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将建2个中心城市,带动苏南苏北均衡发展,引领长三角


江苏是长三角的成员之一。长三角的中心无疑是上海,而江苏省的中心则是南京。因此,沪宁线是江苏发展的主轴和经济集群。

因此,苏州和无锡是全国最好的城市。

但是,全省仍然有平衡发展的要求。这是为了不断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对内实现整个江苏省的均衡发展,对外实现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江苏的均衡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江苏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促进苏南苏北两个区域的发展,江苏理所当然地划定了两个中心城市。一个是南京,一个是徐州。

1、南京:江苏省省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领苏南融入上海,与安徽接轨。自从长三角扩展到安徽后,南京的地位更加凸显。

包括南通在内的苏州地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结构,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与上海、南京高度融合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的核心区域。长三角经济集聚区。

但包括安徽之后,因为安徽的整体发展水平比长三角其他地区差。

除了皖东苏南龙头城市外,镇江、扬州等南京周边城市也有经济提升空间,南京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除了是国家的中心,夺取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促进南京都市圈的联动发展,从而促进苏南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2、徐州:江苏省副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苏北带动城市。江苏有强市如云,中心城市的定义不是经济理论。

比如苏州,GDP超过2万亿元,是不是中心城市都无关紧要。

徐州所在的苏北综合实力远非苏南可比。

徐州位于四省交界处,是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苏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徐州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后,可与南京合作,形成宁-淮安-宿迁-徐州发展纵轴,以宁沪为主轴,是江苏省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发展腰带。

这样一来,苏南与苏北的结合将更加紧密,苏北也将享受到苏南的发展红利,缩小与苏南城市的差距。

以此实现江苏两区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江苏对外辐射力,更加积极地与安徽融合发展,最终带动长江大开发,共建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


特大城市是我国“五类七”城市体系的中层。大城市分为一类和二类,一类大城市的城镇人口在300万以上,目前我国只有部分省份和经济强市可以建设。

二类特大城市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城镇人口仅需超过100万人。尽管如此,日本能够建设二级特大城市的地级市屈指可数。

广东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省份,GDP连续3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广东省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正吸引大量中西部人口涌入。

而且由于我国已经将人口规模由户籍人口转变为常住人口,所以广东的城市普遍较大。

深圳、广州已经成为特大城市,东莞、佛山也升级为特大城市。这些是我国排名靠前的城市。

I 类特大城市,广东目前为空白。但是,二类特大城市的数量非常多,达到了6个,领先于所有州。

这六个二类大都市是:

中山市人口274.28万人,属于二类特大城市。

2 惠州市人口266.89万人,二类城市;

3.汕头,城市人口253.08万人,属于二类特大城市。

4.珠海,城市人口189.8万,属于二类城市;

5.江门市常住人口167.32万人,属于二类特大城市。

6、湛江市区人口123.16万人,进入二类特大城市行列。

广东的6个二类城市也各有特色。也就是说,它在二类特大城市中排名较高。

我国有60到70个县级市,其中大部分刚刚过百万。大多数城市人口超过200万的省市都位于滨海边疆区。

在许多中西部副中心城市,城市人口通常在 150 万左右。

因此,一个县级市建设二类大都市不易,推广一类大都市更难。

即使在现在的广东一类大都市,0,但是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另外,广州很多城市基数小。未来有3个二类都会升格为一类都会。有中山,惠州和汕头。

为什么是这三个城市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距离300万的城市人口门槛只有不到50万。这是相对容易实现的。

我们先来看中山。中山的经济在广东省不算很亮眼,也是珠三角的城市,但中山这几年走下坡路,被珠江东岸的很多城市赶超。

然而,中山的城市人口超过270万,位居二线特大城市之首。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按照中山的人口增长速度,中山将在2-3年内升级为一类大都市。

再来说说徽州。惠州可以说是珠三角的后起之秀,虽然GDP已经不及东莞,但与东莞的差距也不小。

惠州的城市人口只比中山少一点。再加上惠州的人口比中山多很多,所以惠州的崛起可能比中山快。

汕头也是一座意想不到的城市。虽然同样是沿海城市,但汕头的GDP其实并不高,不到3000亿。

然而,这并不妨碍汕头人的富裕和高度城市化,城市人口超过250万。不过,汕头虽然规模较大,但人口吸引力不强,人口流入速度较慢,推介时间远长于中山和惠州。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副局长李小丽来说,过去两周一定是“最糟糕的时期”。

出席一场瘟疫记者会,被网友晒出身穿奢侈品,其收入来源被质疑不合理。

但是这个问题还没有结束。

李少礼处理得很谨慎,但没有得到正面回应。面对网络上激烈的舆论,她并没有谴责那些恶毒诽谤或冤枉她的人。

不过网友们似乎并不接受,怀疑的方向也变了。

李少丽事件发生两天后,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公开表示将对此事进行调查。半个多月过去了,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

稍微了解一下纪检过程就知道,如果没有发现,就说明李少丽没有问题。

前段时间,网上还发生了李小丽上街参与疫情防控的消息。这说明李小丽的工作没有受到影响。

更有人气急败坏,把矛头对准她的家人,深入她的丈夫、兄弟和父亲,得出“家庭不易”的结论。

为了3万元的耳环,网友们已经死磕了半个多月,达到了全网曝光的地步。

其实,李少丽的案子本身很简单,网友们质疑她通过固定收入购买奢侈品是否涉嫌违纪违法,这本身就是一个合理的方向。

但是想想看。李少丽是科级干部,丈夫是科科员。如果不是家里有负担,这点收入买几件奢侈品也不是什么大事。

很多人身边都是比李少丽地位和收入都高的人,开着四五百万的车。

在质疑她的收入微薄,质疑她的职业道路,实际上,仔细阅读她的履历后,她发现,李少丽的一生其实是老百姓奋斗的历史底。

但是现在大家关注的都是李绍丽的奢侈品。再加上这几年因为传染病的影响而失去收入的还有很多,自然也有很多人对她表示不满。

正如大家所说,李少丽的家境变了,怎么她和她哥本来就是普通工人,这不是和大家的攻击方向不符吗?

其实,李绍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纺织工人走到今天的副局长,与她不断学习,提高学历有直接关系。

试问大多数人,有多少人一生能说提高一两次学历呢?李少礼做到了,提拔了三次。

第一次:李绍丽在纺织厂就开始学习草药

李少礼刚进一家纺织厂,才18岁。这说明她最初的学历不是很高。

在纺织厂工作的第二年,李绍利在呼和浩特参加了一个中医学徒班。要知道,李少丽的文化底子不高,纺织女工的工作也很不容易,需要经常更换。

李少丽也进入了中医这个她完全不懂的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她还能坚持五年,有多少人能做到?能做到。第二次:李少礼学习中医,学术能力大为提高。

学习中医后,李少礼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一名纺织工人变成了一名医生。但是,医师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李少礼有上过中医见习班的经验,第二次选择了中医专家来提高学历。对于李少丽来说,这已经是她学历上的第二大进步了。

那时候大学生还很少,李少礼完成这样的蜕变实属不易。

李少丽第三次跨科获法学学士学位

加入卫生局后,李少丽继续深造,考入中央电讯大学法律专业。就这样,李素丽的学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这之后,李少礼的晋升之路大大加快,从科级到正科级再到副科级用了10年左右。

看完李少礼的简历,我真的很自豪。

如果我是李少礼,面对别人的质疑,我只会说:我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资质的时候,这些质疑是你干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苏南   苏北   江苏   惠州   汕头   徐州   中山   南京   人口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