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教头郎平为什么放弃二号位快攻启用保姆接应龚翔宇?

中国球迷一直心碎中国女排孱弱的二号位进攻,也一直期盼中国女排何时能涌现出中国的龚格努。

由于身高、力量、弹跳等因素,亚洲球员四号位强攻不强一直困扰着亚洲球队。为了保持在国际排坛中的竞争力,亚洲球队开始转变思路,尝试用时间(速度)换取空间(高度)以快制慢的策略,其中二号位各种快速多变战术就是这种思路的探索实践。

了解二号位快攻的同时,我们先补习一下扣球技术的分类:
1、长高球:排球扣球技术发展初期至今的攻击型式。是一种高举高打的扣球技术,一般由 2 号位置或 4 号位置执行,后來延伸至后排扣球攻击。

2、平拉开扣球:60年代由中国男子排球队首创的扣球技术。目的是为了弥补 3 号位快攻的不足,多半在 4 号位扣球,日本称之为「闪电攻击」。

3、快攻

1)、A式快攻:中国队參加 1956 年世界排球锦标赛时的秘密武器。后來日本将其命名为A式快攻。其实施位置在 3 号位,靠近二传的近身扣球,其起跳时机必须在二传传球将球传出前或同步。

2)、B 式快攻:60年代日本男子排球队,借鉴中国队的4 号 位 置 「 平 拉开」扣球为基础,所创造的快攻战术,也称为「短平快」。其作用为突破高大身材球员的拦网,以及针对传球过于离网无法实施近体快攻时的扣球技术。

3)、C式快攻:是A式快攻的反面,其实施位置为当二传面向 4 号位置时的背面。

4)D式快攻:是B式快攻的反面,其实施位置在 2 号位置,又称「背溜」。

4、后排扣球
1978 年第三届世界杯男子排球锦标赛,波兰选手维托维奇率先使用「后排扣球」攻击技术,使排球运动进攻战术正式步入立体化时代。后排扣球技术演进至今,已由原先 4 号位强攻为主,演化成配合前排快攻的时间差攻击。

二号位战术的典范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在赛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依靠强大的精神、顽强的意志、精诚合作的团队、眼花缭乱的战术,在世人的惊讶、赞叹、喝采声中,继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后,再次夺冠,震惊国际排坛。

其中小副攻(1.85)和接应周苏红(1.82)之间的前背交叉、双背飞等快攻技战术,令人眼花缭乱,堪称教科书式的快速反击。

1、前交叉:与副攻配合,副攻由三号位往二号位跑背快、背溜或者背飞,接应从二号位跑到三号位打前快,两个攻手在二传身前进行一次交叉位置的跑动,最后由接应进攻。

2、背交叉:副攻三号位前快掩护,接应从三号位跑至二号位打背快或者背飞。

3、双背飞:中国女排最常用战术,副攻与接应同时从三号位附近往二号位跑动,副攻跑短背飞,在三、二号位之间单脚起跳,扣第一点;接应跑长背飞,在二号位单脚起跳,扣第二点。第一点先起跳,容易晃开对方一到两名拦网队员,接应紧接着起跳,进攻。.

二号位的进攻优势

1、单一进攻点,如四号位进攻,往往成为对方球队的重点拦防对象,造成己方四号位攻手被针对,此时二号位进攻,可以缓解四号位攻手的压力,调节主攻的体力,分散得分点,扩大得分层面。

2、目前国外四号位初始位置站位强力接应,是主要的进攻核心。为了准备进攻对拦网会有所忽略,或为了拦网需付出更多次数的弹跳,造成体能的下降,二号位攻击成功率相对提高。

