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线城市掀起房子抛售潮,金融监管部门“银保监会”也取消了

楼市回暖,是事实。

最新数据,2月份,上海二手房销量1.93万套,登顶全球二手房销冠。

二手市场开始抢房,新品房热销盘也出现了千人摇号的壮观场面。

比如说静安鸿印里,333套房源,认购率接近400%。

楼市小阳春,在中国一线城市上海,正式上演。

今年的回暖和以往一样么?

小阳春是开启新一轮上周周期的序幕么?

现在要不要上车?

很多疑问,不停的挑动着潜在购房者的神经,咱们今天再为地产开篇讲一讲,楼市真实的回暖,及未来走向。


1、三四线楼市也在回暖?

3月2日,58同城、安居客平台发布的2023年《2月国民安居指数报告》显示:

2023年2月购房者信心指数为106.7,环比上涨2.3%。有52.5%的购房者认为2023年3月份楼市调控政策的走向将保持稳定,约四成购房者认为2023年3月楼市成交量环比走势将略有上涨。

购房者对于大宗房产消费的信心回来了。

股市如楼市,只要信心和预期在,成交就能回暖。

现在的预期数据都体现在“找房、看房”上,我们看下面数据:

2月份全国重点城市新房找房热度环比上涨92%;

其中,一线城市新房找房热度环比上涨102.8%;

上海、广州、深圳新房找房热度环比上涨均超1倍;

二线城市新房找房热度环比上涨91.5%;

三四线重点城市新房找房热度环比上涨86.4%。

这是全国购房信心都复苏了?

事实并不如数据反映的这么乐观。

真实情况是,一线楼市确实是暖风频吹。但其他城市的重点项目,核心楼盘,都在等待纾困资金的浇灌。

而金融机构也在根据国家政策,频繁的发钱,钱到位之后,开发商动工,推宣,斥资吸引一些中介到访看情况,同时带客到案场。

但是,很多三四线,除了极为个别极好区位上的成熟楼盘,还能少量去化外,很多地方都是有价无市,房子过剩。

2月份,百城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分别降至45个和68个,几乎全部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而且,房地产行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三四线城市人口一直在持续外流,这是因为小城市经济和工业条件一般,就业机会少,工资低,无法流出高层次年轻人。

没有人口的支撑,三四线城市房价维稳都有些困难。

这样就更加刺激那些炒房人群的退场,没有炒房者投资造势驱动,三四线更加悲观。

所以,三四线城市一直是楼市调控放松政策的前沿阵地,各种政策刺激,不押产业发展押居民负债,对仅剩的购买力进行透支型挖掘。

在没有“市”的三四线“楼市”,就算地方政府各种托举,也是无力回天。

市场不能一直靠着行政干预来维持续存,这样只会带来更大的居民债务风险。

总的来讲,现阶段,楼市行情,房价走向在加速分化,一二线城市陆续回暖,三四线城市持续承压,房价暂时被行政手段“名义锁定”,但真实走向是持续阴跌。


2、一、二线楼市的回暖,也有不同以往的“奇特点”。

一线城市以上海、广州为代表,月均销售额均大幅上涨。

但同步上涨的,还有二手房挂牌量。

也就是说,一线城市的“二手抛售潮”也在同步上演。

2022年2月,广州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0万套。而在今年2月份的最后一周,二手房挂牌量突破了13万套。

短短一年,二手房挂牌量猛增3万套。

很明显的,广州二手房业主开始感受到市场回暖,卖房情绪正在转向乐观的同时,积极缩减资产负债表也在同时进行,这和1月份银行新增居民存款一个道理。

买方卖方同时入场,交易热度上涨的同时,房产资源在一线城市里正在进行重新分配。

2月份第三个周,广州二手房周成交量高达3000套,2月份短短19天就成交了6500套,热度快速拔高。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广州分院整理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广州分院整理

连中介都说:今年一个月的成交量,抵去年一季度的成交量!

