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杭州有个女孩小升初不适应,成绩一落千丈。
但父母只奇怪孩子的成绩怎么突然这么差,却并没有重视孩子提出不想上学、想去看病的诉求。
甚至于在孩子出现自杀倾向,被确诊为抑郁症,并开始服用抗抑郁药后,母亲还擅自停掉了孩子的药。
女孩的父母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的,但他们对于抑郁症显然一无所知,只是固执地认为,孩子厌学就是作。
这样的想法和行为,无疑是将孩子推向了另一个深渊。
▲来源:《钱江晚报》
看似遥远的抑郁症
抑郁症,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是一件离自己十分遥远的事情。
我们既坚信自己不会患上抑郁症,更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它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
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
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
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
梳理一下这串数字:在我国,平均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有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是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已接近成人。
认知的缺失,往往会让我们对现实失去最基本的判断力。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抑郁症离我们和孩子很遥远,是因为我们根本不了解它。
想起自己刚入职场的时候,对于抑郁症也是一无所知。
当时和一个年龄相仿的同事关系比较好,我们经常在一起吃饭聊天。
慢慢熟悉了之后,我渐渐开始对她有了一些反感,因为她经常在我面前说很多负能量的话。
有的时候甚至会说“不想活了”,“人生真没意思”这样极端的话。
我就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她。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已经好久没来上班了,便问她怎么了。
她告诉我,自己被确诊抑郁症了,现在状态很不好,需要在家调养,按时用药,定期复查。
我当时特别震惊与后悔,震惊于抑郁症原来就在自己身边,后悔一直以来自己对她的误会和疏远。
在抑郁症已经相当高发的今天,因为认知的缺乏,很多人依然不把它当回事。
我们的家长,在听到孩子说头痛脑热,身体不适的时候,都会非常重视;
但听到孩子说心情不好,抑郁苦闷,不想上学的时候,往往不会当回事。
只会觉得,小小年纪,哪来那么多情绪,都是自己作的。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名校毕业的父母,在孩子确诊抑郁症后,擅自将孩子的抗抑郁药换成了维生素。
▲电视剧《小欢喜》
不可忽视的家庭影响
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而言,家庭环境是使其陷入抑郁的首要因素。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
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
▲ 造成青少年抑郁的原因
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而言,他们都会经历来自家庭的两重伤害。
一是父母的极限施压。
每一位父母都渴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
因为我们自己经历过社会的苦,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出于“为孩子好”的考虑,会不假思索地让孩子好好读书。
但当周围的人都在这么做的时候,想让孩子变得更加“出挑”,就成了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
于是,家长们变得越来越“卷”,恨不能将孩子的每分每秒都塞满。除了学习外,还要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文章开头那位女孩,就是从幼儿园开始,就被父母逼着练钢琴,每天都要弹好几个小时。
北京大儒心理徐凯文博士说:
“我可以这样讲,如今我们的孩子,是处于整个社会压力焦虑链条的最底端。所有成人的焦虑和压力,会层层传递到孩子身上。”
当孩子们无法再承受来自家长的焦虑之后,他们的身心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二是父母坚持认为孩子没有问题。
当孩子出现抑郁的症状时,父母如果能够高度重视,及时调整自己的养育方式,积极让孩子参与治疗,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
但现实并非如此。
很多父母,都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有问题。
当孩子出现情绪不佳,厌学逃学等表现的时候,他们大多会觉得是孩子自己在作。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精神六科病区(抑郁障碍病区)主任谭忠林接诊过一位13岁的孩子。
当他看到孩子的抑郁自评量表显示是正常时,便问孩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孩子看向母亲,反问:“她一直在旁边让我选那些好的,我选不好的就问怎么可能、哪有那么严重。量表结果怎么会不好?”
正是父母的极限施压和不以为然,才使我们的孩子在抑郁症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父母的正视,是治愈的开始
抑郁症的治愈,是一个孤独而漫长的过程。
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得到来自父母的守护和陪伴,那无疑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
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要从两个认知上,去改变自己。
一是要明白,患抑郁症,不是孩子的错。
经常能够听到家长这样指责孩子:“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说两句心理就出问题了。”
仿佛孩子会得抑郁症,就是自己有问题。
但其实,抑郁症的病因很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并不是简单的一句内心脆弱就可以解释的。
二是要明白,患抑郁症,并不可耻。
因为不了解,所以很多人都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抑郁症。
这使得不少家长在孩子被确诊是抑郁症后,都选择了缄口不语。
但其实,抑郁症就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及时治疗就行,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日剧《丈夫得了抑郁症》
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无疑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家长们的态度,会给孩子带去怎样巨大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无法想象。
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我们要知道,抑郁症不是矫情、脆弱、作妖,它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疾病,需要送医治疗,按时服药。
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觉悟的时候,就可以足够坦然地去面对抑郁症了。
日剧《非自然死亡》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只要还活着,就不会输。”
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要轻易言败。
也许,在我们的孩子出现拒绝沟通、厌学逃学、沉迷游戏等现象的时候,我们也曾感到过深深的无奈甚至绝望。
但我们更应该知道,此时此刻的孩子,他所承受的痛苦,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多。
如果连我们都放弃了,那么孩子就真的只能一个人在漫长的黑夜里踽踽独行了。
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当我们对抑郁症有了一个客观的认知之后,便会开始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便会发现自己曾经的自大与无知。
我们就会开始正视自己,进而慢慢改变自己。
而这,正是治愈的开始。
晓敏老师,专注青春期教育十三年,协助千万家庭走出困境,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和案例。如果你遇到了养育的困惑,记得,晓敏青春说一直都“在”。
更新时间:2024-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