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杂谈-影响中国战争史的部队之“秦锐士”

秦锐士之名在历史上早已是如雷贯耳,形成于秦孝公时期经过卫鞅变法之后的秦锐士逐渐成为了秦国日后东出函谷关的攻城利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荀子.议兵》中有所记载:“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

意思就是齐国的技击倘若与魏武卒进行战斗,结果一定十分惨重,因此不能在战场上遇到魏武卒。

但是魏武卒在战场之上也打不过秦国的锐士。荀子的这句话将秦锐士的实力与地位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也让人们比较全面的了解了秦锐士。

秦锐士作为秦国的精锐部队,因此又被叫为“锐卒”。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率领秦锐士东出函谷灭六国震惊天下,彻底改变了我国封建历史的走向。

当然秦锐士不仅仅是一代人努力的成果,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才打造出了这一支横扫天下的“钢铁洪流”,不仅实力极强让其余六国不可比,而且理想信念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度更是极其之高。

从秦锐士诞生的那一刻起,秦国才真正有了东出的资本,天下也逐渐被秦国收入囊中。

以至于后世人评价秦锐士:灭六国而兼天下,称得上是战国最强战力部队。

商鞅变法,迎来大秦锐士

秦国处于天下西陲之地,不仅在周围有许多的犬戎部落经常袭击,关东六国也对秦国虎视眈眈。

尤其是魏国经过李悝变法后国力大增,吴起所训练的魏武卒一度将秦国逼到了洛水以后据守,就连秦国的函谷关都被吴起所占领,多达五百里的河西之地也被魏国纳入囊中,秦人无不深以为耻。

秦国在危难时刻迎来了一位划时代的君主——秦孝公。

也正是在秦孝公执政时期,秦国迎来了新生,开始了新时代的征程。

秦国当时正值内忧外困之际,秦孝公想要改变现状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恰好此时出现了一位改变秦国历史的人——商鞅。

商鞅由于在魏国不受重用无法施展抱负这才来到了秦国,秦孝公与商鞅彻谈三天三夜,对商鞅的变法改革非常赞同,于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之下,商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法改革

商鞅在秦国推行法治制定了法律,规定了人民的权利与义务,为秦国政治上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商鞅认为,军队是变法能否成功的保障,即使最后变法得到有效实施却没有强大军事实力的保障,那么所谓的变法只能是一滩泡影。

因此商鞅在军事上改革军制,商鞅规定禁止平民私斗,吸取魏国李悝变法的经验,废除了传统的旧世卿世禄制度。

奖励军功、按照军功赏赐制定了十二等爵制度,将秦国的官位与爵位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两者都离不开战场上的军功,这项政策极大的调动了秦国的军心。

纵观商鞅在军事上的改革,最终可以总结为军国主义制度,即调动国家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增强国家军事实力,继而向外进行军事扩张。

这是因为从秦国的地缘政治上看,没有河西之地的秦国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唯有先以武力夺回河西之地再谋发展。

商鞅所实行的军功爵位制度以及奖励耕战的条令使老秦人的参军心大大增强,使秦国迅速再次聚拢了大批兵源,

同时参军的丰厚奖励也一直使关中老秦人为国家与自己抛头颅洒热血,一代又一代为国家前仆后继。

另外在军事领域,商鞅还借鉴了魏国吴起的练兵之道,从数十万老秦军中挑选出其中的精锐部分,并加以训练为像魏武卒一样强悍甚至超越魏武卒的军队。

但是训练强度之高让许多秦军无法通过考核,以至于二十万秦军中仅仅挑选出一千六百余名锐士组成特种部队。

但这也足以成为秦军的利器,因此秦国新军与锐士一经诞生,就将武力的矛头再次指向了河西之地,想要一雪前耻并且收复河西之地。

强悍战力,为天下人胆寒

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商鞅带领秦国新军进攻魏国的河西郡,此时的魏国正在与中原诸国激战无暇西顾,

以至于商鞅直接率领秦军包围了魏国的旧都安邑,这种危急情况之下魏国迅速与关外六国签订了城下之盟停止了战争,纠结军队迅速回攻秦军。

此时秦国国力尚未达到高峰因此先行战略撤退,但是魏国也并没有追击。

此战过后商鞅也摸清了魏军的实力,为下一次河西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后来商鞅身死,但是秦国的法治已然深入人心,秦国的军队也已经彻底成为了“锐士”。

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派大军再次进攻魏国河西郡,魏国大将龙贾率领两万魏军迎战。

没想到这一战彻底击溃了号称天下无敌的魏武卒,公元前330年秦魏经过两年激战,彻底击败魏国守军以及魏国的援军,还俘虏了魏国主将龙贾。

魏国在秦军的紧紧压迫之下,次年就被迫交还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彻底掌握了黄河天险,奠定了进军中原的基础,至此秦国的河西之地在秦锐士手中全部被收复。

