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因为事不如愿和言过其实脸红

现实中,大家都不喜欢言过其实的人,吹过的牛不实现,总被讥讽和嘲笑。

但言过其实真有那么可笑吗?

语言和现实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相差远着呢。

如果许下的诺言最终无法变成事实,只要尽了人力,就不必过多纠结,过多自责!

近来偶尔也看《新闻ⅩX》,看《XX访谈》,有个感受比较强烈。

每当这个时候,都会这样想:

如果很多事情,都能像节目中指点的那样,清晰明确,信心十足,胜券在握,都能在电视节目的指引和指点下,兑现成真,依靠电视节目就能把事儿办成,那该多好啊!

但实际总是比说的复杂很多。

现实中,一般说的,最后能做到半成或三分之一,都是挺好的结果了。

特别是社会领域,涉及到人个体主观和群体方面存在的太多不确定因素,很多事情就不会像建桥修路起楼房一样,照着图纸施工,只需把建材备足,上足工时和人力,就能按预期完成。

那是实物建造,可以依葫芦画瓢。

但社会领域的具体事项,牵涉到太多可产生影响的因素,最后能够按当初的文字规划或计划,落实到50%上下,都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事不如愿属于正常,事事如愿才反常。

要是不信,你可以留意一下身边事,也可以放大到所见的各种规划计划来看。

常说的,计划没有变化快,也是同样道理。

为此想起了人类的一个悖论,很是感叹。

宇宙和世间万事万物,是人类的语言文字所包含不了的;

包含人类认知和想法的语言文字,又是人类不能够用行动去完全实现的;

而人类最终实现的,又反过来转变成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覆盖和包含的。

人类活成的样子,成了宇宙和世间万物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的认知不能完全搞得清楚,语言文字不能完全收录的那个外物。

就这样,每天无处不在地重复进行着内涵与外延无限的交叉滚动,人的许许多多的希望和失望,便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

让人的所有事情都难以实现完美,让人无法消停,无法处于任何A点到B点的闭环。

生命不息,劳思不止。

想到这里,人便豁然多了,今后可以主动避免许多无谓的纠结,比如:

常常遇到的没有像说的那样好办的事;

说得很好的事,常常办不下来,等等,

了解到这一点,现实再不堪,再残酷,也可以更加从容地去接受了。

因为说的和做的,本来就有相当大的距离,不用为最终实现的不完美感到遗憾和不满。

所有结果,都是方方面面起作用的结果,人在其中的作用只是其一,人做不到能完全控制其他因素,常言说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自身,要学会释怀,解开不必要的心结,不必为事与愿违和言过其实感到脸红和难过,给自己一条生路,过更加轻松的生活。

但对于识人和用人,则不仅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观其所能行,这是另一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言过其实   观其行   听其言   语言文字   认知   电视节目   万物   事情   人类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