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冠军陈晓敏,03年卖金牌赚了399万,4年后全家移居海外治伤病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据说她伤病复发了,如果她拿那笔钱来治病的话……”二〇〇七年,一位曾经的奥运冠军为了治病移居海外,引发了人们对她曾经做过的一件事情的讨论。

这件事情发生的四年前,世界举重冠军陈晓敏离开举重比赛场,发出公告,表示自己将要售卖职业生涯中所获得的全部奖牌。

此消息一出,网络上顿时炸开了锅,很多人好奇为何她好好地要卖奖牌,而且连一块也不愿意保留。

原来不久前,陈晓敏在伴侣的陪同下,出现在了一个破旧偏僻的小山村里进行公益活动

学校的设备很简陋,只有几个学生和两三个老师,几块木板架成的桌子成了他们学习的地方。

这里没有绿油油的草坪,也没有多媒体教室,教学所用的是一个最普通的黑色板子。

看着眼前衣着破旧,没有一份像样文具的学生们,她哽咽难言,心里难受极了。

陈晓敏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年少时期的模样,如果不是因为举重,或许自己也会如同这些孩子一样,没有机会去看望外面的世界。

心地善良的她在完成这次公益活动之后,毅然决然地通过拍卖奖牌的方式为他们筹得一笔善款,用以建设一座希望小学。

冠军曲折路

对于陈晓敏来说,冠军的名头是自己人生一个阶段的事情,不应该永远只止步于此。

她更喜欢认真对待现在的生活,同时对未来充满期待。

同时,这些年取得的冠军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些外界赠予的荣誉,更多的是一种顽强拼搏,勇往前行的运动员精神。

1993年的时候,国家举重队成员陈晓敏在全国运动会的比赛中斩获冠军。

这对于陈晓敏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因为这是她成为一名职业举重运动员以来,第一次获得冠军。

当她出现在电视台播报的画面里时候,守在电视机前的父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他们明白女儿这一路上走来的不容易,也为女儿能够出现在电视里而感到自豪。

随着这一场比赛,陈晓敏取得了越来越多优秀的成绩。

也正是在这一年,她参加世界锦标赛中54公斤级举重比赛,以优异的成绩胜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个领奖台上的小姑娘,而陈晓敏也在之后多次打破世锦赛的举重纪录。

除了日常的举重训练之外,在国家队的陈晓敏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读书学习上,时常能够看到她手捧书籍阅读的场景。

在学习上,她努力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学习与拓展。

在她看来,学习改变的是自己的心境,让自己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减少焦虑感,心态平和。

她对于阅读有一种真挚的喜爱,“我读书不是想要文凭,就是想读懂,读好,知道是什么意思。”

她的这一份执着刻苦的精神,也感染了很多队友,成为大家学习的对象。

作为一名国家队的运动员,她的职责就是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来换取属于自己国家的荣誉,她也一直以此为目标和奋斗的动力鞭策自己。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1997年的时候,她的职业生涯遭遇到了一个巨大的瓶颈。

这一年,因为在比赛前她所服用的治疗旧伤复发的药物含有兴奋剂成分,而被剥夺了两年参加比赛的资格。

此前她是人们称赞的对象,而因禁赛离开国家队后,她却成了很多人议论的对象。

哪怕是待在家中,有时也会听到附近的居民所议论的声音,大多数都是一些负面评价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有限,两年内也足够让一些新运动员成长起来,很多人都不看好两年后陈晓敏的回归。

这是陈晓敏人生最为低谷的时期,不过也在这一个时期,她结识了自己人生之后的伴侣伍丹。

伍丹信任她,鼓励她,给了她很多正能量,成为她灰暗的人生时期的一道光。

两人在接触的过程中感情也越来越深厚,最终发展为男女朋友。

同时在这两年时间里,再次找回信念的陈晓敏也会继续严格地要求,私底下好好训练,不断挑战举重纪录。

每一次她都在心里告诫自己,要将这一场模拟赛当成是世界级别的比赛。

当她完成这一次的举重训练之后,她就会进行复盘,鼓励自己再接再厉。

可是高强度的训练,也让她的旧伤多次出现复发的情况,有一次甚至让她直接倒在地上后险些起不来,她一直在咬牙坚持着。

两年的时间在等待中缓慢过去,她也终于迎来了一次有可能参加1999年悉尼奥运会的选拔机会。

这两年来的疯狂训练,让她在三次选拔赛中展现出了超人的爆发力,以绝对的优势胜出,成为参加奥运会的成员之一。

2000年,站在奥运举重场上的陈晓敏在完成4次试举后,得到了她人生中的第1块奥运奖牌,而她的成绩则连续两次刷新了以往纪录。

逐步成长

这一路走来从来都不容易,举重改变了她的人生,而她也成为了打破举重纪录的人员,幸好这场遇见没有错过。

1977年的时候,陈父陈母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并为她取名为陈晓敏。

而在之后的岁月里,陈晓敏也陆续迎来了她的5个弟弟妹妹

生活的重担压在了父母身上,让他们十分疲惫,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几个孩子读书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而作为5个弟弟妹妹的长姐,陈晓敏从小就承担了很多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很多时候她都在想,要是家中的经济条件实在是难以承担这几个孩子的读书费用,她便放弃学业,出去打工赚钱。

现在平时的生活中,她也会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责任,主动完成一些家务活,放学回来还会帮父母搬酒坛。

