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相山区:锦鲤养殖 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人民网】

锦鲤。人民网 王晓飞摄

人民网合肥3月15日电(王晓飞、吕欢欢、实习生张静雨)提起“锦鲤”,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吉祥、幸福、好运等寓意,它承载了人们对于工作、学习、生活的美好希望和祝愿。在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郭王村,有一座锦鲤文化产业园,以现代化的智慧水产养殖为依托,以锦鲤的传统文化寓意为骨架,意在打造一个集农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乡村文旅新形态,让小小锦鲤“游出”产业园,激活乡村振兴这池“春水”。

走进锦鲤文化产业园,只见春花争艳、流水潺潺,大片的露营草地、徽派建筑群民宿和假山瀑布等人造景观相得益彰。6000平米的高标准现代化智慧循环水养殖温室内,100座鱼池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鱼池内,各色锦鲤正在悠闲地觅食、嬉戏。

锦鲤文化产业园一隅。人民网 王晓飞摄

产业园负责人刘万春介绍,项目占地64亩,总投资约5000万元,一期投资约2600万元,目前园内有近70个锦鲤品种,成鱼一万多条。“价格最贵的一条锦鲤大概在五十万元左右,一般的在两三百元一条。”刘万春指着其中一池锦鲤介绍,“这种锦鲤大概一万多元一条,它的特点就是可以跟人互动。”说罢,他把手伸到水面,几秒钟后,只见涟漪泛起,黄色的锦鲤成群游过来,张开嘴巴便开始往人手上蹭,像极了猫狗等宠物跟主人亲昵。

刘万春与锦鲤互动。人民网 王晓飞摄

“最高等级的锦鲤是卖给北上广深的企业客户以及一些锦鲤爱好者,中等偏上的出口到韩国、东南亚等地。”刘万春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预计产业园于今年“五一”正式运营之后,年繁育锦鲤鱼苗可达数十万尾,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

刘万春介绍,未来会以锦鲤养殖为依托,借力周边以种植菊花、白芍、油葵等为主的“芳香小镇”的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露营、亲子游、研学、餐饮等,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附近群众增产增收。

几条锦鲤在悠闲地觅食。人民网 王晓飞摄

郭王村党总支书记徐敬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目前,当地已有三十余位闲散劳动力到产业园务工,人均月增收三千元以上。“企业下一步免费为养殖户提供鱼苗、饲料、病害防治和技术培训以及成鱼回收、销售,预计能够带动我们当地近百名农户从事锦鲤养殖,每条鱼平均赢利两三百元,农户每年预计可增收2万余元。”

(责编:吴西露、张磊)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锦鲤   淮北   百元   鱼苗   人民网   鱼池   安徽   农户   寓意   路径   产业园   乡村   山区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