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神秘工程,出动6万多人历时17年建造,816工程为何荒废?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人类为了追求科技和军事上的优势,常常会进行一些惊天动地的工程建设。其中,建设核工程更是需要巨大的投入和保密。

美国曾经建造过一个如同小镇一般的核试验基地;苏联则在西伯利亚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核污染区。而在中国,有一个号称“地下长城”的核工程更是隐秘了50多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个神秘的工程——816工程。

816工程诞生的背景

816工程始于196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刚刚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但还没有拥有可靠的核武器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在东南亚扩张。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核威慑力量,中国决定建造一个可以生产武器级钚的核反应堆。

这个核反应堆不是普通的电站反应堆,而是专门用来制造核弹头的原料——钚2393。钚239是一种人造元素,只有在原子核发生裂变时才能产生。因此,要想获得足够的钚239,就需要一个能够持续运行并释放大量中子的反应堆。

但是这样的反应堆也有很大的风险。首先,它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物和气体,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污染和伤害。

其次,它很容易受到外部攻击或内部事故而引发爆炸或熔毁,导致灾难性后果。最后,它也会引起国际社会的警惕和抵制,给中国带来外交压力和制裁。

816工程的选址

所以,在选择建造这个核反应堆时,中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保证安全、隐蔽、稳定、高效等方面做出平衡?答案就是:把它建在地下。

816工程选址在重庆涪陵白涛镇境内的金竹山下。这里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山体坚固稳定。工程由两个主洞、18个分洞、130多个支洞组成。

总长度达20公里左右。主洞高17米、宽12米、长2300米左右。分洞高10米、宽8米、长1000米左右。支洞高5米、宽5米、长50-100米不等。整个洞体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左右。

你能想象吗?这样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是如何在一座青山里隐藏起来的呢?为什么要选择这里作为核工程的所在地呢?原来,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安全保障。

首先,这里距离重庆市区约200公里,交通便利,但又不太引人注意。当时的白涛镇只有几千人口,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镇。而金竹山则是一座不起眼的中低山,海拔只有500多米。如果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山体内部有着如此复杂的结构。

其次,这里属于四川盆地边缘的过渡带,地质条件稳定,没有断层和活动断裂带。而且山体由花岗岩构成,硬度高,抗压强度大。即使遭到外界攻击或自然灾害,也能保证核反应堆和设备不受损坏。

再次,这里靠近乌江河谷和白涛水库,水资源充足。水对于核工程来说至关重要,既可以用作反应堆的冷却剂和中子减速剂(重水),也可以用作化学后处理过程中的溶剂和稀释剂。

最后,这里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虽然核工程本身会产生一定量的放射性废物和气体排放,但经过严格的处理和监测后,并没有对当地生态造成明显影响。相反,在建设期间还增加了绿化面积,并保护了当地一些珍稀植物和动物种类。

可以说,“816”工程选址是经过了精心策划和科学论证的结果,并非偶然或随意之举。

816工程的建造之难

816工程建在地下虽然隐蔽,但要面临的建造困难却无比艰巨。整个建设过程是一段充满艰辛和奉献的历史,从1967年开始动工修建到1984年停止施工共历时17年多时间。

在此期间,参与建设者达到了近六万人,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抽调过来的,属于一个神秘部队。这些工程师、技术员和民工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知道是一个重要的国防任务。因此,他们的身份、姓名、籍贯都被保密,只有代号和编号。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他们不能与外界联系,也不能离开工地,这对他们的家庭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他们在山洞里开挖、爆破、浇筑、安装,面对着高温、高湿、高压、高辐射等各种危险和困难,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牺牲,有的人甚至献出了生命。

据悉,为了建造这个核工厂,前期共有两万余名工程兵整整施工了两年,而整个工程施工总共有六万余名官兵和群众参与到当中。

地下核工程是个占地10.4万平方米的浩大工程。6万多建设大军在这里奋战了18年,其中光打洞便用了8年,安装设备则用了9年,建成了一条长达20余公里的洞体工程。其中,主洞室高达79.6米,拱顶跨高31.2米,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

