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看完显微镜下的大明,才知大明毁在这三类人手里

『此文为尺度观影对《显微镜下的大明》电视剧人物、剧情的解读,每一期涉及不同的人物与剧情,如果喜欢的话,请右上角点关注』

《显微镜下的大明》主要以小人物大历史的角度拍摄,主角帅家默极其擅长算数,在其丈量土地时发现,自己算出的数字与田契对不上,接下来在他解开疑惑、探索谜团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掩藏在仁华县一百年之久的土地问题。

并由此掀起了一场“人丁丝绢案”的案件,这一案件在被掩藏了一百年后,终于又重见天日了,但是对于该案件的彻查重启,不管是哪一阶层都持反对意见,上到官员吏卒、下到乡绅百姓都不赞同重查帅家默提出的人丁丝绢案。

站在帅家莫的角度而言,他发现的这个问题,于国于民而言都是有利而无害的,但为什么上到上到官员吏卒、下到乡绅百姓都会极为反对呢?

这种情况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都绕不开两个字:“利益”对于某些官员来说,均摊人丁丝绢税不仅会损害百姓的利益,还会损失自己的利益。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像范渊那样,纯属为了一己私欲,而不择手段的杀害那些窥视真相的人(帅家默之父)。就几个县令来说,方懋珍作为仁华知县本当是受害者,应该向上级为百姓申冤的,可是他却被百姓赠予外号:“方石像”,而之所以有这个称号的出现,是因为他真在处理一些政事民生上就像石般一动不动。

他为了避免麻烦不想重新彻查这个案子,反而联合其他几个县令一起提出反对,而邓知县和任主簿是为百姓办事,如果“人丁丝绢税”由八个县平摊的话那每个县的税赋自然会加重,毛知县虽说是为自己县考虑,但是他却与一些乡绅混混同流合污、攀炎附势,这些县令无疑是为了自己县的利益考虑而不想均摊人丁丝绢税。

对于仁华百姓来说,可以减少所要缴纳的税收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对于其他县的百姓来说,无缘无故多出的税负,自然让他们不满意。再者,虽然人丁丝绢案彻查是有利于百姓的,但是在那个时代的布衣百姓很难受到教育,他们自然也不会懂这人丁丝绢税其中的道理。

如这件案子当真可以彻查的话,很多乡绅氏族就不会通过隐田的手法赚取利益,也不会造成阶级差距悬殊的局面,不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而为了避免这话现状的出现,以范渊为首的乡绅氏族则与地痞鹿飞龙联合煽动民意。

他将错误的概念传输给百姓,以至于百姓发生暴乱,前去金安府闹事,清丈土地本是有利于民生的,但是被鹿飞龙这么一搅和,这件事在百姓口中变得十分无理与苛政。

最后就是以范老、鹿飞龙为代表的乡绅土豪,范老属于退休的官员,他们反对这桩案子自然是因为他们就是朝廷的蛀虫,造成这种局面他们“功不可没”,这类人通过各种手段,或是强取豪夺,或是坑蒙拐骗来得到更多的土地和利益。


“人丁丝绢案”如果重启调查,那他们都将因违法行为而被抓押,这不仅会损害他们的利益而且他们所做的见不得光的事也会一一暴露。他们肯定不会想要帅家默将此事捅出来,所以一直在极力阻止,甚至想要杀人灭口。

剧中的范渊与鹿飞龙,属于乡绅富豪阶层,之所以会有这种阶层存在,是由于上任官员不了解地方情况,百姓也有些不服管教,所以需要一个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中间人来传达上层的意思,辅助上级来做好基层百姓的思想建设;从而在明朝万历年间开始,政府会通过设置乡绅来治理基层百姓。


这是明朝的乡绅体制,明朝这样的人物很多,像汪尚宁就是由退休官员,被安排到地方做乡绅,而乡绅这个职位在明朝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十分有影响力,所以真正管理基层百姓的人,是看似没实权但是说话很管用的乡绅。


在万历年间“苛政猛于虎”的环境下,受益最大的一类人就是以汪尚宁为代表的乡绅。乡绅在当地有一定的话语权,这就不得不使当地官员对他们抱有一些敬畏,例如剧中的范渊就是倚靠自己的身份与官员勾结,不仅官宦勾结,而且官官相护。

