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蛋白”组合受肯定,豆奶营养价值被认可

近期,国民营养健康成为热门话题。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让人民群众更加注重饮食营养健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反映在吃饭问题上,需要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供应。

而我国国民营养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均衡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当前,我国居民植物性食物摄入不足,造成营养摄入失衡。从营养平衡的角度出发,行业内呼吁,加快“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的营养体系构建,及时解决好国民营养均衡发展问题。

1

“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科学膳食模式受肯定



营养过剩、营养不均衡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

当前,我国仍面临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这其中,膳食结构不合理是主要成因。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4岁以上人群膳食总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但是当下我国居民除了正餐会摄入大量高油高盐高脂肪的食物外,平时还有很多诸如饼干、糕点、加工肉制品等富含饱和脂肪的零食,而植物性食物摄入不足。营养摄入日益失衡,加剧了肥胖的发生率,并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

有调查报告显示,有一半的中国居民存在膳食不均衡,平均每天奶和奶制品摄入量仅为膳食指南推荐量的5%,蛋类和水产品摄入量也不及推荐量的2/3,而肉类摄入量接近推荐量的2倍。这表明蛋白质摄入存在“质不优、量不够”,而脂肪、胆固醇摄入过量。

“目前中国人的膳食模式不合理,动物性食物吃多了,而植物性食物吃少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曾表示,应倡导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适当搭配豆性食物的膳食模式。

豆本豆京东自营旗舰店截图

“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的科学膳食模式已经成为公认的促进国民营养均衡的有效途径。

2022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南根据我国居民最新营养和健康状况,综合考虑我国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传统,提出“多吃蔬菜、奶类、全谷、大豆”“把牛奶、豆制品当作膳食组成的必需品”等建议,提出了大豆及其制品的重要营养价值。2022年国家卫健委立项双蛋白食物临床营养干预指南和优质乳营养品质评价标准,落实《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开展双蛋白工程重点产品的转化推广”要求。

从近几年学界的研究看,“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的“双蛋白”组合也已得到了重视。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国家食物与营养监测评价中心主任王靖系统分析了“双蛋白”摄入的优势所在:“可以显著增加支链氨基酸释放,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加骨骼肌含量和力量,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造血和免疫重建等。因此,以豆奶为典型代表的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食品,对于国民营养健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在专家看来,蛋白质来源多样化,有助于通过互补保证身体获得所需的各种营养,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应该予以推广。

2

让学生有喝奶选择权



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重点关注了中小学生营养均衡的问题。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问题突出,尤其体现在蛋白质摄入上。膳食结构失衡,导致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的双重矛盾日益突出,相关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也在向低龄化发展。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且有逐渐攀升的趋势。

当前,学生对植物性食品认知不足,摄入贫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大豆推荐量为每日15-25g,但根据有关数据,我国3-5岁儿童平均每日摄入量仅为4.4g,6-11岁儿童摄入量为7.9g。大豆食品摄入贫乏,是学生营养摄入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反言之,大豆食品也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抓手。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儿童和青少年对植物蛋白的认知,同时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权。

据了解,我国实行“学生饮用奶计划”23年以来,已经惠及31个省(市)区、660个城市、7万多所学校的3000万名中小学生,成效斐然,学生营养摄入状况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是每个时代有其独有特点,当下学生群体更需要多种蛋白均衡补充。

现行“学生饮用奶计划”中只有牛奶及其延伸产品,缺少必要的植物蛋白类食品尤其是大豆食品的品类选择。行业内认为,“学生饮用奶计划”应与时俱进升级,针对性补足植物蛋白,达到营养摄入均衡的目的。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民革福建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源

目前,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民革福建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源代表,提交关于制定豆奶标准,推动豆奶加入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建议,建议各地政府把学生营养均衡摄入的改善情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落实和推进,建议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针对学生及家长群体积极开展关于大豆食品尤其是豆奶营养价值的宣教活动,倡导学校设立豆奶科普周,把豆奶列为学生餐食配饮,引导正确消费理念。