816工程不仅是一个艰巨的工程,更是一个技术复杂的大项目。

它不仅要在深山中开挖出一个巨大的地下洞体,还要保证洞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密封性,以及满足核反应堆和化学后处理设备的运行条件。这些都对建设者提出了极高的技术要求和挑战。

为了完成这一壮举,816工程创造了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首先,采用了“进洞式”设计方案,建造者需要在深山幽谷里开挖出一个大洞体来容纳核反应堆和化学后处理设备。

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因为山体不仅土石深厚,而且多岩石、多水脉。为了保证洞体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建造者必须在开挖过程中进行严密的支护和防水处理。

同时,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效率,他们采用了分段施工的方法。通过将整个工程分成多个施工段,在每个施工段内先进行基础工作,然后再进行专业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减少了施工风险。

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洞体的空间资源,他们还采用了综合利用原则。除了核反应堆和化学后处理设备,建造者还在洞内布置了一些非核类设施。

例如,在主洞室上方设置了一个大型水库,既可以为核反应堆提供冷却水源,又可以为生活供水。

在主洞室两侧设置了两个大型风井,既可以为核反应堆提供通风换气功能,又可以为消防救援提供逃生通道。这些非核类设施的布置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还提高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

经过十七年的艰苦卓绝,816工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核工程。这座隐藏在深山之中的神秘工程,不仅是中国核工业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全球地下工程建设领域的一个经典案例。

816工程核心设施

而在整个816工程中,最核心的设施便是地下核反应堆,这也是整个工程的灵魂所在。它是一个重水石墨反应堆。这种反应堆使用重水(一种富含氘的水)作为减缓中子速度的物质,也就是所谓的“中子减速剂”或“中子调节剂”。

而石墨(一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则作为支撑核燃料棒的物质,也就是所谓的“反应堆芯”或“反应堆心”。

重水石墨反应堆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使用天然铀作为核燃料,不需要进行浓缩或改造。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金钱和技术资源。

而且,由于重水对中子的吸收率很低,它可以产生大量的中子来引发核裂变,并将其中一部分中子捕获在钚239中,从而制造出武器级钚。这种钚可以用来制造核弹头或者提高核电站效率。

但是,重水石墨反应堆也有很大的缺点。首先,它的效率很低,因为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来维持重水循环和冷却系统。

其次,它的安全隐患很大,因为它容易发生事故或者泄漏放射性物质。例如,在1986年4月26日发生了著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就是由于苏联一座重水石墨反应堆失控导致爆炸和火灾。

为了保证安全,816工程采用了多重防护措施。例如,在洞体外面包裹了厚达2米多的混凝土壳体,在洞体内部设置了水冷系统、气体排放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另外,在工程附近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用于监测放射性污染和处理废料的站点。

816工程的结局

816工程原计划于1980年竣工投产。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技术进步,中国放弃了这个过时而危险的反应堆方案,转而发展更先进更安全的轻水反应堆。

因此,在1984年9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停建命令。816工程就此成为一个废弃而未完工的地下巨蛋。

在接下来的26年里,它被改造成为一家化肥厂,并且被严格保密,不对外开放。直到2010年9月25日,它才正式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成为一处旅游景点。

尽管816工程没有实现其原本设计目标,但它仍然是中国核事业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它见证了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下自力更生创造奇迹的精神和智慧。

结语

816工程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件伟大事件,它代表着中国在核工业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这项工程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更是一种勇气和智慧的体现。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在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刻理解816工程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它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科技成果,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

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汲取816工程的精神力量,勇敢探索未知领域,推动科技创新。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重水   核反应堆   工程   反应堆   中子   山体   放射性   石墨   中国   地下   年代   神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