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行业:基于“进化”模型,探索扫地机必选可选功能未来

(报告出品方/作者:方正证券,孟昕)

1、扫地机“进化”模型:扫地机器人产品(Z)=必选功能(ΣX)+可选功能(Yi+Yj+…)

我们认为,扫地机器人历经 20 余年发展,其产品细分功能不断革新, 但始终未脱离清洁、续航、导航及连接四大维度。据此,我们创新性 地提出“扫地机器人产品(Z)=必选功能(ΣX)+可选功能(Yi+Yj+Yk+…)” 这一模型,为我们此篇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扫地机器人等于必选功能与可选功能的组合。必选功能是扫地机器人 产品的“标配”,市场中所有产品均具备基础清洁、续航以及导航板块; 不同维度板块下可进一步划分多个子功能,每个子功能可选择多样的 属性值。此外,产品可选择添置其他进阶可选功能,使扫地机器人产 品具有更多样的功能组合。

必选功能包括基础清洁功能、基础续航功能以及基础导航功能,每款 扫地机产品可选择配置不同属性值。基础清洁功能指所有扫地机器人 均配置刷头及吸力装置,刷头可在拖布、滚筒及胶刷中选择,吸力水 平在不同产品中存在差异;基础续航功能指均配备一定容量的尘盒及 电池,可支持一定量的工作时间;基础导航功能指扫地机器人可以完 成基本的路径覆盖及避障功能,可选择配置陀螺仪或 SLAM 等导航系 统,使用多种传感器进行避障。所有扫地机产品均配置以上三种必选 功能,但配置功能的属性值存在差异。

可选功能包括进阶清洁功能、进阶续航功能、进阶导航能力以及连接 功能,每款扫地机器人产品可选择配置不同子功能。例如进阶清洁功 能可以体现在基站自清洁、扫拖一体化等。不同扫地机器人在可选功 能的选择上有不同侧重,可选功能组合的多样性使扫地机产品丰富性 增加。 随着技术发展以及用户教育的深入,部分可选功能会进入到必选功能 的行列。必选功能与可选功能是针对某一发展阶段而言,随着技术普 及、成本下降以及用户教育,一些受到市场追捧的可选功能会逐渐配 置在市场的大多数产品中,并成为消费者挑选产品的重要指标,完成 从“可选”到“必选”的蜕变。目前市场中扫地机器人的自集尘、自清洁 等即为蜕变的热门选手。

2、复盘演变:“必选”配置不断丰富,“可选”功能持续创新

扫地机器人行业历经二十余年发展,产品在优化升级中实现了必选功 能的不断丰富和可选功能的持续创新。在必选功能领域,扫地机器人 的清洁功能由简单的扫+吸发展为扫拖一体,再到自清洁功能解放双 手;导航功能由随机碰撞发展为如今广泛应用的 LDS SLAM 技术和 VSLAM 视觉导航技术;同时,部分“可选”功能陆续蜕变为“必选”, 使扫地机基础配置不断丰富。此外,新的“可选”功能相继涌现,“主机 +多功能集成基站”成为目前大多数中高端扫地机产品的标配。总而言 之,必选功能的优化升级和可选功能的持续丰富推动扫地机器人的实 用性和智能度不断提高。

2.1、回顾历史:产品功能组合不断更新,可选功能蜕变进程加快

以“必选+可选”模型为基础,将扫地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 阶段。立足于本文引入的“必选+可选”产品功能组合模型,我们全面 复盘扫地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的产品功能形态,通过“拆 机”,详细盘点颠覆式革新和渐进式创新技术给扫地机形态和功能带 来的变化,从而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导 航革新期、清洁避障期和多功能集成期。

(1)导入期(1996 年-2009 年):创造扫地机器人的圆饼形机身, 奠定扫地机产品基础必选功能模型。1996 年,瑞典伊莱克斯制造出世 界第一台量产型扫地机器人“三叶虫”(Trilobite),圆饼形机身,具备“扫 +吸”的必选功能。2002 年,美国科技 iRobot 公司推出 Roomba 扫地机 器人,同为圆饼形机身,体积相较 Trilobite 更小,并在底部配置了边 刷实现三段式清洁,导航能力有所升级,通过随机算法实现螺旋式清 扫路径。该时期必选功能模型为:扫+吸的基础清洁、基础电池续航 和超声波/螺旋仪的基础导航功能。

