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最需要什么?良好的常识感是健壮精神的表征

由于以写作为业,在很多朋友眼中我是个读书人,所以纷纷询问:推荐些书吧,读啥好啊?有的拿着几百元一本的大部头问:值得买吗?还有的说孩子7-8岁,打算培养他当艺术家,《西方美术史》《艺术哲学史》现在读咋样啊?

事实上,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大量阅读。很多人整套购买的鸿篇巨制纯属花冤枉钱。大家翻翻自家书柜,会发现很多书籍至多仅前20%页面有翻阅过的痕迹,后面80%仍书香扑鼻、崭新如初,根本没被翻开过,就长眠于书架了。

大家会发现,很多巨著最大的功效是催眠,比助眠类药物还好用。其原因是:人脑思维形成需要反馈与验证机制,阅读与灌输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印证,以生物电信号反复刺激那片记忆脑区,最终那些阅读信息才能成为自己大脑里生动、有机、长期的记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学以致用”。

如果仅仅死记硬背,在长期生活与生产中几乎用不到那些知识和信息,得不到应用验证与反复刺激,过段时间后,大脑将其遗忘很正常。而再遇到这类难以通过实践刺激大脑兴奋的“大部头”、纯理论书面知识时,大脑会产生厌倦与排斥反应,必然哈欠连天、困意萌生。

比读巨著更重要的是:常识。即社会对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识。譬如水在100℃会沸腾,是知识。在海拔6000米高度,水的沸点仅为80℃,是很偏门的(物理)冷知识,大多数人一辈子也用不上。而知道开水会烫伤人、有危险,是常识,所有人都用得着。

常识从生活中来,只要诚实对待自己内心,就会逐渐积累起来。常识能帮助我们辨识某些饱读诗书者所言确有道理还是在信口雌黄。毕竟,这世间的利益纠葛太多、太过于纷繁复杂。哈佛大学校长Catharine Drew Gilpin Faust说:教育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能辨识有人在胡说八道。健全的常识与良好的常识感,往往是一个人拥有正常人格的前提,是精神健壮的表征。

辨识谎言与诱惑最根本的手段是常识,而未必是多么高深玄妙的知识。譬如前些时,巧舌如簧的地产中介,千方百计设法将那片早已滞销、周边十几公里人迹罕至、缺少配套设施的北方“海景房”推销给我,没上当靠的是基本生活常识,而非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但就有满脑子复杂玄妙公式的大学教授,一口气买了几套,毕生积蓄被套在里面。可见,复杂深奥的知识适合某一特定学术问题,而缺乏常识却难以应对纷繁复杂的真实而具体的生活。

现实世界,牛顿、爱因斯坦总是少数,而绝大多数人读书是为获取常识、掌握生活技能、找到工作。当大多数人具备常识后,生活就不会太差,社会也会比较正常。而当社会普遍缺乏常识,各种胡说八道大行其道,生活也会很难受。

常识之上,是通识,即不分学科的、全方面的教育,在过去属于精英和贵族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这种宽广的知识教育体制,能够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与社会、体验文明与文化、掌握科学与技术、洞悉历史与未来,从而逐步打造一整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形成自我决策能力。

在古代,通识是“贵族教育、精英体制、劳心者治人”。在现代社会,不再崇尚这些“人上人”观念,我们追求个人权利与尊严平等。不过,通识仍是管理层、创业者所必需的能力。

譬如乔布斯、马斯克这类创业者,在任何一个专业技术方面都不是最优秀的,但却能在许多跨领域达到专业水准,而且能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就是有着极佳的通识。学习达到这一层级,就跨越了“学以致用”,而达到了“学以致知”的高度,这时的成就已不仅是赚钱和个人成功,其意义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按乔布斯的话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我们普通人,为人父母,第一步是培养自家孩子拥有常识,做一个人格正常、行为合理、有能力的人。再进一步,是在此基础之上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具备通识才能基础?譬如:孩子如能够自发地将几个不同领域的常识,原生性地、主动地、经常地联结起来进行思考,并得出较独特见解,那么这样的孩子就可能在通识方面有较好前景。

如果自家孩子不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自发学习、主动思考的天赋,那就不要强人所难、赶着鸭子上架,好好让他具备常识、掌握知识、练就技能吧。不要凭父母主观臆断的愿望,拔苗助长强迫孩子去攻读哲学史、艺术史、天体物理、生物工程……用砖头那么厚的巨著去湮灭孩子的求知欲望和阅读兴趣。

(作者系历史学者)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吴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古希腊   爱因斯坦   常识   孩子   大部头   哲学史   学以致用   表征   巨著   玄妙   纷繁   健壮   胡说   创业者   大脑   精神   社会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