但是,目前广州二手市场的买方热度主要还是来自2022年积压的需求释放,而挂牌量走高只是说明居民更加趋向于保守。

比广州业主更着急的,还有杭州,济南、深圳和北京,都是一、二线城市。

比如说杭州,2月1日-18日,杭州二手房新增挂牌超过1.6万套,8%都是2月份新挂牌的。

但同期的成交量却只有3000多套,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还有首都北京,2月份二手房挂牌量超过10万套,处于历史高位。

还有深圳,二手房挂牌量已经连续4周攀升。

每一套挂牌房源背后,都是一个着急脱手的业主。

还有上海,进入2023年2月,上海二手房挂牌量超17万套,环比去年2月至5月3.5万套的平均水平,超过485.7%。

尽管2月份,上海新房二手房楼市都在回暖,但细看下来,上海楼市回暖一是得益于去年压制的需求释放;二是得益于上海抢人大战的持续影响。

如果你经常刷抖音,看头条,肯定能刷到上海的人才落户广告。

上海抢人的推广落地执行的确给力,人口流入创近9年最高纪录。

请看看下面这张图,这是上海近9年的户籍人口增长变化图。

2020年,上海落户政策是,4所985高校应届本科生,及全国双一流高校应届硕士,可落户上海;此时人口已有明显上涨,比2019年多了40%;

到了2021年,落户政策持续放宽——在沪应届研究生,5大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可落户上海。直接导致新增户籍人口相当于过去的2-3倍;

2022年,新增落户人口几乎与2021年持平。

上海抢人持续了三年,新增户籍人口比过去6年的总和还要多。

而且上海抢的还都是年轻人,刚毕业的985大学生,研究生。

这些人拿下户口肯定要买房,要结婚生子,还会拿高薪给上海贡献税收。

有这些人口支撑,上海楼市不想热都难。

而且,2020年,还是上海的旧改爆发元年,也就是说2020年,上海开始了疯狂拆迁。

回顾2016年郑州货币棚改造成的疯狂,房价近乎翻倍的上涨,上海此刻已是极其克制了。

要知道,上海拆迁了这三年,一共有8万多户,且8成以上都是货币化安置。

也就是说,上海这个一线城市,一直有天量购买力潜藏,这样的“货币化安置时机”放到一个五县小城都能拉着房价飞上天。

所以说,上海复暖,也是有前三年疫情压制需求的历史原因的。

至于后续楼市走向,极大概率是继续走暖,但上海不能再作为一线城市楼市复苏指标的观察标的,因为它有着“货币化棚改”的特殊积累。

所以现在说,一线城市的市场回暖,还略有过早。

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二手市场,有没有真正回暖,还是要看后续市场情况及二手房的价格走向。

3、最后,我们还需要留意一个指标。

那就是提前还贷潮,还在持续。

虽然舆论热度下降,官方出面制止“经营贷替换房贷”,进行各种风险警示。

但是现实中,各地银行依然需要面对日益增长的提前还贷申请。

同时,3月7日还有一个特大新闻,那就是银保监会取消,这个部门没有了,直接组建了个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由国务院直接管辖,对金融机构行使各种监督管理权。

我们常说“产业转型,金融先行”。

房地产作为支柱性国民产业的历史使命已经到了转换期,金融监管部门的调整,意味着后续银行资金流向,尤其是之前存在的那些“脱实就虚”、“金融系统内空转”、“监管套利”等痼疾要被清除或受到其他影响。

现阶段,房地产能不能维稳,就看金融活水的注入力度,央行释放的救市资金流向了哪里,监管部门一直担负着这方面的责任。如今“拿鞭子,指方向”的人换了,房地产行业的走向需要进一步观察。

其实政策方向很明朗:2022年末,我国M2同比增长11.8%,今年1月份,M2同比增长12.6%,增速创下六年来新高。

救市的水管够,就是什么时候到开发商手里,到他们手里多少是关键。

顶层一直想尽各种办法,一定要把这个钱给撒出去。

去实体经济,科创企业,真正缺水的中小民企或是去房地产。

就看下一阶段的监管和落地执行。

分享完,感谢阅读,欢迎关注@观众阿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城市   二手房   广州   上海   楼市   热度   新房   人口   走向   房子   政策   金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