清洁与续航维度出现可选功能。部分扫地机产品配备边刷、除菌、擦 洗地板、自动回充等可选功能。2005 年,iRobot 公司推出的 Scooba 扫地机器人是全球第一款能自动实现吸尘、拖地、杀菌的机器人。该 时期扫地机产品普遍整体机身相对较高,清扫覆盖率低;部分可实现 自动回充拓展续航,但仅具备初步的建图以及避障功能,运动随机性 较强,且不具备连接交互能力。

(2)导航革新期(2010 年-2017 年):必选功能聚焦导航维度,导航算法出现颠覆式创新。首先,2010 年 Neato 推出的首台搭载 LDS+SLAM 算法的扫地机产品作为一大颠覆式革新开启了行业的二 次增长,扫地机器人开始由随机清扫进入规划式清扫时代。2015 年, iRobot 推出全球首款 vSLAM 导航产品,进一步丰富导航能力。2016 年国内石头科技凭借自研的搭载 LDS+SLAM 扫地机产品且仅售 1699 元的极致性价比,推动国内扫地机产品的亮眼增长。 导入期可选转为必选,出现扫拖一体和断点续扫可选功能,尝试多种 机身形态。

导入期的边刷、拖地、自动回充等可选功能转换为必选, 扫拖一体功能的出现拓展了扫地机器人清洁维度的可选功能边界,断 点续扫功能的出现在自动回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 续航灵敏度。此外,扫地机厂商们也开始尝试不同形态的机身,2010 年 2 月,Neato 推出了 D 型扫地机器人 XV-11,2015 年,松下推出了三 角造型的扫地机器人 Rulo,对于边角清洁更为友好。

(3)清洁续航期(2018 年-2020 年):可选向必选转化持续进行, 避障功能持续优化。该时期断点续扫、APP 操控已完成由可选到必选 的转变;扫拖一体已基本成为中高端产品的必选功能。此外,导航避 障功能也在持续优化中,2020 年石头 T7Pro 搭载了双目摄像头,可以 进行 AI 物体识别避障;科沃斯 T8 采用结构光与 3D 成像算法,提升 了避障能力。

清洁与续航功能不断增加可选项,扫地机器人出现“主机+基站”的产 品形态。该阶段产品出现地毯识别、自动洗拖布、烘干拖布和震动拖 地等全新可选功能。部分中高端机型可加配自动集尘座,丰富清洁配 置,提高续航,进一步解放双手,“主机+基站”产品形态初现。2018 年,iRobot i7+ 首创“基站+机器人”的智能清洁系统,充电桩升级为配 有集尘盒的基站。2019 年云鲸推出 J1,实现颠覆式创新功能“自动回 洗拖布”。2020 年科沃斯推出的旗舰款 T8 Power/T8 Max 采用高频震 动擦地模组,针对顽固污渍。特别地,部分入门产品仍是单扫地机型 (如 2019 年上市的石头 T4),售价相对较低。

(4)多功能集成期(2021 年至今):关注可选清洁功能的整合,向“全 能基站”方向发展。2021 年科沃斯 X1 首创五合一全能基站,集自动 集尘、自动回洗拖布、自动补水、银离子除菌以及热风烘干为一体, 同时引入“YIKO”AI 语音助手。云鲸 2021 年推出的 J2,最大的亮点是 可以自动上下水,属行业首创,给产品升级带来新的灵感。石头科技 于 2022 年推出“5+2”高能基站,在科沃斯五合一的基础上增加自动换 水以及自动热风烘干功能,实现基站功能的进一步集成。2022 年 9 月, 科沃斯推出 X1 OMNI 升级版 X1 Pro OMNI,新增上下水、自动添加 清洁液的同时,也对避障、最大吸力等性能进一步增强,凭借九合一 基站成为最贵的机型。

可选清洁功能持续革新,可选向必选功能的转化放缓。在清洁维度, 新增银离子除菌、自动上下水、自动补水可选功能,在导航、连接维 度新增 AI 识别和视讯通话功能,进一步增强扫地机器人智能交互能 力。地毯识别和 APP 个性定制已完成可选到必选的转化,自集尘、自 清洁和自动上下水是目前扫地机器人行业重点关注的可选功能。

