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顶层规划提到的“移动物联网”,到底是啥?


日前,一份重磅文件一经发布便万众瞩目——《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框架,因此也被冠以“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之名。


文件里提到“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能在这样一份文件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自然不是等闲之辈,那么,“移动物联网”到底是啥?



01

比尔·盖茨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英文名为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网络”。当把信息传感设备安装到现实中的各种物体上,所有信息都可以形成数据并上传至网络时,这些物体就被赋予了“智能”,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就可以实现“沟通”和“对话”,物联网也就随之形成。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比尔·盖茨于1995年发布的《未来之路》一书中。不过,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既未引来相关新科技的爆发,也未引起世人足够的重视。


而如今,物联网已经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35.28亿户,其中,“物”连接总数已超过“人”连接,预计二者的差距还在急速拉大



02

物联网,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注意,此刻你很可能正在使用物联网,即使你没有意识到。当查询快递物流信息、用智能音箱控制家电、在自动售货机消费时,很可能正是物联网在背后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


以美亚中敏梯御电梯物联网为例,看看物联网正在怎样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从可以监测身体状况的智能手表、可以语音控制的智能家电,到拥有辅助安全驾驶功能的汽车、可以对电梯日常运转及应急救援提供精准服务的电梯物联网,再到借助物联网建设的无人智能工厂、服务一座城市的智能电网,乃至是智慧城市……物联网,几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拓展阅读


物联网,

与一字之差的互联网有什么关系?


物联网,与互联网只有一字之差,很多人搞不清它们的区别。有人说,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诞生的,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也有人说,互联网是“人”的联网,物联网是“物”的联网。应该说,物联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取得了如今的影响。支撑着物联网的都有哪些核心技术呢?


互联网:自1969年互联网诞生以来,短短几十年间,信息通信技术高速迭代创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为构建更加高效的万物联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些进步丰富了网络连接的适用范围和效率,大幅改善了移动连接速率,提高了设备连接的密度与门类,才孕育出物联网等各种新的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RFID技术让物品能够“开口说话”。这就赋予了物联网可跟踪性这一特性,即:人们可以随时掌握物品的准确位置及其周边环境情况。


传感器/传感网:传感器是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这些信息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的检测装置。传感器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而多种传感器协同工作,即组成传感网。


云计算:物联网运用过程中会获取大量数据信息,这些数据需要大量算力进行处理之后,才能转化成对用户有用的信息。云计算是指通过互联网按需访问计算资源,计算资源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存储、平台、架构及应用等。物联网需要用云计算的强大算力提供支撑,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AI:得益于神经网络技术的进步,自然语言处理开始应用于物联网设备,这让物联网设备更智能、更具吸引力,且价格合理,适用于家庭使用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中国   盖茨   家电   生活方式   物体   传感器   电梯   数字   智能   信息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