以范渊为首的一群人结成了巨大的关系网,他们在利益上成为一体共进退,这就形成了万历年间的腐败局面,百姓的利益受到了严重侵害,所以明朝时期的阶层受入悬殊问题也不是没有原因,反而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这种腐败局面的日积月累下明朝早就已经不堪一击了。

另外,剧中的黄凝道、刘景和李巡抚看似都是正派人物,看似都是为了所谓的正义,实则不然。明朝时期,由于地方恶势力逐渐兴起导致很多土地被地主占有,土地私有化严重,地主乡绅通过各种手段来逃避国家征收的赋税。

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改正这个时期的不良社会风气推行了改革,而黄凝道、刘景等人是想抓住这个节骨眼好好表现一番。

黄凝道本来是隶属中央的官员,但如今却被分配到金安府做知府,他知道只有自己做出一番成绩才能回到中央去做他的京官,他认为京城离中枢近,所以即使在金安的官位比在京城的要高黄凝道也想要回去。

他想假借帅家默之手,让自己立功然后可以被任命到中央当职,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首先他不顾人民百姓的安危,也全然不顾他人的利益,一味无条件积极的支持帅家默重查“人丁丝绢案”。

重查这个案件是对他看似没有好处,看似他才是那个清廉正直的官员,实际上他是个处世圆滑的老油条,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在剧中与刘景说道只是利用这枚棋子引出外面的大龙,要是出事便弃子,这里的弃子自然指的是帅家默与丰宝玉,如果事情没有成功助他回去中枢京城那他便将事情的所有罪过推与帅家默,立马将自己撇的一干二净。

而刘景也是贪功冒进,他想要快速立功表现自己,于是用错了方法使得毛知县派人将架阁库一把火烧掉了,刘景目的与黄凝道是一样的,只不过刘景的目标更大更高。

案子发生期间,首辅张居正正在实行改革,他试图通过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改革进行整顿明朝如今腐败的局面进行改革势必会解决土地兼并的情况。因为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收入,甚至引发财政危机,刘景很清楚这一点,他的目的不是像黄凝道那样回去做个京官,他有更长远的目标:“那就是为张居正的改革开先例。”

所以他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关注这个案件,因为他觉得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而且还很容易得罪人,但是,当他看到黄凝道所附的邸报时,才动心想要审此案子。


他并不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那样有多么正直无私,他接手这个案子,无非是想要在这个节骨点上丈量土地,剔除蛀虫,树立先例、树立典型,从而为自己的仕途铺好罗马大路。

张居正当时刚开始将这一改革政策推向全国,改革初期都很困难,实行一条鞭法需要清丈全国的土地,刘景只要解决了这个案子,无疑就为张居正解决了一大隐患,能够帮助张居正进一步推动改革。

其次就是在剧中最后才出现的李巡抚,前面所讲述的黄凝道和刘景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当然李巡抚也不例外,刘景刘巡按在与范老对峙过程中,因贪功冒进接二连三地输给范老,最后不得已只能打道回府。

刚巧在路上碰上了李巡抚,刘景就将此事告诉了李巡抚,送上门的便宜李巡抚怎么可能放弃,于是一路赶到了刑场救下了帅家默和丰宝玉。李巡抚同样也是奔着张居正改革去的,并不是纯粹的正义。

电视剧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与“人丁丝绢案”直接相关联的八大县令,其中是以毛知县、邓知县、方知县为代表的,还有通判小吏宋仁。

这几人刚开始或许算是统一战线的,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方知县称自己主张老子的“无为而治”,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为了避免“人丁丝绢案”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忽略了仁华县百姓的利益。

对政治上的事情不闻不问,虽然这不是这不是正确的做法,但他也不曾与那些乡绅混混同流合污,方懋珍只想清闲地当个知县直到退休不惹麻烦。

但是方懋珍在为民发声之后,被百姓尊为青天大老爷,在方懋珍体验到了被百姓拥戴的甜头后,他也知道那些人做的事情不对,所以他一开始并没有参与到其中与他们同流合污、狼狈为奸,在百姓为他起名方青天之后,他开始为百姓说话。

宁可得罪自己的上级也不想在百姓面前丢面子,他还因此不惜与邻县闹起了矛盾,毁了八县共进退条约,或许主张“无为而治”的他这时候已经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再说同阳县的邓知县,邓知县在能力上自然是在八县数一数二的,他在帅家默遇难时还拉了帅家默一把,这才让帅家默免于奸人之手,原因就是他很少看到像帅家默这样怀揣赤子之心的算学天才。

