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苦拉 那一片中国最早的咖啡林

【来源:昆明信息港_云南】

朱苦拉核心区咖啡林。

在宾川县平川小镇的金沙江支流渔泡江边,坐落着一个只有84户人家378人的彝族小山村——朱苦拉。这里,由于1904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神父的到来并把一株咖啡苗种在了朱苦拉教堂的后墙外,从此,将彝族祖辈积累的精华与法国人的浪漫结合,延续了一杯咖啡与中法三代人的百年传承。22棵百年咖啡古树与1134棵平均树龄70年的咖啡古树组成的古老咖啡林,属于云南小粒种咖啡最古老、最纯正的波邦(旁)蒂(铁)皮卡品种,成为中国小粒咖啡的发源地与“活化石”。

当年的传教士在朱苦拉。(资料图)

朱苦拉保留下来的咖啡石磨。

1904年,法国传教士田神父为了自己喝咖啡的需要,从越南将咖啡幼苗带回,种植在朱苦拉教堂外,之后又培育了更多的咖啡树,栽种在教堂周围。从那时开始,朱苦拉村开始了咖啡种植,村子周围从此一直都被咖啡树包围着。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村里第一任社长的李福生和第一任文书杞光辉带领村民大面积栽种咖啡,曾经一度发展到80多亩,但1983年的一场大雪,造成咖啡树大面积冻死。幸运的是,村子周围的13亩1134棵咖啡树得以存活下来。

2008年夏天,中国咖啡学者和后谷公司在朱苦拉发现了古村咖啡,小村朱苦拉因咖啡而成为了国内外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里,因一百多年前,一株咖啡老树繁衍而独木成林;这里,发现了被认为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成为中国大陆最早的咖啡来源地。

66岁的“平川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杞凤华用朱苦拉传统的方式炒咖啡。

2008年,朱苦拉村第一任社长李福生老人接受采访。(视屏截图)

2008年,朱苦拉村第一任文书杞光辉老人接受采访。(资料图)

那时起,以朱苦拉村委会杞凤华为代表的第三代村民开始收集整理、规划保护古咖啡和制作技艺,将一个世纪以来,小山村彝族村民养成的家家种咖啡、日日饮咖啡的百年习惯进行规范,并传承了手工采摘、杵臼脱壳、太阳日晒、碾压去壳、土锅炒豆、石磨成粉、柴火煮制的古法制作咖啡的方法,形成了“平川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2017年该技艺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2019年11月,1967年出生的杞凤华也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平川朱苦拉咖啡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宾川县以朱苦拉为核心的咖啡产业初步形成,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逐步成为山区民族地区群众脱贫与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朱苦拉咖啡已经成为宾川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朱苦拉核心区的咖啡树已被挂牌保护起来。

成熟的朱苦拉咖啡果。

炒制好的朱苦拉咖啡豆。

朱苦拉彝语名“若客来”,意为弯弯曲曲的山路,后人将其译为“人间天堂”之意。这里重峦叠翠,绿树成荫,牛羊满谷,如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神奇美丽,比较完好地保留了中国咖啡的百年文化,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流传至今的咖啡土法加工制作和饮用习惯,成为中国咖啡文化的原生地和经典,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2014年,朱苦拉被住建部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5年,朱苦拉又跻身于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之列。

朱苦拉,静静地、又充满生机地存在了数百年。如今,咖啡飘香,古朴依然,静候每一位品味古村的朋友。(大理日报 杨宏毅 温昌盛 文/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彝族   宾川县   咖啡   平川   传教士   技艺   代表性   中国   村民   省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