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学天才许晨阳,回国6年后再次选择赴美,一番话如当头棒喝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在关心国家大事的同时,越来越关注中国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走向。

但是让国人非常揪心的一个话题是:改革四十多年来,像清华、北大这样名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流失率高达百分之八十。

太原理工大学的郑强教授就曾经亲口说过,当年他的三个师兄弟出国后,就留在了国外。更不要提那些比他年轻很多的,清华、北大培养出来的“天才”们。

当然,在这些留学人员当中,也不乏“逆行”者。比如北大的施一公,山东大学的张益唐,以及北大的许晨阳。

施一公、张益唐二人,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毕业于清华、北大,留学美国多年,功成名就之后回到祖国。

许晨阳是一位八零后,他2004年才从北大毕业,留美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当上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2012年返回母校北大任教。

不过让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许晨阳回国六年之后,又突然在2018年离开了中国,选择继续到美国发展。

当初许晨阳回国的时候曾经说过,由于语言方面不通,国际上许多优秀的数学老师,没有办法在中国传道授业。

当时许晨阳信誓旦旦地要改变中国数学教育的现状,然而时间仅仅过去六年,又是什么让他改变了主意呢?

许晨阳离开中国时,曾经说过三句话,大意是说:第一,国内太讲“论资排辈”,年轻人在圈子里很难发展;第二,国内学术造假太泛滥;第三,治学风气不好,太浮躁。

那么,许晨阳说得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是有道理的!不过假如这些话真的是许晨阳说的,我只能说他讲的这些问题太空泛了。

一、许晨阳的话太空泛

人都是吃五谷杂粮的,中国人的学术圈子造假泛滥,欧洲人的学术圈子也不见得比中国更加干净。在中国社会,各行各业里面都有“论资排辈”的现象,这的确是由文化传统造成的。

但是事实上在日本的学术圈子里面,“学阀”的问题只会比中国更严重。乃至于老一辈的教授不死,年轻的教授永远都只能活在他们羽翼之下。

提到“造假”的问题,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在学术腐败问题上更是臭名昭著,哪篇学术论文不署上他七大姑、八大姨的名字,才叫见了鬼。

至于美国人的学术圈子,曾经有一项统计表明,在2019年,美国科学工作者对权威杂志的投稿,撤稿数量达到4万多份。你猜这些美国科学家的稿子,是因为什么被撤了呢?

所以不要每一次看到有哪个“天才”,因为对国内的工作环境不满意,留学后选择不回来,或者回来后又走了,就觉得一定是国内的环境“亏待了他”。

当然,我也不是说国内的学术环境,已经好到完全没有“曲才”的可能。前面曾经提到过,和许晨阳一样留学后回来的,还有两位高人。

我们先说第一位,他叫做施一公,80年代中后期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十年,后来已经混到了普林斯顿的终身教授。

按照施一公的个人能力,当时已经完全可以移民留在美国,但是他却在2008年婉拒了美国一家研究所的邀请,选择回到清华担任全职教授。

中国的教育大环境怎么样,施一公自然是清楚的。所谓许晨阳提到的那些问题,施一公肯定也遇到过,但是他从来没有打算离开中国。

但是这也不妨碍施一公回国之后,在2013年还被美国科学院选为院士。并在同年12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施一公于2018年当上西湖大学首任校长,现在他仍然留在国内。

第二位是张益唐,这一位在网络上也比较有名。他八十年代从北大毕业,后来去了美国研究数学,网传他曾经发誓留在美国洗盘子也不回国。

一开始张益唐在美国某学校担任终身教授,后来他在数学上取得了一个突破,一战成名之后选择回到中国,在山东大学潘承洞数学研究所工作。

这里有一个巧合,也就是张益唐回来的那一年,正是许晨阳回国后又离开中国,再度去美国的同一年。当初张益唐在美国取得学位以后,曾经回国寻求发展机会。

结果国内并没有找到适合的发展空间,因此张益唐才会选择留在美国一边从事教育工作,一边搞数学研究。正是因为这样,网上才会传出他当年“宁可在外面洗盘子也不回国”的谣言。

二、许晨阳为何会再度赴美?

我在想,许晨阳的情况是否和张益唐有一些相似。张益唐生于1955年,是一位五零后,许晨阳生于1981年,是一位八零后。

张益唐1992年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时已经37岁,回国没有找到适合的岗位,于是又出去了十几年,等到在国际上功成名就,再度回国时已经是一位63岁的花甲老人。

前面提到的施一公,在28岁博士毕业以后,又在美国打拼到了41岁,然后才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

施一公、张益唐二人回国以前,都已经在国外大学取得了终身教授资格,未来如果选择在美国生活基本上不存在困难。

而许晨阳出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只是在普林斯顿从事了数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回国时,他才31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许晨阳在国外学习的时间还是短了一点。

过早回国导致许晨阳在数学研究上没能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让他在与国内同行的竞争中失去了一些优势。

如今的中国经济排位全世界第二,每年都有大量的国外人才主动流向中国求职。远的我们不谈,就谈华为这个企业里面有科学家2000多名,其中外籍者占到了百分之二三十。

许晨阳今年才四十出头,在外国多研究个几年,深入地向国外尖科数学领域的高手前辈们取经,等到他日像张益唐一样功成名就再回国,或者最后不回国,也没有什么问题。

比如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固体力学家高华健就是从中国走出去的,现在定居美国。但是他给中国培养了二十多个博士弟子,这些人全部回来建设我们的祖国不也是很好的吗?

结语

学术圈论资排辈、造假、浮躁的问题,并非中国仅有的。并且这些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老生常谈。每一个有志于教育的人,对此都应该早有认识。

假如一个人真正有志于改变中国的教育,那么就必须面对这些横亘在他面前的大山。如果半途而废,就等于前功尽弃了。

许晨阳回来了又走了。可惜吗?不可惜。因为他回来得太早,以他的个性,就应该多多在外面磨练、打拼,在他热爱的领域与高手过招,更上一层楼。

既然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那么像施一公一样,41岁再回来,或者像张益唐一样,63岁再回来也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普林斯顿   山东大学   北大   数学   论资排辈   当头棒喝   功成名就   清华   美国   院士   中国   天才   年后   教授   圈子   学术   环境   国内   许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