每每当他看到帅家默,他仿佛总能看到那个当年怀着赤诚之心的自己,曾经自己也像帅家默这般热爱算学,又试图匡济天下、拯救百姓,可直到自己踏入官场,成为一方知县才深知以自己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改变当下的任何状况。

他想要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就要依附与那些乡绅,可是依附那些乡绅又只能纵容他们欺压百姓,尽管邓知县不想与那些乡绅往来,但是事实逼得他如此,如果他同意了“人丁丝绢税”八县均摊。

那平白无故多出的这笔赋税,他没办法向同阳县百姓交代,金安八县签订的共进退盟约更是让他骑虎难下,如果违反这项规则,那其他县联合起来针对同阳县时该如何?

况且他自己才上任两年,在同阳县没有心腹,根基不稳,自己的问题都还未能解决,更别说摊上这回事了,所以他最后在暗地里帮了帅家默,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知音,也是为了当年的自己。

毛知县虽是一介武夫,却也有有着为人父母官的心思,不过武夫出身的他行事十分急躁,这一点从堂审时他一直打断帅家默就能够体现出来,他不想多交这一份赋税除了为了帮揽溪县的百姓争取利益。

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自身,他在剧中称自己是畸零户,家中为了供自己读书母亲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所以他不能倒,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只能选择跟着范老,而与恶势力狼狈为奸是他自始至终的选择,毛知县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出卖人格,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他孝顺,但是方法却用错了,他渴望自己变得有钱,于是踏上了不归途。

宋仁与毛知县一样,都是一名利己主义,但是宋仁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是坏的,他初期的善都是伪装出来的,宋仁在这些乡绅贪官获取利益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二十年前,他就与范老等人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他之所以一直想要置帅家默于死地,是想要斩草除根,毕竟当初是他杀了帅敦诚,留着帅家默只会是祸害,宋仁是一个坏的很透彻的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正面或反面的人物,都是有着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追求的点,所有人都在围绕着“利益”一词打转,即使他们的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但目的大致都是一样的。

而只有帅家默一人只是想要改正这个错误,或许是因为他是个单纯的算呆子,他只知道这个算学出错了,他只想要去改正这个错误。

帅家默在算学上的天赋,不禁引起观众对他的疑惑,明明这么聪明怎么可能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而且剧中很多细节,又暗示了这个人的不简单。

所以对此我们发现,可能有以下两种推测:第一种就是帅家默这个角色是真的呆,他之所以一直追求算学上的对与错,一方面是由于他对算学纯粹的喜爱,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受小时候的影响。

父亲一直提到的三千五百三十,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他不断地想要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而反观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帅家默如此纯粹的人,但是已经不多了。

第二种,很有可能帅家默其实是扮猪吃老虎的角色,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假借他人之手还自己父亲一个清白,毕竟他自己是没有这个实力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确实以小见大的反应出了:明朝末期几种阶层之间的弊病,第一,部分官员信奉无为而治而懒政,例如方知县面对政务时的不作为;

  1. 乡绅富豪阶层借着中间人的身份,在百姓与官员之间反复斡旋从而汲取利益榨取百姓血汗,其中以范渊、鹿飞龙为代表,他们欺压百姓、强取豪夺、不择手段只为自身利益;

  1.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外地官员,在本地无根基无心腹从而与乡绅狼鼠一窝的无奈,这很明显是邓思齐邓知县,自己的才能无处发挥,为了百姓也不得不做了有违自己良心的事。

还有迎合上达天听政策而绞尽脑汁汲取政绩的官员,很明显,剧中的黄凝道、刘景就是典型例子,为了加官进爵丝毫不顾及百姓的利益;明朝的衰败跟这三类阶层代表性人物逃脱不了关系。

正如这部剧名《显微镜下的大明》一样,作为主角的帅家莫,是一柄窥视明朝衰亡前兆的显微镜,毛知县、刘知县、范渊、黄凝道、鹿龙飞、李巡抚等人,他们都是明朝衰亡前的蛀虫....

正是有这些人,才使得土地兼并情况严重,封建官僚剥削加重,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从而出现财政危机,同时还夹杂着倭寇的叛乱,而明朝的衰败与上述的这三类人,无论如何都脱不了干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大明   飞龙   算学   明朝   乡绅   人丁   巡抚   知县   案子   人手   剧中   阶层   官员   利益   土地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