梳理扫地机器人历史形态,印证“必选+可选”模型普适性。通过对扫 地机产品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发现,首先,四个阶段中的扫地机器人 形态均可拆解为必选与可选两个功能板块,随着技术发展与下沉及用 户接受度的提高,前一阶段的热门可选配置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的必选配置之一;其次,扫地机产品必选功能的迭代进程呈现加速趋势,标 准配置的迭代周期不断缩短;最后,价格下降叠加技术变革是推动扫 地机市场规模增速加快的重要因素。

2.2、立足当下:渐进式创新阶段可选功能推新放缓,集成基站是发展新趋势

本章节聚焦当下,在渐进式创新阶段,多项可选功能已完成向必选功 能的转变,高端机型产品力差异不大: (1)主机形态:圆饼形机身仍为主流,同时少数产品采取 D 形和圆 方形机身。传统圆饼形机身难以覆盖边角,相比之下,D 形和圆方形 由于具有一定的机身角度,在遇到墙角或桌角时能更好实现贴合清扫 的需求。“主机+基站”形态渐成主流,单主机产品多为中低端系列。 集成基站集合了多项当下热门的可选清洁功能,进一步解放双手,大 大提升了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

(2)清洁能力:扫拖一体已转变为当前扫地机产品的必选配置,工 具形态呈多样化。对于产品模型中的进阶选项如自动回洗拖布、拖布 烘干、银离子除菌等功能基本成为高端机型的必选项,云鲸 J3 还推出 了 DirtSense 污水识别系统,可识别地面及拖布脏污程度,据此执行 最佳清洁策略。目前产品在扫和拖的工具形态方面尚未实现统一,滚 刷式多于吸口式,双边刷多于单边刷,双旋拖布多于单拖布多于四旋 拖布。 (3)续航能力:扫地机产品已基本实现单次充电即可完成全部清洁 任务,自动回充和断点续扫也完成了从可选项向必选项的转化。自集 尘、自动上下水以及快充等目前尚为可选功能。自集尘和自动上下水 对产品形态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基站形态上,增加了集尘箱、清水箱和 污水箱。

(4)导航能力:LDS 激光导航为主流导航,少数采用视觉导航,出 现了新的可选功能——AI 智能识别。激光导航的扫地机器人形态特 点在于扫地机器人的上方会存在激光传感器的凸起。另外在避障方 面,高端机型采用 AI 识别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方式,识别效果更好。 (5)连接能力:现阶段 APP 个性定制清扫已基本成为当下扫地机产 品的必备选项,语音助手和视讯通话仍为可选功能。石头 G10S pro 和科沃斯 X1 均可实现视讯通话;在语音助手配备方面,目前大多机 型通过小爱同学、小度音响、天猫精灵等第三方智能音箱实现语音控 制,科沃斯带基站款产品接入了自己的智能交互系统“YIKO”,追觅 S10 Plus 无需借助智能音箱可实现语音直接操控。

3、展望未来:双目vSLAM有望成长为新主流导航方案,技术端降本或将引领终端价格下调

扫地机兼具科技与消费属性,故产品力与成本控制能力均为长期核心竞争力。扫地机器人行业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两次颠覆式创新,分别是 由随机碰撞到全局规划的导航技术迭代,以及具备自清洁、自集尘等 功能的清洁基站的出现;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力跃升,进而带领行业进 入发展新周期。同时扫地机作为一种消费产品,其价格若随技术升级 不断上涨,将不利于其市场规模的扩张,故控制成本也是行业持续放 量的重要助力。本章将基于模型从清洁、续航、导航、连接四个维度, 详细拆解目前扫地机产品的功能,深挖背后蕴含的技术,并前瞻未来 功能发展方向;同时对扫地机成本进行拆分,预测其未来降本空间。

3.1、深挖技术:技术算法持续研发迭代,助力必选功能优化和可选功能转移推新

基于前文提出的模型,我们认为,未来扫地机的发展主要有三类思路: 1)现有必选、可选功能的优化升级;2)随着技术普及与消费者教育 的增强,现有可选功能向必选功能的转移;3)技术革新带来的新可 选功能。而不论是必选功能的升级还是可选功能的必备化和创新,都 离不开技术和算法的发明与优化,因此在本小节中,我们将从清洁、 续航、导航、连接四个维度拆解扫地机现有的必选、可选功能,针对 功能背后的技术和算法进行重点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每个维度涉 及功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3.1.1、清洁维度:必选扫拖功能持续优化,可选消杀功能有望向必选转型