公元前235年,秦惠文王在秦国称王,至此大国之间的冲突加剧,各国之间的外交也开始频繁,也由此出现了合纵连横的格局。

当时秦国已经成为了西陲大国,天下形成了秦齐两国两极对立的局面。

但是秦国秉持着“远交近攻”的策略,经过一系列的外交调整之后,终于与齐国签订盟约,和平相处互相通商。

这也为秦国东出侵略各国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使秦国出兵在外亦无后顾之忧。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大将,率领秦锐士出函谷关攻打韩国。

韩国与魏国唇亡齿寒,在韩王求助之下魏王立即出兵与韩国联合起来反击秦军,就连周王室也参与到韩魏联军当中。

面对韩魏两国倾全国之兵24万大军反攻,白起率领不足敌军一半的秦军丝毫不惧。

白起在伊阙眺望敌军,采用逐个击破的战略率先发起了进攻。

白起假装秦军主力与韩军决战,但其实白起率领主力猛烈攻打侧翼的魏军,让魏军猝不及防。

魏军瞬间被击溃,韩军得知盟军被击溃之后军心大乱,再加上秦锐士的猛烈进攻,韩军也遭到了秦军的屠杀。

此战过后,秦锐士以不到十万之众全歼韩魏周联军24万人,韩魏两国的精锐主力也彻底被消灭殆尽。

韩魏两国门户大开再也没有了反击秦国的实力,秦国也占领了韩魏两国大片土地,自此以后,秦国便以不可抗拒之势开始了东出之路。

东出函谷,天下为之一统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领秦军突击楚军,秦锐士还烧毁了回国的船只以示必胜之决心。

楚军无法抵挡秦锐士的进攻,导致秦军长驱直入打到了鄢。

白起用计水淹鄢都后再次驱兵直入打到了楚国的郢都。

秦锐士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一举攻陷了郢都,迫使楚国再次迁都以求自保,使得楚国大片土地被秦军占领,楚国的实力也大大减弱,为秦国东出减少了一个威胁,也让楚国彻底颓废。

公元前206年,秦赵两国由于争夺上党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派遣王龁率领秦军占领了上党,并且继续进兵长平,与赵将廉颇展开战略进攻。

在秦锐士的多方突击之下,赵国在边境的两个重要据点都被秦军攻下,最终在秦军的强攻之下赵军惨败,廉颇也从此避战不出。

后来赵国换下廉颇让赵括担任主帅,纸上谈兵的赵括最终惨败于白起率领的秦军之手,此战过后赵国45万精锐被全部坑杀,赵国彻底颓废为秦国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长平之战被称为整个战争史上最大的战争,标志着列国林立的战国即将覆灭,秦国即将带领秦锐士踏平六国。

秦始皇继位稳定国内形势之后,彻底开始了灭国之战。

韩国作为秦国东出函谷关的一大道路,成为了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秦王政17年,内史腾率领秦军对韩发起进攻,秦锐士势如破竹灭掉了韩国,自此秦国凭借着秦锐士迈出了统一的第一步。

随后,秦国再度对赵国发起了进攻。

在李牧率领的赵边骑阻挡之下,秦军难以取胜。但使用反间计除掉李牧之后,赵边骑群龙无首被秦锐士击溃,随后赵国宣告亡国。

魏国作为天下的枢纽,只可惜魏国多年来未曾崛起,在秦军的猛攻之下,魏国都城大梁城被黄河之水所淹,魏王假被杀,魏国宣告灭亡。

楚国此时仍有项燕作为柱国抵御秦军,起初秦军由于秦丞相的叛变遭到了大败,但随后秦王政做出战略调整让王翦担任主帅,最终项燕被杀,楚王被俘。

号称南方强国的楚国也瞬间土崩瓦解,成为了秦国的领土

燕国本就实力不强,经历“荆轲刺秦王”后被王贲率领秦锐士一路北上而亡国。

齐国此时已经成为了秦统一天下砧板上的鱼肉,对于秦锐士的进攻没有丝毫的办法,最终齐王建选择不战而降齐国宣告灭亡。

至此秦国通过强悍的秦锐士终于征服了天下,统一了六国。

这一项项功绩也被刻在了秦锐士的荣耀榜上,成为了秦锐士不可磨灭的闪耀功勋,亦让秦锐士强悍之名流传千古,在冷兵器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魏国   荀子   秦国   秦王   楚国   战力   河西   军功   齐国   韩国   精锐   公元前   中国   杂谈   部队   实力   战争   国家   历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