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能监测与管理,为森林装上“智慧之眼”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造建设智慧监测系统,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全面、准确地掌握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原因,为有效保护辖区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近日,在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工作人员穿梭在保护区的密林里,挑选合适的地点添加红外相机,用于监测、记录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活动模式和多样性。



目前,保护区已监测到黑叶猴、林麝、毛冠鹿、豹猫、猕猴等野生动物8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6种。监测有效影像5000余条,为今后科研数据统计与分析、科研成果转换与展示提供了宝贵的本底资料。




记者:道真融媒 刘威 韩建锋 陈庆军

编辑:王芮涵 实习:周雨欣 秦卓雅

责编:康茜

编审:许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贵州   自然保护区   叶猴   豹猫   本底   猕猴   自然保护   动植物   多样性   区内   物种   野生动物   保护区   辖区   森林   智慧   智能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