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志愿军最高军官,遣返后被双开军党籍,病逝后一秘密令人泪目

1953年,中美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议,但战争所遗留的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而其中一个问题便是双方的俘虏交换。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次的战争无疑是胜利的,即便是不可一世的美国也要在我军面前低下高傲的头颅,但战争中被迫“俘虏”的士兵,却受尽了折磨。

吴成德便是俘虏的一员,还是我军职位最高的被俘长官,吴成德回到故乡时,他的被俘经历却给他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就连军籍、党籍也被开除了,直到多年以后,他将自己的秘密公布,人们才恍然大悟,纷纷流着泪水,为他送行......

那么,吴成德究竟为何被俘,而他的秘密又是什么?

奔赴战场

1950年,美国悍然出兵朝鲜,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领土安全,为了帮助朝鲜人民击败侵略者,也是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大批士兵主动要求奔赴朝鲜作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战士们高歌,汇成一条长长的队伍向着朝鲜出发,志愿军60军180师的政治部主任吴成德也在其中。

他是第一批入朝的人员,当得知美国入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了我国境内后,吴成德便义愤填膺,当即向上级申请第一批作战,而上级也深知吴成德的能力,同意了他的请求。

进入朝鲜战场后,吴成德才发现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由于当时的朝鲜正值百年寒潮,朝鲜的天气极端的寒冷,而我方的物资供应不足,使得许多战士都穿着单薄的衣衫,咬着牙、打着颤,在风雪之中艰难的前行。

还有的战士在夜间稍一闭眼,就永远睁不开了......

吴成德看在眼里,痛在心中,这些战士都是忠诚的卫士,人民的子弟兵,抗日战争中他们没有倒下,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他们一路高歌,可是,他们却倒在了异国他乡,这让他怎能不心痛?

这只是志愿军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吴成德想尽了办法使战士们能够温暖一些,好不容易解决了一些问题,又一个问题接踵而至。

食物怎么办?

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作战,然而,这个简单的要求对于志愿军来说却难如登天,彼时的中国刚刚结束百年的战乱,还没来得及休养生息,便赴朝作战,对于物资的供应十分艰难,这使得志愿军们往往要自己想办法。

在接连的作战中,志愿军又哪有太多的时间去寻找食物,这使得许多将士们忍着饥寒与敌军作战,将士们凭着高昂的斗志与敌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他们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丧失斗志,相反,他们将困难化为斗志,一个士兵笑着对吴成德说道:“吴政委,杀一个美国鬼子,我心里比吃一顿饱饭还要高兴。”

看着战士苦中作乐,吴成德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道:“你们放心,食物会有的,没有食物我们就去抢美国佬的,这些美国佬从不缺吃的。

吴成德这话说的大家都笑了起来。

180师在吴成德的率领下屡次击退联合国军的进攻,由于180师的士兵打起仗来都不要命,这使得美国部队对他们十分畏惧,而志愿军高层也对他们赞赏有加。

1951年5月21日,吴成德接到命令要他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吴成德没有耽搁,立即率军向汉江方向行驶。

然而,敌军早已在此布了下“天罗地网”,180师的前方和后方都突然窜出两支军队,对他们进行夹击,这突如其来的战斗,使得180师损失惨重,好在将士们迅速组织起来进行反击,吴成德面色平静,他指挥着士兵们突袭,但耳边隆隆的炮火声时刻的提醒着,敌军大部队就在赶来的路上,如果不能尽快突围,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危急时刻,吴成德召开了会议。

“你们说,怎么办?”吴成德用严肃的目光扫视着众人,与会人员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其中一人说道:“敌军的大部队就要来了,依我看,分散突围吧!

吴成德听到这话,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缓缓的点了头:“那就这样吧。”

吴成德心中明白,分散突围势必会让大量士兵牺牲,但这是当前局势下唯一的方法了,一味的苦战,只会迎来全军覆没。

士兵们按照指示分成了一组又一组,他们目光坚定,没有畏惧。

在突围之前,吴成德骑着一匹马,带着几个警卫巡视了阵地,当他路过一个山口的时候,突然听到几声悲鸣,吴成德循着声音来源走去,只见数百个伤员互相依偎着,看到吴成德来了,这些伤员都露出了笑容。

“吴政委,你说,我们能活下去吗?”其中一个伤员轻声询问,那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小伙子,他的右腿挂了彩,行动十分不便,只得与战友互相搀扶。

其他的伤员也用希冀的目光看着吴成德,吴成德压抑着心中的悲伤,他忍住了泪水,说道:“你们放心,我们一定能突围成功的,我吴成德向你们保证,只要我活着,就不会放弃你们。”



就在吴成德巡视的这段时间,师部已经按照他的命令进行了转移,如果吴成德追赶上去,还能与大部队汇合,突围的机率也会大一些,但吴成德选择了与这些伤兵在一起,某种意义上,这是他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话使得士兵们感动不已。

为了彰显自己的决心,吴成德翻身下马,他从腰间拔起枪,对准坐骑,就是一发子弹。

吴成德此举是断送了自己的后路,他却毫不在意的说道:“我是你们的政委,到了危急关头,该我冲锋上阵了。

霎时间,低低的抽泣声此起彼伏,而悲伤的气氛也弥漫在周围。

身陷敌营志不改

为了增强伤员们的战斗力,让他们尽可能的突围,吴成德将他们分为数组,每一组都有数十人,还指定了领头人,而吴成德则负责全权指挥。

正在投射炮火的美军惊讶的发现,战场上,一些士兵搀扶着向着美军防守部队进行了攻击,这些士兵带着必死的决心,给美军带来了不少麻烦。

即便双方是对手,美军也对这些士兵生起了敬意。

“志愿军是我见过意志力最顽强的军队,他们可以战至到最后一人......”多年以后,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美国老兵回忆道。

