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热药:蝉蜕

蝉蜕是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脱下的壳,它收取以后晒干可以入药,它含有多种药用成分。蝉蜕始载于《名医别录》。《新修本草》:“《别录》云,主小儿痫,女人生子不出。灰服之,主久痢。”其后,唐代《药性论》谓可“主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今天来聊聊蝉蜕。

中医于蝉之应用,始用昆虫本身,即《神农本草经》蚱蝉。蝉蜕,《名医别录》附于蚱蝉条,称“壳名枯蝉,一名伏”。唐代《药性论》称为“蝉蜕”。《图经本草》因其为“蝉所蜕壳也”,故名蝉壳。另有金牛儿,蝉退,蝉衣,近时医家尚有不少用“虫退”之名者。

中医

中药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夏、秋二季采集,除去泥沙,晒干。本品气微,味淡。以体轻、色黄亮者为佳。生用。

本品性味甘,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的功效。

《本草新编》

蝉蜕,去目内翳膜、并侵睛胬肉。小儿痘疮,用之以护目,断不可少之药也。 或问蝉蜕护目,去目内翳膜,有之乎?曰:有。但宜知所以用之。蝉蜕护目者,护痘疮未出之目,非护痘疮已坏之目也。凡痘疮现头面甚多者,须护其目。先用蝉蜕入于发表之中,则双目断无出痘之理。若已见点于目中,又何能救之使消哉。

或问蝉蜕消翳于目中,宜乎目中之翳无不消之矣,而谓止能护目,使翳之不生,不能消已成之翳。是蝉蜕非消翳之品乎?日:蝉蜕消翳,古人盛称之,岂无所验而云然。古人谓消翳者,消凡目之翳,非消痘疮之翳也。凡目之翳,可少用之以成功,痘疮之翳,虽多用之亦无益也。

《本草备要》

轻,散风热。

蝉乃土木余气所化,饮风露而不食。其气清虚而味甘寒,故除风热;其体轻浮,故发痘疹其性善蜕,故退目翳,催生下胞;其蜕为壳,故治皮肤疮疡瘾疹(与薄荷等分,为末,酒调服)其声清响,故治中风失音;又昼鸣夜息,故止小儿夜啼。

蝉类甚多,惟大而色黑者入药,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晒干用(攻毒生用)。

蚱蝉:治小儿惊痫夜啼,杀疳去热,出胎下胞(时珍曰: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各从其类也)。

《本草求真》

蝉蜕专入肝,兼入皮肤。止一虫壳,味甘气寒,如何主治甚多?盖蝉本木余气所化,饮风露而不食。其言能治肝经风热者,因体气轻虚而味甘寒之意也;其言能治妇人生子不下,及退翳膜侵睛胬肉满者,因其性有善脱之意也;其言能治皮肤疮疥瘾疹者,以其所取在壳之意也;皮以治皮意,时珍日:治皮疮疡风热,当用蝉蜕。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各从其类也。其言能治中风不语者,以其蝉声清响之意也;声以通声。其言能治小儿夜啼者,以其昼鸣夜息之意也。古人立药治病,何在不有义存,惟在人细自审用耳!《得配本草》:咸、寒。入手太阴经。除风热,发痘疹,下胞胎,通乳汁,杀疳虫,治瘾疹。得朱砂,止小儿夜啼。配薄荷,治风热痒。调葱涎,涂破伤风;入羊肝,治痘后目翳。入寒药,直达肺经,解热止渴。

现代药理

中药蝉蜕主要含甲壳质,壳聚糖,蛋白质,组胺,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

中药蝉蜕有解热作用,其中蝉蜕头足较身部的解热作用强。蝉蜕具有抗惊厥作用,其酒剂能使实验性破伤风家兔的平均存活期延长,可减轻家兔已形成的破伤风惊厥,蝉蜕能对抗士的宁、可卡因等中枢兴奋药引起的小鼠惊厥死亡,抗惊厥作用蝉蜕身较头足强。本品具有镇静作用,能显著减少正常小鼠的自发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对抗咖啡因的兴奋作用。

薄荷、牛蒡子与蝉蜕

薄荷、牛蒡子与蝉蜕三药皆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证。但薄荷辛凉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薄荷首选。且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牛夢子尤为适宜。同时,牛旁子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蝉蜕甘寒质轻,既能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透疹、止痒,又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騎,凉肝息风止痉。


版本:v1.1

时间:20230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蝉蜕   痘疮   本草   外感   牛蒡   破伤风   薄荷   小儿   皮肤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