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强迫症”是如何产生的?大学生应当认清自我概念,远离网贷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常言道,在克服恶习上,迟做总比不做强。

建党一百年之际,我国互联网行业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互联网已经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已经变成了老百姓所信赖的购物方式之一,由于其送货上门之便利、价格优惠幅度之大等因素,许多人已经改掉了往日线下购物的习惯。

同时,直播带货的兴起让网络购物出现了新的形式,许多青少年因此产生了购物欲望。

伴随这种现象出现的往往就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网络购物成瘾现象,心理学上将之称为“网络强迫性购买”,主要是指部分用户对于网络上许多货物产生不理性的购物欲望。

与传统的线下购物相比,人们在网络购物时更加容易出现强迫性购买的现象。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这种现象往往具备三个要点。

首先,每天必须刷一遍购物平台;

其次,产生不受控制的网络购买行为;

最后,即便网络购物已经上瘾,但是想要停止该行为并不容易,甚至大多数人并不能够意识到自己已经上瘾。

这些购买行为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无法停止购买行为极大地浪费个体资本,并且会对个体带来时间成本的浪费。

人们普遍认为,尚未踏入社会的人群更加容易受到网络购物的诱惑,例如大学生。

基于以上现象,在将时代背景和群体特征相结合的前提下,对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现象进行研究能够了解其心理引发机制,从而探索解决该现象的方法,对于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源网络

“强制网购”的原因

可能你会很惊讶,但网购成瘾其实和自我概念的认知错误有关。

自我概念是指某个人类个体本身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产生的多方位认知与评价体系,它不仅包含个体对于自我行为方式的认知,还能够通过自我评价对自己进行调节。

自我概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认知成分和评价内容。

前者主要是指价值观或是人生追求等内容,属于个体较为稳定的特质,往往不会轻易发生改变;而后者则主要包括自我信念以及自尊等将自身从客观方面进行评价后得到的结果。

有的学者认为,一个人类个体的认知成分越简单单纯,其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越容易发生极端波动,这也是小孩子“变脸”快的原因之一。

Campbell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个体产生的评价成分等级越高,即感到自尊心越强,其对自我概念的定义愈发清晰;

反之如果一个个体本身低自尊,则其自我概念结构往往更松脆,在时间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上更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

对于该现象,该学者认为个体因素和外部因素是产生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的两个重要因素。

从后者角度出发,结果发现职场排斥性可以让一个人自我概念的清晰性直线下降,而所谓“职场排斥性”现象同样适用于校园等场景。

同时,个体使用网络进行即时通讯的频次越高,其自我概念往往越不清晰。

网络强迫性购物同样分为外部因素以及个体因素。

外部因素方面包括网络购物带来的优势能够促进个体强迫性购买的发生。

除此以外,由于网络本身不够规范,许多人通过虚拟平台看到部分账号发布的攻略后,会一窝蜂产生跟风式购物行为,某书中大量推荐即案例之一。

同时,网络直播购物的兴起为网络购物带来了新的活力。大学生追星现象严重,而明星直播带货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凭借互动、趣味性以及限时促销甚至饥饿营销等手段来吸引或“逼迫”消费者进行购物,而大学生对此类手段抵抗力低下,自然容易中招。

学者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产生的强烈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个体对于自我理性的控制,从而产生强迫性购物行为。

其中自我概念的错误认知,常常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消费能力或消费等级有着错误认知。

同时,个体的社交水平也会影响网购行为,存在社交回避现象的个体更倾向于网络购物,因为该行为不需要与他人直接接触。

最后,低自尊、低地位大学生往往具备高冒险冲动,借贷行为的概率更高,资本的“增加”同样会导致其网络强迫性行为的产生。

如何改变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可以发现,低自尊、低经济地位家庭的大学生更较容易产生网络强迫购物行为。对于这些现象,应该通过两方面教育进行缓解。

1、改善个体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清晰性往往能够影响个体的物质主义倾向,从而影响其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改善个体自我概念能够帮助缓解这一行为。

首先,家庭环境中父母应该主动肩负起帮助孩子塑造自我概念的责任和使命,在日常生活中就将这个问题说给孩子听。

通过第三视角讲解,可以让孩子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并且通过耐心分析的方式让孩子更加明白自己与目标的差距有多少、应该如何做。

其次,学校环境中老师应该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尤其是大学生更是值得注重心理健康的对象。

同时大学社团可以举办相关活动,让更多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上瘾行为,并且通过举办提升自我概念系列讲座的方式来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最后,社会环境中应该加重对于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保护。

前面提到部分大学生有着滥用信用卡的行为,而这些行为自然助长了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社会应该对此提出方案,例如限制或禁止大学生贷款、超前花费等行为,从而限制其强迫性购物行为。

2、引导个体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社会层面中,政府部门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以及购物环境,对于打擦边球、虚假宣传等现象应该加大打击力度。

许多大学生本身意志力不够坚定,虚假宣传更是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促进其强迫性购物行为的发生。

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制作公益广告并且将之投放到电商平台等地的方式尽力提醒消费者按需消费、理性消费,对于专门研究并改善网络问题的机构应给予大力支持,各部门协作降低大学生购物上瘾行为。

从电商角度出发,平台和商家都应该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对于平台而言,应该确保商家货物的真实性,对于虚假宣传等行为应该减少曝光度和搜索指数,尤其是对于已经得到大量真实差评的商家应该予以惩罚。

对于商家而言,请明星直播带货获取利润无可厚非,但是不应在直播过程中掺杂擦边球等行为,更不应该进行虚假宣传。

对于货物本身应该严格把好第一道关,实事求是地进行推销,从而促进大学生理性消费。

从大学生个体角度出发,更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将学习和发展作为第一任务,空余时间以读书和学习充斥生活,尽可能减少刷手机购物平台的时间。

必要情况下可以在手机上进行软件锁定,规定自己每天只能刷一定时间购物平台,否则自动锁定。

归根结底,消费无可厚非,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造成恶性后果。

参考资料:

1、杨舒,张鹭,马佳欣,杨永平-《电商环境下北京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现代商业

2、李进,张哲-《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及其引导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

3、李进,张哲-《“90后”高校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研究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4、蔡志琰-《大学生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概念   自我   大学生   强迫性   认知   个体   因素   现象   平台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