针对清洁维度:1)必选功能:基础的扫拖功能将持续迭代,扫地方 面的毛发缠绕问题和拖地方面的清洁效果增强或将成为未来优化方 向。2)可选功能:疫情催化下人们对健康和卫生消杀的重视有望推 动消杀功能逐步向“必选”转移,未来银离子除菌功能或将“标配化”。 (1)“扫”:解决毛发缠绕为主要优化方向,当前行业中共四项主流 技术针对毛发缠绕问题,扫地机企业解决思路各异。1)iRobot:独创Aeroforce 技术,采用双胶刷头无毛刷设计,有效避免刷头在清洁过程 中与毛发缠绕在一起,再配合 Aeroforce Extractors 气流加速和真空吸 力提升清洁效率,弥补了无毛刷清洁的问题;2)石头科技:采用自 主研发的全向浮动胶刷设计;3)科沃斯:全向浮动胶刷以及胶毛复 合滚刷都有涉及,并向 iRobot 购买了 Aeroforce 技术的使用权;4)云 鲸:采用无滚刷搭配内置清洁钩刀减少缠发困扰,同时避免滚刷污染 这一产品痛点。

Aeroforce 技术综合能力更强,技术迭代有望实现防缠绕和清洁力同 时提升。从清洁力来看,胶毛复合滚刷>Aeroforce 技术≈全向浮动胶 刷>无滚刷;从防缠绕来看,无滚刷>Aeroforce 技术>全向浮动胶刷 >胶毛复合滚刷,相较之下四项技术中 Aeroforce 技术的综合能力更 为出众。我们认为,未来技术的迭代有望使得防缠绕问题得到优化的 同时,实现产品清洁力的同步提升。

(2)“拖”:从拖地力度和水箱两方面入手,有效提升清洁效果 ①拖地技术:入门级扫拖一体机器人仅依靠机身重量来完成拖地,由 于拖布对地面的作用力有限,导致清洁效果不佳。针对产品痛点,科 沃斯和石头分别采用 OZMO PRO 电动高频擦地系统和智控升降式声 波震动擦地模组“VibraRise”提高清洁力,在实现高频次震动频率的同 时,提供数倍高于普通拖地模组的清洁力,更可根据用户对于地毯清 洁的设置或在脱困情况下,自动升降拖板。目前两家龙头企业仍在精 进擦地模组设计以达到更优清洁体验,未来有望进一步实现拖地功能 清洁力的提升。

②水箱技术:电控水箱可通过智能微感技术以及软件算法实现智能出 水,相较普通水箱更加智能与安全。目前隔膜泵方案电控水箱已成为 扫地机器人产品的必备选项,但该方案存在噪音明显、使用寿命较短 等问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方案痛点,石头科技于 2020 年对 技术进行升级并取得技术专利,采用蜗杆传动+医疗级软管的蠕动泵, 托板采用压簧及导轨结构,方便拆装的同时降低噪音,并实现了泵体 寿命和控制精确度的提升。

(3)“消杀”:后疫情时代需求升级引领技术创新,银离子除菌有望 逐步成为必选。银离子除菌技术由科沃斯于 2021 年率先推出自带银 离子除菌技术的扫地机器人,原理为通过在清水箱中添加银离子模 组,让扫地机器人在工作中对源头的水箱、地面和抹布同时进行除菌。 目前这一技术成为扫地机器人的可选选项,大部分高端基站机型已搭 载。我们认为,未来伴随着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家庭卫生的不断重视, 对消杀类功能的需求或将不断增加,银离子除菌功能或将成为扫地机 产品的新标配。

3.1.2、续航维度:算法研发助力回充续扫功能优化,自动上下水有望转型为必选功能

必选功能:自动回充配合断点续扫,算法研发助力功能效果提升。回 充续扫功能由电量监测显示、断点续扫和自动充电这三大模块共同完 成,当电量监测模块显示扫地机器人电量不足时,自动回充模块便会 通过接收回充信号对接充电座实现充电并实时记忆位置,续扫时自动 行走到断点,从而保证了清扫作业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虽然目前回充 续扫功能已成为扫地机器人的标配,但不同产品的使用体验仍存在较 大差距,算法优化是提升功能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石头科技摒弃传 统全局寻桩方式,运用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理论,结合贝叶斯网络和 模拟退火算法,实现了寻桩的效率和覆盖率的提升。