我国是最早食用豆制品和豆奶的国家。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就发明了豆腐。随后,豆浆也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有关于豆浆制作的详细记载。国人已经习惯了豆浆这一食品的存在。

大豆食品富含优质植物蛋白,且不含乳糖,不含胆固醇,同时热量很低。与动物蛋白相比,大豆中的植物蛋白有更多健康益处。豆奶等植物蛋白不仅含丰富的蛋白质,还能够提供维生素、黄酮类、卵磷脂、矿物质等人体所需要补充的营养元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豆奶产业长期处于传统手工作坊、家庭作坊式的发展模式,产业化发展受限,多年来豆奶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豆奶产业已从无统一标准、生产工艺简单的1.0时代,过渡到了包装进化、有添加剂、保质期长的2.0时代。

此外,过去几年我国豆奶产业实现了产业升级,在技术和口味上实现了大发展,完成了营养提升,进一步满足国民营养需求。

豆本豆等民族品牌的强势入局,通过产业化发展模式,直接推动国内豆奶产业直接进入了3.0时代。

豆本豆四大核心工艺

据了解,豆本豆凭借“石磨破壁、原浆提纯、分子乳化、无菌锁真”四大核心工艺,不仅实现了在无添加的情况下,让豆奶拥有了细腻、丝滑的口感,更是把每100ml豆本豆纯豆奶的蛋白含量做到了4.0克,这甚至高于市面上的一些高端牛奶产品,刷新了豆奶的营养新高度。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理论层面的认可到产业层面的助推,我国已经具备了普及饮用豆奶的条件,为国民营养均衡发展,首先在青少年群体里推动“动物蛋白+植物蛋白”饮食势在必行。

3

呼吁豆奶标准出台



大力发展豆奶产业,有利于国民营养均衡发展,尤其是青少年成长。


过近几年的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以及植物基概念的火爆,国内豆奶市场空间也逐步被打开,豆奶营养价值也逐渐被认可。


2011年我国豆奶零售市场规模为50.8亿元,随之逐年增长,截至2022年,豆奶零售市场规模增长至140.3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豆奶消费市场。在消费者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的背景下,豆奶成为新消费风口。然而,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鱼龙混杂,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这已成为阻碍豆奶产业发展的痛点。

为推动豆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业内呼吁完善豆奶行业标准。

牡丹江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春艳

牡丹江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春艳代表就“关于制定独立的豆奶标准”给予了建议。她表示,建立新时代豆奶标准,规范豆奶生产,进而带动产业升级,上游可拉动食用大豆种植助力乡村振兴,下游可针对性补足优质植物蛋白,达到营养均衡摄入的目的。

在高春艳看来,在我国的现行标准中,豆奶仍归于植物蛋白饮料标准范畴,首先会影响公众对于豆奶价值的判断,无形中拉低期待感和信任感;其次,豆奶、豆奶饮料、复合豆奶饮料等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导致消费者难以科学区分。

“制定独立的豆奶标准是当务之急。”高春艳建议,以蛋白质含量为关键指标,尽快启动新豆奶标准的制定流程,明确豆奶中蛋白质的最低含量,要求配料表清洁、干净,以期规范豆奶产业研发和生产水平被拉到较高且一致的起跑线,整体实现蜕变升级,确保居民在市面上接触到的都是高品质的豆奶产品,从事实层面匹配居民对新标准豆奶的认知和期待。

据了解,国内几大豆奶龙头品牌均已实现高标准生产模式建设,这成为完善豆奶标准的重要依据。

位于东北的大豆种植基地

比如,豆奶龙头品牌豆本豆不仅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豆奶产业的升级迭代,更是建立了完整、高标准的产业链条——生产原料源自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中国东北,相较普通大豆营养价值更高,同时建立专属大豆农场,种植过程严格管理,两年一季种植模式。在专属农场里,大豆不施用任何化学农药、化学肥料,让每一盒产品都有认证机构颁发的专属有机“身份证”,一盒一码,全程有机可追溯。

豆本豆的实践正是中国豆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

(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豆奶   蛋白   组合   膳食   大豆   中国   营养价值   食物   居民   营养   我国   植物蛋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