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公司路在何方:东软(3 )

东软困局:业务增长乏力,企业管理难有起色

东软作为中国软件公司的鼻祖,走过30年的风风雨雨,和其创始人一样,已显老态,有些力不从心。

东软近10年业务增长乏力,16年到21年,主营业务几乎毫无增长。

虽然智能汽车业务近年增长较快,复合年化增速(CAGR)达到25.5%,已占到总营收的40%,但智能汽车业务是其利润率最低的业务板块,其毛利率只有20%左右。

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业务作为东软传统优势业务,毛利润率最高,达到38%,却增长乏力。2016-2021年,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业务复合年化增速(CAGR)仅1.8%。

智慧城市、企业互联及其他业务也处于停滞或者下降趋势。


东软近10年的毛利润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但净利润率一直在低位,且在逐年下降,甚至一度降至负利润率。


在常年相对较好的毛利率的情况下,东软的纯利润却在低位徘徊,说明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些力不从心。

东软的企业管理问题,和东软出身自校办企业有些关联。

东软从成立起,就依托于东大。东大一直占有东软较大比重股份,一度是第一大股东。

东软管理层很大一部分来自东大教授,而且这些教授常年占据管理岗,组织关系盘根错节。

另外,东软分散的股权结构,也使得管理层的变革之路有些艰难。

转型之路:是资本驱动变革还是分拆上市圈钱

东软董事长刘积仁:只有创新才能把握机会,只有创新才能带来价值。

东软也一直在尝试创新转型之路:

1997年至2000年的"数字圈地";

2001年至2008年间,加速全球化,大规模拓展外包业务;

2009年-2010年,以顾客为导向,从B2B切换为B2C,全面进军健康管理领域;

2011年开始,从以人力规模为基础的增长转向知识资本驱动的增长,从以技术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向客户价值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如今,在东软成立30周年之际,刘积仁提出打造上市公司集群的概念:“我们正积极打造一个软件业上市公司创新生态。”

刘积仁还表示,“将进一步打造上市公司集群,以此为基础,运用好资本市场,构建企业发展的新生态。”

刘积仁在逐渐将东软的核心业务分拆,成立控股公司,单独上市。

2020年,东软教育在港交所上市,上市前夜大涨超过25%。

东软集团目前已分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康信,并推动三家公司独立上市。


利用资本市场寻求变革,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上市圈钱,你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毛利率   圈钱   低位   利润率   乏力   资本市场   力不从心   外包   上市公司   医疗   业务   公司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