可选功能:自动集尘和自动上下水功能多配备于高端机型,自动上下 水功能有望转移至必选。1)自动集尘技术:主要分为负压风机技术 和多锥气旋分离技术,其中相较负压风机技术,多锥气旋分离技术能 有效避免因小颗粒粉尘堵塞出气口造成吸力下降的问题。2)自动上 下水:通过连接清水进水管和污水出水管,自动排水、进水,由于技 术具有前装属性,需提前预留出上下水位置和水电管道。目前这两项 技术均多搭载于高端机型,尚未实现技术下移,但 2022 年内科沃斯、 石头、追觅等国内领先的扫地机厂商先后推出配备自动上下水功能的 产品,我们认为,自动上下水功能或已成为行业 2022 年较为确定性 发展方向,未来有望逐步从可选功能演变为必选功能。

3.1.3、导航维度:双目vLSM方案为未来发展方向,AI识别有望转为必备避障技术

导航维度主要囊括导航和避障,我们认为该维度的未来发展方向有: 1)必选功能:随着导航和避障技术的迭代升级,vSLAM 未来有望替 代 LDS SLAM 成为新的主流方案,其中能够兼顾导航和避障的双目 vSLAM 方案或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2)可选功能:伴随 AI 识 别算法有望逐步完善,后续其有望代替 3D 结构光成为新的主流避障 技术,实现从可选配置到必配技术的转移。

1)导航技术: LDS SLAM 技术更加成熟,为目前扫地机行业主流导航方案。导航 技术路径主要包括定位、建图以及路径规划,扫地机器人通过基于激 光测距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等传感器的 SLAM 算法构建出户型地图 后,再根据户型地图进行定位,同时通过 AI 算法规划出智能、高效 的清扫路径。目前运用在扫地机器人上的 SLAM 技术主要分为 LDS SLAM 和 vSLAM 两种,其中 LDS SLAM 通过计算发射激光到障碍物 后反射回接收器的时间以获得位置信息,vSLAM 则是通过摄像机对 周围环境进行图像采集后进行分析计算,完成自身位置确定和路径识 别后做出导航决策。当前 LDS SLAM 的建图精度更高、技术更成熟, 是目前扫地机行业广泛应用的导航技术方案。

行业龙头导航方面研发不断加码,打造技术“护城河”。石头着力对激 光雷达技术进行结构化升级和迭代优化以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在技术层面不断强化 SLAM 算法,通过独创的 CPU 和 GPU 协同加 速 SLAM 技术,使 SLAM 算法在低性能的嵌入式处理器上亦能实时 输出定位和地图信息,兼顾性能与成本。科沃斯则转向研发 True Mapping 全局规划技术并搭载 dToF 传感器,实现更高的建图精度效 率和更远的探测距离,且实现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2)避障技术:3D 结构光+AI 识别成为行业龙头的技术布局重点。避 障技术于 2018 年之前大多采用的是红外线障碍感应系统、超声波障 碍感应系统等基础避障技术,实际避障能力有限;自 2019 年起研发 热点逐步转向自主智能避障、场景识别等方向,通过传感器结合 AI 识别技术实现更优避障效果。AI 技术是基于海量数据库,对物体进行 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但由于其极 大依靠用户数据积累和机器深度学习来提升算法准确率,壁垒较高, 现阶段仅科沃斯、石头等少数中高端品牌商掌握避障算法的自研能 力,其他企业主要转向专业厂商如乐动机器人等。

我们认为,能够兼顾导航和避障的双目 vSLAM 方案有望成为行业发 展方向,AI 算法的优化完善或将帮助其向必选转移。 双目 vSLAM 有望凭借功能集成化优势,成为行业导航维度的新主流 方案。iRobot 于 2022 年 3 月推出旗舰款 j7 扫地机器人,产品采用了 双目 vSLAM 方案,可实现兼顾导航、识别和避障功能,较高的集成 化使得方案具备较强的性价比优势。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技术和算法 研发的不断推进,双目 vSLAM 方案有望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和综合 避障导航能力,逐步取代 LDS SLAM 方案成为扫地行业导航维度新 主流技术。