好在上天眷顾这个懂事的女孩,在她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里举办了一场校运动会。

陈晓敏也拥有了参加运动会的机会,而她在运动会上的表现也令人惊喜,获得了多项比赛第一名。

恰巧这时一位体校教练作为嘉宾来学校观看运动会,觉得陈晓敏的身体素质超出同龄人,是一个体育好苗子。

教练的慧眼识珠也给了陈晓敏一个进入到体校学习的机会。

刚开始进入体校学习的陈晓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日常的学习锻炼主要是以跑步为重心,继续为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

体校后来在1988年的时候,决定创建一支举重队。这次举重队招收成员的机会,也让陈晓敏和举重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开始进入举重队的陈晓敏在队伍里并没有什么独特的表现,有时候队内测试她的排名还是倒数几名。

一方面小小年纪的她,关节难以承受杠铃的巨大压力。

而另一方面她的上半肢容易出现肘关节外翻的问题,让她难以集中力量承担杠杆重量。

不过她有一个其他成员难以超越的优点,那就是她的耐力。

除此之外,因为她在家时常帮助家里人干活的原因,她的腿部肌肉发达,跑得很快,爆发力十足,扎马步很少有人能超过她能坚持的时间。

而且她对待体育训练也很认真,从不偷懒,信念坚定。教练总是能够碰到陈晓敏来找自己询问了解有关于举重的知识。

每当有疑惑或者进度停顿的时候也会寻求教练的帮助,每一天她都在肉眼可见地进步。

对于她这一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能沉下心来是一种很难能可贵的品质。

“当时队伍里的训练器材很简陋,只有两副扛铃”,而她却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为后来举世闻名的奥运冠军,难以想象她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年少的她期待有一天能够走出这个山村,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让一家人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而她也在慢慢实现这个梦想。

在举重队待了两年后,她成为了队伍中数一数二的存在,也因此得到机会进入到了省队学习。

省队的训练强度比起体校来,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陈晓敏在这里学习的过程中,举重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举重的动作也更加合乎比赛规定。

仅仅在省队进行了两年的训练,她就成长为可以和国家队员比肩的存在。

在1990年时候,她离开了省队,成为了国家举重队的成员。原本在省队赫赫有名的她又成为了队伍中普通的一员。

不过这对她来说,只是给新阶段的自己树立一个新的目标,而总有一天,她将会实现这一目标。

但是体育训练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常常伴随着很多身体健康上的风险。

有一天,在完成日常训练后继续加大训练量的她突然被举起来的杠铃砸到,险些左腿因为神经严重拉伤的原因导致残疾

在经过了一个月的休养,她缓了过来,这一年她才15岁。

回归生活

在陈晓敏的职业生涯中,她有过无数的光辉时刻,也曾遭受过很多人的质疑。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她曾11次创下举重世界新纪录,加上奥运奖牌一共获得了10枚金牌,成为当之无愧的举重界传奇人物。

当然,现在有了重新参加比赛的机会,她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希望能在之后的赛场上证明自己。

在出战悉尼奥运会之后,她再次参加了第九届全运会,可惜的是,成绩并不理想。

一些观众的心里,正是因为她以往的水准太高,所以这一次的表现,与之前的表现相比,甚至有些逊色了。

而此后,她也开始减少自己参加举重运动会的数量,同时她也将更多时间放在了回归生活中。

尽管她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日常生活中,她还是非常低调的。

她将学习当成了一个新的爱好,想要继续接受教育,继续成长。

在2001年的时候,她成为中山大学的学生,开始了自己的大学学习和充电之路。

在这,她选择进行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吸收营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动性。

在此后,她又成为羊城晚报的一员,为自己的新事业做着自己的努力。

在这里的工作让她得以有机会,接触到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人员和事情,认知面有所拓宽。

以前的体育锻炼,属于体育领域,而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大多和文化思想有关。

她很是认真地去对待自己的这一份工作,而在这里的工作也让她感到欣喜,这让她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也有了新的改变。

同时陈晓敏也受这一份工作的影响,有了新的人生目标,对于贡献二字的定义也有新的理解。

陈晓敏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做出一些正能量的事情,于是多次成为公益活动的志愿者,献出了自己一份爱心。

在2003年时,她成功地完成了在中山大学的专业知识学习,这一年也是她宣布正式退役,不再举重的一年。

此后她也多次从事公益活动,也因为筹集善款而决定拍卖奖牌。

因为她定价并不高,奖牌也顺利被销售出去,最终她统计出所获得的全部款项,金额为399万元。

对待这一个数字她已经很满意了,这也意味着她能够为贫困山村建立起一所不错的小学,不少学生也有机会重新返回校园,接受教育。

在2007年的时候,因为身体旧伤复发原因,她的身体状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痛苦席卷,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在家人的劝慰下,她决定先放下工作,以恢复身体健康为重,最后她离开了羊城晚报,并决定和家人一起移居澳大利亚。

自此以后,她几乎消失在了媒体面前,也很少出席公开活动,她依旧低调,很少再看到有关于她的消息。

2016年她因回国参加胸模比赛、整容等再一次引发了网友的讨论,不过她并没有特别在意网友们的议论,她表示要为自己而活而改变。

陈晓敏的这一生充满了很多传奇,她刷新世界纪录的表现足以让她让她在体育界长久留名。

每一次当她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她总会心生自豪感,因为这代表着她再一次为国争光,展现了中国人的自信。

运动员的成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学习,修炼,和技术的进步,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又一次地历练,这对运动员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要一次比一次完美,这是一条用汗水滋养着梦想的荣耀拼搏之路,考验的是耐心和毅力。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完-

作者 | 熊嫦琳

编辑 | 阿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举重   冠军   体校   伤病   奖牌   职业生涯   运动员   金牌   全家   年后   事情   海外   机会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