对该总体规划提出意见、建议或反映问题。

根据该规划,龙门山风景名胜区共分为3个景区,包括天台山景区、飞来峰景区、下卧龙谷景区。另外,记者在该规划中看到,综合分析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的游人数量与结构、时空分布、出游规律等,经过计算,2025年游人规模为129万人/年,2035年游人规模为174万人/年。

明确范围

交叉重叠区域全部整合为龙门山风景名胜区

据悉,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成都市彭州市西北龙门山镇,东与什邡市为界,西、北与大熊猫国家公园为界,南与国有林场天台山为界,面积63.92平方公里。

需要注意的是,规划范围涉及与其他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区域,其中,与白水河森林公园交叉重叠区域的面积为 8.52平方公里,与龙门山地质公园交叉重叠区域的面积为17.11平方公里,与彭州飞来峰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区域的面积为30.18平方公里,与白鹿森林公园交叉重叠区域的面积为0.10平方公里。

根据正在公示的规划,交叉重叠区域全部整合为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不再保留其他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其他自然保护地无交叉重叠。

另外,基于对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保护,从典型资源的分布、龙门山地貌的发育年龄与肌理、风景环境保护与培育的需要,对核心景区范围进行划定。核心景区总面积23.97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7.50%。

划分为3个景区

天台山景区、飞来峰景区、下卧龙谷景区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龙门山脉中段,以雄浑壮阔的龙门山地貌景观为主要特色,兼有珍稀生物、森林、高山天象、冰雪霜露等景观特色,是供观光游览、科考科普、避暑休闲等活动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根据该规划,龙门山风景名胜区共分为3个景区,总面积40.51平方公里,三个景区分别为天台山景区、飞来峰景区、下卧龙谷景区;同时将形成风景名胜区——景区——景线——景点的游赏体系。

其中,天台山景区海拔约为1500米至2450米,面积16.54平方公里,包括天台寺、华光寺、天台山、杜鹃花林、峨眉含笑、龙池、尖尖山岩溶峰丛群等多个景点。该景区内遗存了天台寺等宗教寺庙的遗址,也遗存了部分地质遗迹景观。天台山区域海拔适中,冬季冰雪资源丰富。该规划提出,景区以冬季赏雪、遗存观光为游赏主题,应保存天台山现状资源遗存,形成步行线路提供游览需求,利用冰雪资源,开展徒步登山和冬季玩雪的休闲游览体验。

飞来峰景区海拔约为1300米至2260米,面积20.34平方公里,包括尖峰顶飞来峰、南方红豆杉、日出云海、一线天、仙山飞来、冒水洞瀑布、松风水月、珙桐林海、天麻坪、白鹿颈峡谷、乱草包、菜园地、鹅颈项等多个景点。该区域以飞来峰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体,兼有南方红豆杉、珙桐等珍稀动植物。在飞来峰可观看日出、雾海等天象景观。该规划提出,景区以天象观测、山岳揽胜为游赏主题,应规划登山线路,提供观看天象和动植物景观的区域。

下卧龙谷景区海拔约为1300米拔高到2060米,面积3.63平方公里,包括和尚山、涵青亭、独乐晨光、坐石临流、大龙潭、鸳鸯泉、火夹子沟、城墙崖、象鼻子、鹰嘴岩、大火地等多个景点。该景区水景资源丰富,有大量的地震遗迹。该规划提出,景区以遗迹观测、林间听瀑为游赏主题,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展示地质遗迹景观;同时在峡谷开敞区域,设置亲水活动的场地,在瀑布区域建设观景平台、风雨亭等游览设施,发展亲水生态游,体验空气浴和森林浴。

同时,记者在规划中看到,风景名胜区日游客容量9300人次、日极限游客容量15800人次,年游客容量307万人次。其中天台山景区的日游客容量4000人次、日极限游客容量为6800人次;飞来峰景区的日游客容量3400人次、日极限游客容量为5800人次;下卧龙谷景区的日游客容量1900人次、日极限游客容量为3200人次。

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严禁建设任何建筑设施

根据保护和发展需要,规划将风景区按功能划分为特别保存区、风景游览区、风景恢复区、旅游服务区和发展控制区。其中,特别保存区需要重点保护、涵养、维护,包括飞来峰景区与下卧龙谷景区,以生态保护为主要功能,除必需的科研、监测和保护外,严禁开展其他建设活动。风景游览区主要包括天台山景区,是开展游览欣赏、科普休闲等活动的主要区域,可开展必要的景观建设。

风景恢复区为风景区内需要重点恢复、修复、培育、抚育的区域。该区域主要包括风景区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相接壤区域,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的缓冲区,以生态恢复与保护为主要功能。

旅游服务区为风景区内旅游服务设施集中区域。该区域以满足规划期内风景区旅游发展需要为主,不得进行旅游地产开发。发展控制区为乡村集中建设分布的区域。该区以环境维护、景观协调为主要功能,保留现有土地利用形式,是风景区居民聚居与旅游服务的主要区域。

同时根据规划,风景区将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三个层次,实施分级保护控制,并对一级、二级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控制。

其中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总面积23.97平方公里,为龙门山地貌的集中展现区域,重点保护区内龙门山典型地貌景观。一级保护区与功能分区的特别保存区相对应,除必需的科研、监测和防护设施外,严禁建设任何建筑设施。

二级保护区总面积16.54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25.87%,为森林植被培育与地貌保护的重点区域。二级保护区与功能分区的风景游览区相对应,应恢复生态与景观环境,限制各类建设和人为活动,可安排直接为风景游览服务的相关设施,严格限制居民点的加建与扩建,严格限制游览性交通以外的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

三级保护区总面积23.41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6.63%,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一二级保护区之外的所有区域,是风景名胜区重要的设施建设区、环境背景区和居民生产生活区。三级保护区与功能分区的风景恢复区、发展控制区、旅游服务区相对应,可维持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根据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合理安排旅游服务设施和相关建设,区内建设应控制建设功能、建设规模、建设强度、建设高度和形式等,与风景环境相协调。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图据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官网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天象   山风   龙门   卧龙   总体规划   景区   保护区   总面积   风景名胜   名胜   景观   冬季   区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