AI 识别算法完善有望帮助避障模块降本,实现技术从可选到必备的 转移。我们认为,伴随着 AI 算法的逐步完善,其未来有望不再需要 3D 结构光的辅助独立实现避障功能。由于 AI 算法避障技术的成本主 要集中在前期机器学习等软件方面,物料成本较低,因此单独使用AI 算法有望使得避障模块实现零部件降本,并为终端降价开拓空间。 未来该技术方案也或将凭借这一优势受到扫地机厂商青睐,进而实现 可选技术向必配技术的转移。

3.1.4、连接维度:增强与智能家居生态连接,持续提升扫地机智能化水平

交互技术使扫地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迈进。当下扫地机产品已基 本可以通过手机 APP 操控,在虚拟地图上实现设置房间清扫顺序、指 定清扫区域、设置拖地禁区、设置禁扫区和自定义清洁等基础交互功 能。我们认为,语音交互、跨设备交互以及场景交互有望成为扫地机 连接维度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对不擅长使用电子设备人群友好的 “傻瓜式”操作也有望成为新的优化方向,助力产品购买好感度的提升。 具体的技术革新点有:1)必选功能:提升多 IOT 平台接入能力,简 化操作过程,优化用户使用体验。2)可选功能:智能语音助手的进 一步完善以及远程 OTA 升级功能的开发,进而实现更深层次的人机 交互。

必选功能方面:持续加强 IOT 平台建设,融入智能家居系统优化产 品体验。目前为便于用户对扫地机器人进行操控,大部分扫地机产品 已基本可接入至少 1-2 种 IOT 平台。同时小米、石头科技等企业也不 断加强自身 IOT 平台的建设,使得平台不仅可为扫地机器人提供接入 服务、设备管理服务、数据传输及大数据分析服务,还可服务于公司 其他硬件产品,同时也为未来接入更多 IOT 设备甚至第三方 IOT 设备 做好技术储备。我们认为,随着 IOT 平台搭建的不断完善,扫地机 与智能家居生态的连接有望逐步增强,其控制和管理或将更简化和便 捷,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有望进一步提升,为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助力。

可选功能方面:语音助手打开交互新思路,远程 OTA 有望搭载至扫 地机。目前扫地机产品已能实现基础的人机交互,语音交互、视频通 话以及个性化定制成为新的可选功能,未来已有功能的优化升级和新 功能的出现有望帮助扫地机产品实现更深层次的交互: 1)智能语音助手:由科沃斯研发的 YIKO 智能语音助手的推出标志 着智能 AI 被首次搭载至扫地机产品中,为行业人机交互方面提供了 新思路。目前的智能 AI 仍限于简单的清洁指令,我们认为,随着算 法的不断研发和迭代,未来扫地机语音助手有望在目前支持简单清洁 指令的基础上,增加日常通话、手势操控等功能,提升扫地机产品的 人机交互水平。

2)远程 OTA 升级:由于扫地机器人的性能很大程度也由软件算法决 定,因此我们认为其或可类比特斯拉用软件定义汽车,通过 OTA 远 程升级功能,设置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等方式不断改善扫地机产品的使 用体验。

3.2、解构整机:扫地机中零部件成本占比超八成,行业和公司两侧有望共同助推终端降价

3.2.1、降本原因:价格下探有望助力行业放量,零部件采购占总成本比例超80%

扫地机行业均价不断攀升,降本降价有望助力行业实现放量。随着扫 地机器人行业的两次颠覆式技术创新,扫地机的价格也逐步提升。根 据奥维云网数据,截至 2022 年,扫地机器人线上、线下均价分别达 3154 元、4355 元;线上线下均价 2017-2022 年 CAGR 分别为 18.99%、 15.82%。而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扫地机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根据艾 瑞咨询调研数据,在下沉市场中 27%的消费者在购买扫地机时会考虑 产品价格。

我们认为,当前均价攀升或将影响扫地机渗透率的提升速度,控本控 价有望助力产品未来持续放量。其中降本可通过对产品功能减配、优 化功能组合以及技术创新实现;而降价的思路则包括通过先由单品试点再至品牌全面降价,或在保持主品牌中高端调性的基础上,推出主 打低端性价比的子品牌实现价格下探。