这次的突围志愿军损失惨重,全师上下1万余名将士,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员突出重围,其余的或俘或伤。

而吴成德带着伤兵,没有突围成功,无奈之下,他只得带起了几个伤兵与敌军进行周旋,身为老革命,吴成德深谙“游击战”的要点,他们在山中边打边躲,竟然在山中坚持了十四个月。

这十四个月,不断有人牺牲,到最后,只有吴成德和另外的两个士兵还活着,但他们也走到了末路,美军派出大部队一寸寸的搜山,而吴成德也因此被俘。

美军抓到吴成德的时候,他如同一个野人,身上披着残破不堪的衣服,背上充满了伤痕,美军将吴成德等人关押到釜山的战俘营。

在战俘营中,美军起初不知道吴成德的真实身份,可是,有一个被俘人员叛变了,他指认了吴成德。

这让美军大喜过望,吴成德的身份可不简单,若能将他劝降,对于美国的宣传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他们将吴成德安排到一个狭窄的房间,先是派专家循循善诱:“只要你肯投降,我保证你一生的荣华富贵,何必在这苦撑?

吴成德冷笑不语,他绝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

一连几次的劝降都不成功,这激怒了美军,他们放弃了“劝降”转而用强硬的手段逼迫吴成德。

在冬天,他们用一大盆冷水浇灌到吴成德的身上,在他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故意隔三差五的叫醒,不仅如此,他们还时不时的强迫他一些非常劳累的工作,对他拳打脚踢,无所不用其极。

面对这种屈辱,吴成德却从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决心,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而曙光也终于到来了。

1953年7月27日,中美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议,但战争的问题没有就此结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双方就战俘交换问题进行沟通,达成了共识。


吴成德是最后遣返的那一批俘虏,一天,他被叫到一间屋子,士兵们假惺惺的说道:“你该回家了,应该好好整理一番仪容。”

吴成德并不作声,冷冷的看着他们。

士兵们又端来一个大木桶,里面盛满了水,示意吴成德清洗一番身体,以免在交换俘虏的时候,让别人看到他们的“虐待”。

眼见吴成德不为所动,几个士兵又强行押住吴成德的两个臂膀,其中一个还用蹩脚的汉语说道:“这是对你的好意,你不要不识抬举。”

好意?

吴成德冷笑一声,他突然暴起,挣脱了士兵们的束缚,抬腿就是一脚,“砰”的一声踢翻了大木桶,水声哗哗不停,几个士兵的脸色十分难看。

“你们以为,这样做,就能掩盖你们违反‘日内瓦公约’的事实吗?”吴成德冷声道:“你们放心,出去以后,我一定会好好揭露你们的罪行,让世界人民看看,你们口中的‘人权’,和你们实际的行为......”

这让士兵们对他又惊又怒。

一生正气

1954年6月,吴成德踏上了归国的旅程,当双方交换俘虏的时候,吴成德的老战友们泣不成声,这个精壮的汉子,如今被折磨的瘦弱无比,走起路来都有些颤颤巍巍,他们不敢想象吴成德究竟遭遇过什么,他被立即送到了医院检查,组织上嘱咐他好好休养。

吴成德原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可谁知,他被俘的经历给他带来了诸多的麻烦。

吴成德先是被安排到一处“归管所”,里面全是归来的战俘,作为我军被俘虏的最高军官,他受到了特殊的待遇,几个人详细的向他询问自身的经历,吴成德如实告知,尽管如此,却没有打消他们的疑虑。

当时的我国积贫积弱,为了生存,对士兵的要求非常严格,人们普遍对“战俘”有着刻板印象,认为“战俘”和“投降”只有一念之差,只有战死沙场才算的上英雄,这是时代的因素,却也造就了诸多悲剧。

而180师在突围中损失惨重,导致很大一部分的士兵被俘,上级认为,吴成德担有重大责任,

这个结论对于吴成德来说并不公平,当时的180师已经弹尽粮绝,只能冒险突围,别无他法,然而,上级却不这么认为,经过一轮轮的审查,决定开除吴成德的“党籍、军籍”,下放到辽宁省的一个农场担任副场长的职位。

这让吴成德几乎不敢相信,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对于组织安排他到农场吴成德并无意见,但他不能理解的是,自己的党籍、军籍竟然被开除了,这无异于否定了他的荣誉。

尽管如此,吴成德还是来到了农场工作,他的妻子得知丈夫被调任到农场,主动提出跟随。

在农场的这段日子,吴成德没有忘记“伸冤”,他联系了一大批被俘士兵,希望组织上能给他们一个结果。

直到1980年,中央重新审查俘虏问题,吴成德的冤屈才得以“平反”,中央以军级干部的待遇照顾吴成德,多年来的冤屈得到洗刷,这让吴成德流下了泪水。

他带着妻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西运城,在那里渡过了自己的晚年。

1996年3月,吴成德去世,他的子女为他整理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厚厚的箱子,当他们打开箱子后,眼眶顿时红了。

箱子里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一些捐赠证明,原来,吴成德一直积攒着自己微薄的工资,在他平反之后,更是每年都会拿出一大部分对社会进行捐助,经过这么多年的捐赠,已有了满满一箱的票据,这个可敬的老人,在他的壮年用生命捍卫祖国的领土,到了晚年,又用余生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力,让人动容。

吴成德老人已走了多年,但他的精神还在激励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党籍   志愿军   军籍   朝鲜   战俘   伤员   作战   敌军   美国   俘虏   军官   农场   美军   士兵   部队   说道   秘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