3、对方拦网球员移位脚为非惯用脚,二号位置攻击成功率相对提高。

4、对方拦网球员左手为非惯用手,二号位置攻击成功率相对提高。

5、二号位置攻击型态较多变化,造成对方拦网球员判断不易,成功率相对提高。

6、二号位置的斜线进攻路线为对方二传的守备位置,对方二传要在第一时间内到位传球并兼顾防守位置难免会顾此失彼,成功率相对提高。

7、自由球员不容易补位防守。

除上述优势外,二号位置及背飞扣球技战术特点:隐敝性、击球过网区域较宽,拦网球员向左移动距离长及移动速度较慢是导致二号位置背飞扣球成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另外单脚起跳比双脚起跳节奏速度快、更有利于向前冲跳造成空间差。

男子排球战术主要的攻击点是接应,尤其是后排一号位的进攻。女子后排一号位的进攻,正如国外学者以下的观察,雅典周期并没有进化到实际战术选择,更多的是调整方案。

Women’s attacks from zone 1 were more likely a back-up solution rather than an actual tactical option. However, they suggested that in the future the opposite player’s attack from zone 1 may become a tactical solution in women’s volleyball as it is in men’s.

北京周期,巴西女排开始将后排攻击融入到“中间加压、两边拉开”技战术体系,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的代表谢拉,司职接应和主攻手。谢拉是一位典型的技术型接应,依靠出色的弹跳和高超的手法以及抓关键分的能力,被誉为前世界女排第一接应,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球星。

由于身高原因,谢拉的后二进攻并不完全具备强力接应的特征。里约周期,塞尔维亚接应博斯科维奇、意大利接应艾格努开始强势崛起。东京周期2018日本世锦赛,两队开启了强力接应统治比赛的时代。

当然二号位快进的缺陷也很明显:

一、对一传的要求很高,不到位或半到位一传很难有效实施二号位进攻。中国女排“黄金一代”队内有世界级一传接应周苏红和自由人张娜;对二传的要求很高。由于背对攻手,在沟通及技术上有相当的难度。中国女排“黄金一代”的成功,也是得益于世界级二传冯坤 - 雅典奥运会MVP。

二、攻手配置因素。在当代女子排球技战术日趋男子化打法的今天,小副攻由于身高短板,拦网能力不高,战术地位逐渐边缘化,二号位跑动接应逐渐演变成司职一传防守的边功,二传对角成为球队主要的进攻核心,后二进攻也成为拥有强力对角(接应)球队的标配。

三、由于亚洲球队二号位跑动接应是一传体系的参与者,针对跑动接应的发球找人(追发)是欧洲球队破解亚洲快攻的主要技战术。跑动接应接发球后,参与快攻的效率大为降低。

另外,当对手采用时间差、位置差及掩护攻击战术时,为了防止无人拦网漏人,通常采用人盯人拦网战术,即副攻紧盯相对应的进攻方球员,如果时间许可,也可和主攻组成集体拦网,至此二号位快攻的作用大为降低不再流行。

里约、东京周期,由于强力攻手朱婷的出现,郎平的技战术主要围绕朱婷这一个强攻点,阵形紧跟世界潮流:四号位、五号位高大攻手司职进攻、副攻双塔坐阵中部司职拦网、二号位保姆接应和自由人司职一传防守。

但随着核心球员朱婷腕伤加重,2021东奥这一体系轰然倒塌:中国女排进攻端、防守端全面落后于世界强队,个人技术指标前十名难见中国球员踪影。

中国女排东奥的主要问题:四号位失去进攻能力、五号位、二号位进攻、保障能力不强、自由人防守能力偏弱、副攻双塔拦截能力有限。

排球运动发展至今,球员扣球力量愈來愈强大,球员身高力量也大幅提升。网上优势的争夺,无论拦网或攻击,对比赛都产生决定性影响。

现今想要在世界排坛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技战术创新还是技战术创新,攻击技战术从早期的注重强攻猛打到立体进攻,如今则可能演变成增加攻击点扩大攻击面再加上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才是致胜之道,如果我们只是抄袭他人的优点,并未对自己之优势与劣势做一深入的透析,那么便无法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快攻   球员   教头   亚洲   后排   排球   中国女排   战术   保姆   技战术   球队   位置   传奇   龚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