四大维度解构扫地机零部件,导航维度技术壁垒较高。1)清洁维度: 主要包括主刷、边刷、拖布等基础清洁工具以及风机,整体成本较低。 2)续航维度:以电池等硬件为主,其中目前大部分扫地机产品采用 5200mAh 的锂电池。3)导航维度:包括硬件以及软件算法,核心零 部件为芯片、传感器及测距模组,软件主要涉及 SLAM 算法、运动控 制技术及 AI 物体识别算法,技术壁垒较高。4)连接维度:主要包括 语音算法和与消费者交互过程中使用的扬声器组件。

零部件采购成本占比超 80%,导航维度成本占比突出。根据奥维云网 及科沃斯年报,截至 2022H1,扫地机基站款产品市场均价在 4000 元 左右,毛利率约为 50%。以此为基准,我们根据相关上市公司公告, 再结合淘宝价格及官网价格作为参考,估算拆分出 4000 元价位的扫 地机基站款成本结构。从结果中可以发现,零部件采购在成本中占比 超 80%,导航维度由于包含 LDS 测距模组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 成本占比较大,达单机总成本的 34.00%,其中主板、3D 结构光避障 组件和 LDS 测距模组三个零部件占比分别达 15.00%、4.00%、5.00%。

3.2.2、降本方式:行业侧零部件降价缓解成本端压力,公司侧成本和费用端共同助力产品降价

我们认为,未来影响扫地机行业终端降价的主要包括行业供给和公司 自身两方面因素: 1)行业供给层面:国产化叠加规模化,核心零部件成本有望逐步走 低。目前扫地机行业产业链已经实现了较好的国产化发展,芯片、传 感器、激光模组等核心零部件以及软件算法均有国内厂商布局,其中 国内激光模组供应商产能快速扩张,主要客户包括石头科技、追觅等 品牌的欢创科技年产能接近 250 万台,2021 年累计出货量同比增长 300%+。我们认为,未来伴随着扫地机行业上游产业链国产化的持续 深化,以及供应商生产端规模效应的逐步形成,零部件价格有望实现 下调,扫地机企业成本端压力或将有所缓解。

2)公司自身层面:技术升级助力成本端下调,营销投入削减增厚利 润空间 ①成本端:我们认为,双目 vSLAM 方案普及、AI 避障技术逐步成熟 和多传感器融合有望共同助力零部件成本下降。1)未来随着双目 vSLAM 方案的技术成熟,其有望取代 LDS SLAM 成为新的主流导航 方案,将原先成本较高的 LDS 测距模组替换成相对便宜的摄像头,进 而实现扫地机硬件成本的下降;2)由于 AI 识别算法避障技术的成本 主要集中在前期机器学习等软件方面,物料成本较低,未来算法的逐 步成熟有望使得 AI+3D 结构光避障方案的成本大幅下降;3)在较强 算法能力的支撑下,扫地机产品中的传感器有望逐步实现融合,实现 操作环境全面感知的同时节省零部件成本。 仍旧是 4000 元价位的扫地机为例,我们根据以上分析进行推算,认 为技术优化可助力成本端下调约 180 元(-9.00%)。

②费用端:前期加大营销投入提升品牌力,自有流量转化有望助力营 销投入削减。由于扫地机器人具备的消费电子属性,使得产品力与品 牌力均为影响销售的重要因素,因此扫地机厂商纷纷在行业布局前期 加大营销投入,以增强自身品牌影响力,同时培养和积累品牌自有流 量。2022H1,行业龙头科沃斯和石头科技的销售费用率分别达 27.22%、17.14%,与 2018 年相比分别+8.40pct、+11.79pct,均有较大 幅度的跃升。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品牌力的提升和自有流量的夯实, 扫地机企业有望逐步减小营销费用增厚利润空间,对冲终端降价带来 的业绩压力。

我们认为,未来科沃斯和石头科技两家行业龙头有望凭借行业和成本 费用端的优势,率先通过降本降费实现终端价格下探和产品放量。1) 行业供给:两家公司均已搭建了较为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且有望依托 其行业领先地位获得更强的上游议价权;2)零部件成本:科沃斯和 石头科技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和技术积淀,有望率先在多传感器融合 的研发、AI 识别算法的完善等方面实现突破,通过精简零部件实现降 本;3)营销费用:两家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知名度 和影响力,未来随着品牌自有流量的逐步积累和稳定,营销投入有望 率先减少,进而增厚利润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机器人   功能   行业   维度   基站   算法   模型   清洁   成本   未来   产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